(' 第32章 点齐兵马
“伍忠,尽快完成所有民户户籍登记……康松,扩大招兵的范围和规模……”
永固城,城主府,正堂,谷璞给众刚上任的什长们,安排任务。
《诗经·雅·天保》中曾言:百姓,官族姓也。
春秋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才配拥有姓氏,普通人,只能有‘名’,不能有‘姓’。
到了春秋后期,各霸主国内的土地私有地主阶层,渐渐替代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层。
贵族专享的百姓,随之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进入战国时期后,各国无名无姓的有些平民,从伍或出仕有所成就后,便以官职之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同时,“因生赐姓、胙土命氏”,是姓氏产生的公认渠道,受封的君侯、卿大夫往往以所赐封国、食邑立族命氏,形成新的姓氏。
“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妇人称姓,男子称氏”,“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姓别婚姻,氏明贵贱”。
姓是氏的源头,氏是姓的分支。
姓是血缘传承的谱系,氏是社会地位的标志。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周时的封建宗法制度。
由姬姓周天子封邦建国、“胙土命氏”的大小诸侯达数十个之多,而这些大小诸侯以国、以邑为氏,形成了姬姓分支的新氏族。
及至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兼并,长期战乱,“礼乐崩毁,社会失序”,“姓氏双轨”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日益崩溃。
亡国失氏者屡见不鲜,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庶民百姓,市井小民,乘势而起。
姓氏,虽然依旧弥足珍贵,但却不复春秋时期那般神圣。
而谷璞麾下,军政双方,都有一些以职位给自己取称姓的。
如:伍、武、什、石、史、……
甚至其中还有还自己取姓康、安、米、……的月氏士卒。
对此,谷璞持漠视态度。
他自己的姓、氏,也经不起考究,更何况,他又有什么理由,打压麾下军政官员胥吏追求上进。
一来二去,自己取姓的风气在他的治下,广为盛传。
伍长、什长、里正,乃至于几个百将,都跟风为自己取姓。
谷璞没管,其他人抨击也没用。
吕不韦来了,也不敢说一句他麾下军官胥吏自己取姓的不是。
这玩意,各国君王、诸子百家,也都是捏着鼻子持默认态度。
“史钧,安排想去原辖区落户的伤卒随军返回;另,里正夏宏升任亭长……”
命令以一系列的人事调动暂时画上句号,谷璞递过去一沓晋令,目光呆呆的望着空荡荡的大堂。
放空自己。
很快,这份难得的宁静,就被冲进大堂的士卒打破。
“都尉,骑连奉命征讨黄石川的月氏部落大军,斩敌一千两百余骑……百……百……”
谷璞心里猜到了答案,但有些不愿意相信,“百什么?天塌了还有我顶着呢,怕什么。”
士卒登时红了眼眶,沙哑道:“平定黄石川部落后,百将巡查构筑防线,清剿零星抵抗力量时,被酋长妻子,以毒箭袭杀。”
“让你们副百将代管骑连……”谷璞沉吟许久,叹道。
“副百将率军进攻毗邻部落援兵时,身中流矢,也……也阵亡了!”士卒用哭腔打断道。
谷璞提着笔,久久无法落笔,笔尖的墨汁掉落在洁白竹纸,浸染了一大片。
被韬连传令兵跑入堂内的动静惊醒后,谷璞换了张纸,一边写一边说道:“屯长童兴升任副百将、暂代骑连,其副屯长升任屯长……”
言罢,止笔,谷璞肃声道:“墨鸦,传令各连,若遇反抗,格杀勿论。”
“是。”墨鸦余音未了,人已消失在了正堂。
骑的死亡,谷璞忽然间的伤感与一闪而逝的颓废,墨鸦能感受到,白凤能感受到,骑连和韬连的两个传令兵也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