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状况之外(1 / 1)

很多国家所梦寐以求的地位,晋国早就已经达成了。 要说不完美的地方在哪里,肯定是晋国一直在迎接来自楚国的挑战,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既有的地位。 晋文公称霸了吗?有,只是时间非常短。 其实,晋国真正崛起的时间节点是在晋襄公时代。 这位不讲武德的晋襄公,他的思维中没有太强的道德观念,完全是怎么做对晋国有利,毫不犹豫就去那么干了。 春秋历史上第一场伏击战就是在晋襄公的点头下实施,先氏的先轸也是在那一场“崤之战”获得“战神”的称号。 由于当时的秦国是趁晋国国丧对郑国实施偷袭的关系,天下人认定是秦国先坏了规矩,秦军的意图被郑国洞悉选择撤军的途中灭掉滑国,世人并未苛责晋军对秦军实施伏击,反而是一众叫好的舆论。 晋国在晋襄公不择手段的方式下崛起,随后的晋灵公继续开疆拓土,有了晋国最初的基本盘。 土地和人口得到极大增加的晋国,有了将秦国堵在西边一隅的战略环境,随后调头对楚国和中原列国一再征战,一直等到晋景公时期才真正坐实了天下霸主的名号。 只不过,晋景公作为晋国之君之前,晋国内部已经产生了极大的隐患,迫使晋景公寻求解决的方法。 晋景公的行动很难判断有没有成效,反正在他当政时期晋国一度丢掉了天下霸主的宝座,后面利用邦交手段才维持与楚国的两强争霸局面。 要问晋景公有没有重新夺回天下霸主的宝座,讲实话就是不好进行定义。 因为,当时的楚国并未遭到重创,晋国也没有对楚国形成太大的优势。 若是以诸侯臣服的角度去看,一众诸侯倒是重新归入晋国领导之下。 也是那一段时期,天下局势发生了新的改变。 在晋国与楚国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任何第三方的国家都因此得到待遇的改变,起码当时的天下霸主收敛了许多,使得他们可以将小日子过得更富足一些。 那是无论晋国或楚国都不敢将那些国家逼急了,会担忧他们转投自己的对手,敲诈的行为自然是会变得比较收敛。 晋厉公对列国的敲诈收敛,转为剥削国内的贵族,酿成了绝对的大祸。 论敲诈的话,确确实实是晋国在列国身上敲诈的次数最多,很多时候在手法上还显得极其粗暴。 率先展现粗暴一面的人便是赵盾,他之后的晋国在对待列国的行为上比较露骨。 因为赵盾开了那样的头,所以列国对赵氏的印象非常不好。 到目前为止,晋国起码会给列国留下最基本的颜面,等赵氏之主赵鞅得势,他可是一点颜面都没有给列国留下。 所以,史书上的赵氏历来不是正面的形象。 等赵鞅释放奴隶,尤其是淡化了各阶层的界线,更是不知道被多少人恨之入骨。 至圣先师孔子就多次表达了对赵氏的观点,归纳起来就是:赵氏啊?我知道这个家族。赵氏的人不讲任何规矩,大概就是最类似畜生的一个家族了。 别说,还真别说,等赵毋恤成为赵氏之主,证明了孔子的话简直是说得太对了。 那不是简单的因为赵毋恤将自己对手智瑶的脑袋制作成了酒皿,包括赵毋恤诱骗自己的姐夫到家中作客再剁成肉泥,破坏了诸夏文明维持了不知道多长时间的宾客之礼。 自赵毋恤无视“宾客之礼”后,去别人家里做客成了有风险的事情,尤其是敌对双方很难坐下来面对面开诚布公谈判了。 楼令跟晋君周讲了大实话,诸侯对晋国的恭顺并不是因为道德,纯粹就是打不过之下的不得不从。 这跟晋君周所了解和接受的教育存在冲突。 晋国当然不会将自己往坏了去说,相反会极力地进行自我包装,什么天子的第一忠臣,姬周文明体系的保卫者,一个由君子治理的国家,等等的概念全给做成帽子戴在头上。 因为晋国的武德过于充沛的关系,所以列国之中谁也不敢拆穿晋国的真面目。 只是讲实话,晋国虽然进行了自我包装,但是大部分都做到了啊! 拿楚国公开讲出要取代周天子成为新的天下共主这一件事情来说,晋国续齐国之后站出来抵抗了楚国。 晋国也制止了列国的兼并,使得一些无力自保的小国,他们的国祚得以延续。 以当时的价值观来讲,晋国确确实实是文明的保卫者,也就是姬周体系的保卫者。 由于晋国大部分诺言实现了的关系,列国对晋国的感观也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至于楚国说坏话?他们是晋国的竞争对手,不说晋国坏话才是怪事。哪怕有国家认为楚国说得对,他们看到楚国是劣势的一方,也不敢站出来作证啊。 等楚国取得优势,有得是人会认定那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极可能还会嘀咕几句有失风度。 知道晋国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一定是大有人在。他们这么聪明,哪能够不知道晋国没有彻底倒下之前,最好不要瞎说什么大实话呢。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君周自小学的是儒学。 当然了,晋君周学的不是孔儒,更不是经过不知道多少人改造的孔儒。他学的是周公旦之儒。 周公旦的儒学归纳起来就一个核心,也就是:制度! 这个制度包括建立监察系统,派遣众多的监察纪委(史官)到各诸侯国进行监督;形成一套阶级分明的等级制度,细节到连穿衣、吃饭、住房的规格或占地面积都要管。 没有错,史官在周王朝就是监察纪委的角色,他们记录所需要记录的一切,不止拿给周天子看,也会提供各诸侯进行查阅。 这一套制度的核心就是监督。 例如说,晋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周王室有权知道,并且晋国的邻居也有权知道;如果发生在晋国的事情,周王室和晋国的邻居不知道便是一种违纪,该由周天子出兵以及号召诸侯共讨之了。 在那一套制度的框架之下,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周王室的统治! 学习那种知识的晋君周,他的思维肯定是接受了列国并存的现状,顶多就是成为他们的管理者。 “下军将在暗示寡人对天子取而代之?”晋君周经过思考之后得出这个结论,只能说是把自己吓了一大跳。 取代周天子啊?其实在很久之前,好多分封国的国主已经在尝试这么干,只是没有诸侯取得成功;有成功的例子是,周王室的兄弟或叔侄互相夺位。 因为没有分封诸侯成功的例子,晋君周才会被吓一跳,等心情平复之下就控制不住,思考起了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取代周天子呢? 周天子被从位置上踹下的例子有不少,更丢人的事情同样发生了几次。 时间走到当下,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不如西周时期。 只不过,取周天子而代之,仍然是一种禁忌。 晋君周知道出现这种想法是一种禁忌,越是禁忌就感到更加刺激,慢慢产生一种挑战禁忌的兴奋感了。 晋君周当了几年的国君,虽说不至于了解到晋国的全部实情,但是能够看出晋国有多么强大。 仅仅是亲自参加的两次会盟,足够给晋君周形成该有的概念了。 国家到底强不强大,没有比亲身体会他国之人的接触更为直接,是吗? 只是喊自己强大,出了国却是遭到各种欺凌与歧视,有脑子就会怀疑到底强大在哪里。 一旦出国之后可以享受到各种特权,不用有谁去告知国家到底强不强大,有脑子就能够从各种体验了解到什么叫作强大。 参与会盟的晋君周非常喜欢得到一众诸侯的奉承,享受来自其他诸侯的恭顺。 有什么比历经过那样的场面,能够让晋君周了解晋国强不强大呢? 总不能是那些诸侯脑子有病,想方设法去讨一个弱国之君的欢心吧? “下军将……”晋君周突然想起之前让服侍自己的人出去,喊人进来再问道:“下军将可还在营中?” 宦官能够看出晋君周的不对劲,只是并不了解是什么情况,赶紧说道:“臣立刻前去询问。” 大概两刻钟之后,宦官返回禀告:“下军将已经离营,臣听闻是往侧翼而去。” 这件事情,晋君周当然知道。 在方才,楼令就是在走之前特意来辞行的。 尽管是有心理准备,晋君周还是听得叹息了一声,心里跟猫抓似得状态变得更严重了。 十九岁正是想一出搞一出的年纪,对吧? 晋君周很想亲自去找楼令详谈,好几次想喊人更衣和准备车驾、护卫,话到嘴边吞了进去,再硬生生控制冲动。 “是我自己想多了,还是理解错了下军将的意思。真是那种意思的话,下军将有跟其他卿大夫商量过吗?”晋君周很快又陷入迟疑和彷徨的心态。 如果晋国是小国的话,晋君周肯定不会有取代周天子的妄想。 晋国已经是公认的天下霸主,并且处在如日中天的阶段,只要这一战再重创楚国,完全有对周天子取而代之的操作空间。 另外一点,晋国早就在向列国收取进贡,其实是早就侵犯到了周天子的权柄。 两点相加结合,成了晋国之君的晋周,他被楼令几句话说得遐想连篇,只能说是建立在有可能,并且可能性极大的基础之上。 并非完全是一种妄想,而是有极大的可能性能够干成,是个人都会心情激荡的吧? 晋君周实在无法摁住那颗躁动的心脏,他也想要了解郤锜或中行偃知不知情。 “告知中军将,寡人将去拜访。”晋君周可以召唤郤锜过来,只是不想这样做。 几年的时间下来,晋君周大概摸清楚了郤锜的秉性。 那种秉性其实郤氏的人基本都有,大体上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越得寸进尺,我越分毫不让。 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地位不能差郤氏太多,要不然会被视为理所当然,再被得寸进尺。 正是因为郤氏都那样的秉性,属于公认最难相处的一个家族。觉得难相处,当然是很多人分辨不出自己在郤氏的地位。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晋君周是一国之君,他是郤锜的君主,碍于没有实权和坚实班底的因素,肯定是表现出对郤锜的尊敬了。 晋君周先后去见了郤锜和中行偃一面。 从举止上来说,郤锜和中行偃对晋君周的主动拜访都有些搞不懂头脑,互相之间维持了很大的体面。 两边各自见面再聊了一会,主要是晋君周进行旁敲侧击,还真给晋君周试探出了两人的态度。 重新回到自己大帐的晋君周变得更加兴奋。 在郤锜那边,晋君周得到的信息是:取不取代周天子这一件事情,郤氏是极力支持的态度。 而在与中行偃聊天的试探过程中,晋君周能够看出中行偃同样受到了惊吓,以至于后面中行偃全程装傻。 因为郤锜和中行偃不同的态度,马上让晋君周有了自己的猜测。 “郤氏和楼氏做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们拉着全国对外扩张,以前看着像是贪得无厌,现在看起来……更像是蓄积实力与打压诸侯的必要步骤。”晋君周这是建立在得知郤氏和楼氏希望取代周王室的前提之下。 晋君周从中行偃的装傻又得出一个结论:“荀氏应该猜出郤氏和楼氏想做什么,碍于对郤氏和楼氏的忌惮心理,想阻止又没有那个实力来阻止。” 讲事实就是,晋君周之前对扩张的兴趣一样不大,乃至于感到十足的忌惮。 “要是中军将和下军将在这一次分配利益的时候没有徇私……”晋君周一颗心跳得很快,想道:“寡人日后有必要配合对荀氏的打压了。” 话分两头。 启程来到侧翼的楼令,他已经将自己勾起晋君周遐想的事情抛在脑后了。 楼令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那样的事情,并不是一种心血来潮。 本就具备条件,还是历史阶段中最恰当的时机,干成了才是顺应时势,没有干成反而是出现意外。 楼令不知道原历史是怎么回事,晋国有没有取代周王室的雄心。他只知道要是原历史上没有晋国君臣想对周王室取而代之,只能说晋国君臣比那一帮江东鼠辈还不如。 三国时期的东吴的纸面数据是比曹魏弱,只是更弱的蜀汉都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东吴却是只想着进行地方割据。 先甭管实力怎么样,最终目标越是远大,格局总是显得更高。 因为东吴政权连想都不敢想,所以东吴君臣就只能是以江东鼠辈的名号留存史书了。 楼令之所以回到侧翼,原由是当面的楚军也开始了行动。 在楼令返回之前,侧翼的楚军发动了一次袭击,遭到晋军的迎头痛击,楚军重新龟缩回了防线。 “发起攻势的楚军数量为八千余人,老夫派人检查了楚军战死者的遗体,发现冻伤情况非常严重。”士鲂不是提线木偶,他有着很丰富的带兵经验。 楼令问道:“俘虏中的病患多吗?” 很多人聚在一起本身就充满了风险性。 他们在旷野度过一个冬天和一场雨季,数量庞大的军队内部一定存在病患,一些传染病的出现根本无法控制。 拿联军这一边来说,传染性的风寒已经出现,晋军因为楼令的很多举措得到控制,其他联军的情况就显得很是不妙。 所以了,晋国高层允许联军撤到后方,里面有防止传染给晋军的意图在内。 楼令的控制显得很明确,生病了就进行隔离,转移到专门划分的营区。 要论粗暴却是绝对算不上。 因为楼令会派医匠救护,不是让那些被隔离的人就地等死。 医匠以及照顾伤患的人,他们当然有采取相关措施,例如戴上口罩,再保证相关的卫生条件。 口罩的概念并不是楼令首倡,很早之前就有相关的概念,区别在于楼氏能够生产出更专业的口罩,不是拿布一遮就算完事。 事实已经证明只要遮住口鼻就可以避免被传染,得到医治或救护病患任务的相关人员并未产生恐慌。 晋军有楼令进行干涉,遭遇到爆发传染病有手段来控制疫病的传播。 联军后面是学了晋军的做法,只是他们缺乏各种相关科学的认知,手段方面一定会显得粗暴。 楚军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楼令希望能够从俘虏的口中得知。 当然不是楼令亲自去问俘虏,有人会根据指示去办事。 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楼令收到了相关的反馈。 “楚军的疫情已经失去控制了。”楼令从众多俘虏所透露的情况,得出这个观点。 士鲂当然知道疫情指的是具备传染性质的疾病,有被吓一跳的反应,说道:“楚国君臣故意派病患进攻,他们是想将疫病传染给我们?” 关于这一点,楼令其实猜不透。 诸夏有史记载的生化战是发生在汉匈战争,匈奴人故意在各处水源抛下动物的尸体,污染了那些水源。 估计那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预谋的生化战?在汉匈之战前,其实殷商时期也有相关的记载。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不过,殷商时期的情况是,殷商大军讨伐东夷,两支大军先后爆发大规模疫病,殷商大军硬挺着不撤退,一场北海战争打了十多年之久。 因此是,爆发疫病仍然继续交战的例子,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 “我需要返回主大营。”楼令说道。 士鲂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诧异道:“你才刚回来。” 楼令满脸严峻地说道:“不管楚国高层是不是故意,决不能在当前阶段如了楚军的意。我走之后,下军佐先挂起免战牌,时效过后也坚守营盘不出。” 仍旧没有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士鲂,他只看到楼令脸色严峻,讲不出反对的话。 士鲂为什么无法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无非就是他没有相关的概念而已,并不是他非常愚蠢。 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举国上下能拿爆发的疫情不当一回事,并不是没有人去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纯粹就是因为他们内部爆发了政治斗争,国家体制也没有保护民众的概念。 楼令的去而复返让主大营的人感到十足诧异。 “楚国君臣异常歹毒,他们想用疫病来扭转战争局势。”楼令先进行这一项定性。 郤锜满头雾水地问道:“什么意思?” “我刚才去侧翼,了解俘虏到的楚军病患极多。从俘虏嘴中得知楚军疫病异常严重,再结合近来楚军屡屡主动出击,得出上面那个结论。”楼令说道。 郤锜还是没有听懂。 “疾病可以互相传染,染上之后即便不会马上死亡也会失去战斗力。”楼令看到郤锜脸色立刻变了,耳边也传来了众人发出的哗然声,继续往下说道:“染上的人死亡率极高,诸位肯定知道这一点。” 在这个得了风寒可能没了小命的时代,他们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至于说通过唾液传染的知识,他们在楼令强调戴口罩之后,多少是有了概念。 “楚人……何其歹毒啊!”晋君周对于楼令的去而复返最为高兴,听了楼令的猜测之后,什么对周天子取而代之先放到一旁,转为担忧这一场战争的走势了。 楼令不知道楚国君臣是不是有意而为,反正让众人往有意而为的认知思考就对了。 “臣的建议是,君上派人邀请楚君会面,一同商讨暂时休战的可能性,先转为应对两军的疫病。”楼令先给出这个建议,再说道:“若是楚君同意即罢了。楚君若是不同意,我们便将楚国君臣所作所为通告天下人。” 交战期间爆发疫病,两军进行暂时的休战,类似的事情在春秋历史上发生了多次。 所以,当时的人并不是对传染病一无所知,相反都非常重视。 有了那样的基础,晋国率先邀请楚国会商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如果楚国君臣不同意暂时休战,他们有一万张嘴巴也解释不了就是故意想将疾病传播开。 “楚君不同意,臣有把握让楚军不战自溃。”楼令进行了加码。 ........ 整个人好累啊喜欢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水浒:换天改道 暗夜风声 从模拟器开始的巫师路 布局天下:我是幕后黑手! 天武神尊 穿越三国之蛮王传 谍海潮生 豪门重生:boss蜜宠小娇妻 万古最强神帝 娱乐圈第一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