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走!”
整個河道很快发生骚乱,很多原本已经划到半路上的辽军惊吓不已,纷纷开始调转船头。
但宋军的舰队可不管这些,轰隆一声,随着最前面的那艘舰船率先开炮,远处的辽军船队就更加混乱,很多人在慌乱中直接翻船落水,淹死者不知道多少。
“砰!”
“啊啊啊,快划,啊啊啊,要倒下了。”
“救命,救救我,咕咕咕咕。”
一枚炮弹落入河内,溅得水花四起,吓得旁边辽军仓皇划桨,却不慎导致船只发生偏移倒下。
顷刻间这些不会水的辽军就落入了水流当中,被大河淹没。
事实上宋军的船只都是两侧火炮,只有舰首方向有一门主炮,所以能够打出去的炮弹很少,只有零星的数发,准头也不一定能够打中。
可火炮带来的威慑力本来就非同小可,很多人惊惧于那恐怖的炮火,惊慌失措下不断摇橹,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稍有不慎,没有维持得了平衡,就是船只倾覆,直接船毁人亡。
随着前方的冲锋舰开道,宋军的船队排列出一条长蛇形,路过辽军的时候,东侧的火炮正式开火,霎时间数百枚炮弹齐飞,打得东岸的辽军抱头鼠窜,四散逃跑。
此刻辽军河上的船只如雨点般往下掉人,岸边的辽军更是作鸟兽散。而且除了火炮以外,船上的宋军还趴在船舷上不断开枪,杀了不知道多少辽人。
仅仅一个多时辰之后,整个榆水上就已经没有了辽军,或者说除了在往下游被冲去辽军尸体和他们乘坐的船只以外,就只剩下还在耀武扬威的大宋军队,控制了整个河面。
“大帅!”
就在此时,周刚的主舰也已经抵达了码头边上,随后迅速抵达广宁城会见了狄青。
狄青站在城头上正在眺望着远处河边情况,广宁城其实离河边挺远,约有四五公里距离,在这个位置很难看清楚河面发生的事情。
不过还是隐约间能够见到远方人头浮动,已经过河跑到西岸的很多辽军正在四处逃跑,作鸟兽散。
而西岸的宋军却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依旧停留在原地,仅仅只是远远看着。
“嗯。”
狄青面无表情地道:“你比原定计划慢了三天!”
周刚顿时寒毛直竖,冷汗都快落下来,连忙拱手解释道:“大帅,非卑职怠慢,而是海上突遇暴风雨,差点船毁人亡,不得已只好待风雨过去才能继续航行。”
“将功补过!”
狄青沉声道:“带着你的人,即刻去驱散那些辽军。”
“是。”
周刚忙不迭带着剩余的人去了。
呼延守用凑了过来,好奇问道:“大帅,咱们大获全胜,为何不全军出击?”狄青摇摇头道:“我军已经经历数日大战,士气和军心虽然还算尚可,但体力不支,何况弹药用尽,为避免伤亡,让周刚他们去吧。”
宋军已经苦战好几天了,弹药都打光,现在需要的是立即补充状态,好好休息的同时,让后勤部门把弹药续上。
如果现在进攻的话,那么定海军和平海军的士兵就只能被迫跟辽军白刃战,得不偿失。
虽然这样很大概率无法扩大战果,西岸至少数千乃至近万辽军逃窜而去,但至少定海军和平海军的士兵能够保存。
保存有生力量与敌人周旋是狄青在赵骏那学到的战术,所以哪怕是宁愿失去一部分船只,他也不愿意牺牲士兵,充分地在赵骏那学到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精髓。
周刚知道自己来晚了三天,这在军事上属于大忌,如果没有戴罪立功的话,恐怕事后要被兵部的军事法庭问责,因此也是十分卖力地带人冲杀。
西岸一时间热闹不已,两千多宋军士兵举枪不断射击,一盘散沙的辽军四处逃窜,整个旷野上到处都是你追我赶,一个个小黑点慌不择路地逃跑,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杀游戏。
到天黑的时候战事总算是结束,宋军重新整顿了军队,从镇海军那补充了武器弹药,等镇海军的后勤补给舰被搬空之后,包括定海军和平海军剩余的补给舰就再次启航,离开广宁,前往泥沽口军寨。
补给舰主要承担的就是粮草、物资、火药运输等工作,之前宋军没办法把补给舰派回去是因为连日暴雨,补给舰重新回到海上非常危险,所以也只能停放在码头。
而且当时双方战事不定,辽人攻势凶猛,稍有不慎他们就可能退回到海上。如果补给舰走了,那么剩余的船只很有可能容不下那么多人。
现在有了镇海军的补充,再加上雨总算是停了,自然就可以重新出发,回河北补充物资。
在镇海军的帮助下,宋军迅速稳住了局势,不仅打退了辽人进攻,还重新夺回了榆关,又在榆关上布置火炮,令原本就军心涣散的辽人更加不能愉悦雷池半步。
于是在十月底的时候,经过大半个月的苦战,狄青终于在榆关站稳脚跟,萧万里再也不敢来犯,只能一边收拢溃卒,一边退回来州。
这段时间定海军和平海军的将士们也非常幸苦。
由于暴风雨让镇海军来晚了几天,导致原定计划出现了纰漏,宋军差点被击败。
若非狄青指挥若定,依托着榆关、榆水、广宁三道防线,东击萧万里,西破萧孝穆,苦苦支撑多日,恐怕宋军早就在这种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败退。
因此可以说这一战不仅仅是大宋海军的顽强拼杀,同时也是狄青超高水平的军事指挥战术,绝不是说什么撞大运就能成功。
而就在狄青于榆关大杀四方的时候,范仲淹那边也已经开始了下一步行动。
幽燕,析津府。
十多天的雨季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段时间是辽军进攻最多的时候,双方陷入不断纠缠。
但等到雨季过去,宋人的火器再次发挥出威力,就又变成了宋军的回合。
辽军如潮水般退去,回到了城池里,架起了大炮严正以待。
范仲淹趁胜追击,十多万宋军再次迈步向前,一步步在良乡周围结营,彻底将良乡城池包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