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虽然从总体上看死亡的士兵比例只占全军的极少数,但这通常意味着大军的某个战线已经崩溃了,崩溃处的敌人通过夹击包抄、崩溃、继续夹击包抄循环扩大优势,进而导致整支军队的彻底崩盘。
耶律宗真作为辽国皇帝,自幼擅长骑射,自然不是什么傻蛋。因此一想到宋军犹如乌龟壳上再长刺的城池强度,就觉得脑壳疼,现在他是真想不到怎么攻破敌人城池的办法了。
对峙耗下去,辽国耗不起。
绕开这些城池,直接南下,问题是南下全是宋军城池、堡垒和军寨,后勤线跟不上,靠在坚壁清野的河北区域打野,那能缴获多少能供得起三十万大军的粮草?
就算是他能打劫到那么多粮草,黄河咋办,他难道还能在河边造船杀过黄河,冲到汴梁开封府去吗?
除非辽国骑兵个个长翅膀!
因而耶律宗真都快疯掉,现在是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早知道当初就装聋作哑,只要宋国不主动破坏盟约,每年还能进账几十万贯,何必要自讨苦吃呢?
而就在耶律宗真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之时,保塞城池上,保塞守将王德用也是老将,通过斥候侦查,辽国士气衰落,便立即联系范仲淹。
此时范仲淹其实也已经知道了辽国声东击西,明面上进攻高阳,实际上回击保塞,是想先把保塞拿下,再啃其它骨头。
于是老范立即重新调兵遣将,整顿十多万大军,挥师北上救援。
但他的行军速度很慢。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要先击溃辽国在高阳城外的步卒,二要防备辽国的骑射,所以在行军途中,就要保持好步兵的阵型阵列。
然而“行军阵”和“作战阵”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列好的“作战阵”阵型的宋军步卒其实是不怕骑兵冲锋的,因为宋朝主力步兵部队都有重甲步卒,一旦辽国骑兵陷入其中,失去了机动性,即便是重骑兵也要沦为待宰羔羊。
怕的是步卒在还没有进入“作战阵”状态时,处于“行军阵”当中,辽国骑兵发动突袭,先隔着几十步远程放风筝骑射,防止步兵列阵,再进行突袭,这样很容易造成整个军阵的瞬间崩溃。
所以简单来说,野外要是遇到辽国骑兵,在已经布好军阵的情况下,范仲淹丝毫不惧。奈何他必须行军赶到保塞,在这路上要是遭遇袭击,那问题就严重了。
要是岳飞在肯定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可整个南北两宋终究只出了一个岳飞,范仲淹作为文官统筹全局已经不易,要想指挥十多万大军随时做好防御姿态,将阵型调整好,自然没那么迅速。
这就造成了他行军速度相当之慢,从十二月十七日斥候就已经发现辽军主力动向,再到他十八日接到王德用的求援信,然后调整队伍出发。
从高阳到保塞,四五十公里的路,他硬生生走了四天,几乎每天只能行军十公里,可以说相当艰难。
没办法。
大军臃肿,老范的战略优秀,可实操指挥就没那么强,再加上宋军独有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兵将之间不熟悉,造成严重上下级割裂严重,往往一名将领很难迅速把阵型调整好。
除非韩信或者岳飞来,不然就只能保持半作战半行军姿势,一有风吹草动,就要立马列阵,可以说还是老范的经典战术,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
面对老范如乌龟爬一样的战术,如果此时辽军立即撤退的话,显然是没有丝毫问题。
但耶律宗真犹豫了。
还是那个问题,现在撤兵的话,灰溜溜地回去,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还造成了那么多伤亡,显然没办法给国内贵族一个交代。
因此思索再三,即便是斥候已经向他汇报,范仲淹的主力正在向保塞进发,耶律宗真也还是没有拿定主意。
他甚至在那一刻天真地在想,范仲淹主力没有城池掩护,肯定要与他们进行野战。
之前他不敢和范仲淹野战,是因为当时范仲淹主力十七八万大军,他那才八万,而且老范还有手榴弹,在兵力于科技上有亿点小差距。
现在跟萧惠汇合后,光辽国骑兵就有十三万,加上征召来的其他民族步卒,总兵力已经与范仲淹相差不大,即便宋军再从其他地方调支援来,他依旧有一战之力!
想到这里,耶律宗真最终决定,和宋军进行野战尝试,实在不行,他的骑兵那么多,打不过总也能跑!
于是在宋宝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辽国主力迎来了宋国主力。
双方于保塞陷入对峙。
第228章 帐篷里欢乐的笑声
二十二日,乌龟爬一样的范仲淹率领主力大军,总算是赶到了保塞。
而且除了他以外,宋军河间府、沧州、永静军等地援军,大约三万余人,也在往这边赶。
这样一来,可以说宋军在此地纠集了整个河北路一半的兵力,总数达到了二十余万众,显然是来和辽军决一生死。
还是跟之前的套路一样,范仲淹抵达战场之后,并未直接开战,而是步步为营,主力大军在外列阵戒备,后方工匠迅速开始修建营寨,挖掘坑道,继续他的碉堡战术。
此时辽军正处于保塞城以东北的金台驿,距离城池有十多里地。保塞守军与范仲淹汇合,双方一个在城池中,一个在城外布置营寨,互为犄角之势。
由于宋军人数众多,队伍庞大,旌旗遮天蔽日,竖起的营寨外围栅栏连绵十余里,光从清苑河打水的士兵就不计其数,巍巍壮观。
外围辽国骑兵远远地看着,范仲淹展现出了强硬的态度,连看都不准看,派了宋军骑兵压迫过去,将他们驱逐。
辽主耶律宗真本来是想趁着范仲淹立足未稳,营寨还没有布置起来的时候试图打一波。
但宋军依托保塞城池,排兵布阵,不仅外围用辎重车马充当防御盾牌,马车后是大量弓弩手,还在两翼布置了宋国重骑兵,城头上又架着大炮、投石车、床弩。
这全副武装,看着就让人害怕。
耶律宗真还是没胆子顶着宋军的火力冒险强袭,可耗下去又对他不利,于是最终经过张俭劝说,决定派使者前来先谈谈。
十二月二十三日,耶律宗真派信使过来,要求和谈,此时范仲淹正在营中与王德用以及河北路都部署赵彬、高阳关部署夏守赟、保州知州刘涣,宁远知州赵振、河北路兵马钤辖王怀信等大小二十余名将领谈论交战的事情。
老范现在可谓是兵强马壮,帐下人才济济,大将方面有王德用、赵振,前方安肃还有大将张亢,中下层狄青、郭遵、周美、折继闵、张岊、王信、范恪、杨文广等人也是骁勇善战。
再加上辽军进攻受挫,士气大跌,因此他已经打算进行一个合围计划。既趁着现在辽军主力进退失据之时,在保塞发动进攻,将辽军大败于此。
宋军缺骑兵,范仲淹从西北也就带了三万骑兵过来,加上河北路原来的骑兵,总数量不超过五万,即便把辽军击败,想留下他们肯定是不行,但重创辽国,使得他们不敢南下,还是很有把握。
此刻会上范仲淹看着诸将说道:“辽军来势汹汹,但我军在河北路经营多年,各地城池、寨垒不计其数,固若金汤,他们久攻不下,必然受挫。此番又在保塞遇到火炮,士气大跌,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诸君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