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自然不能在韩厥或智罃归家的第一天就登门拜访,没有人会对位阶比自己高的人做出这种事情。 那并非全是位阶的关系,跟人情世故关联更大一些。 有人出远门,一出去就是一年多,回到家肯定想要安生一段时间,马上去进行拜访,无论是为了什么事情,嘴上或态度不表露出来,心里肯定会不愉快。 换作是身为上司,情况就不一样了。直白来讲就是,位阶高的人不用太在乎低阶的对象不愉快,位阶低的人不敢表露出来,相反怕受到冷落。 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官大一级压死人! 楼令有派人关注韩厥与智罃的情况。 “韩氏和智氏的私军果然随同家主返回,他们没有来都城,过‘孟津’便解散了。” 在当代的规则中,不管“大夫”或“士”、“徒”受到征召,其实服役三个月就已经完成纳赋的义务。 如果超过三个月的时间,该是由一国之君来承担各个家族私军的后勤,其中包括粮秣与装备等等。 所以是,一般情况下战争通常就是打三个月左右。这个当然是一国之君不想拿出私库的资源,任何国家的一国之君都是这般。 只是,什么时候开打很容易控制,打起来之后会打多久真很难由人去进行决定。 国君平常的收税,打赢了分得四成的战利品,知道消耗在哪里了吧? 要不然的话,任是一国之君挥霍,不讲究林园之美的时代,起宫阙也是那等款式,仅是个人日常的吃、喝、穿、用,讲实话又能够挥霍多少。 当然了,一国之君需要养的人不少,宫里总是有侍卫、宦官、寺人和宫女,加起来一般有个一两千人。天长日久养一两千人,这才一国之君耗费最大的那一部分。 纳赋的时间被限定在三个月之内,超过时间由一国之君承担后勤的规则在晋君寿曼已经被打破,原因是晋君寿曼拿不出来。 因此,之前南下的上军和下军,他们在服役时间超过之后,仍旧是由“大夫”和“士”、“徒”自己在维持后勤。 “士”和“徒”不必说了。 由于晋国有了“羡”这种亦兵亦农的兵种,他们的后勤是由进行征召的家族提供,直接导致各个家族进行纳赋有了额外的负担。 上军和下军南征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期间没有进行轮换,等于说所有人在南边待了两年。以每年纳赋期间为三个月做界线,他们就是超额服役了十八个月! 因为超额服役那么久的关系,他们还在国外的时候,国中就已经一片哀声哉道。 怎么会那样? 粮食或什么东西总是需要前方要求,派人回国准备以及运输过去,消息可不就传开了。 当时的楼令在巡视,关注到了一些情况,没有任何动作而已。 楼令本以为晋君寿曼在收回一些资源后,会将欠各个家族的物资补上。 然而,没有那么一回事。 因为时间并不久的关系,众人以为只不过是又一次延期,暂时没有人闹起来。 毕竟,以往是有过这种情况,认为总会补上而已。 突然间又有钱的晋君寿曼没有迫不及待去花,他像是守财奴那般全封进了府库,同时没有给予各个家族任何说法。 楼令已经看出晋君寿曼要装傻,有劝过那么两次,后面一次再也没有提过。 想来,不止是楼令看出晋君寿曼在装傻吧?韩厥和智罃直接用行动展露了自己的态度。 作为一国之君贪下众臣的战利品。 该补上各个家族的耗费选择装傻。 寿曼算是将当代一国之君最不该事情都给干了,只要了解当代的规则,一定能够看出下场将会极其堪忧。 “国君只是召回下军将和下军佐,他们却是将私军带回国了。”楼小白才刚到都城,梳洗之后来给楼令请安。 既然韩厥和智罃将私军带回国并解散,楼令也看到晋君寿曼会在短期内还账的可能,乃至于晋君寿曼根本不会弥补各个家族,基本就知道不用再跟韩氏或旬氏提出兵的事情了。 刚才,楼令将近期发生的事情简约地告诉楼小白,提问有什么看法要讲。 楼小白提到的就是上述那一句。 完全就是楼小白抓住了重点。 平时无法接触到晋君寿曼的人,他们只能从道听途说的方式来了解晋君寿曼是一位什么样的国君,得出的判断偏差大到会是南辕北辙。 身为卿大夫的韩厥与智罃,他俩时常能够接触到晋君寿曼,还能不了解晋君寿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韩氏和旬氏倒是节省了资源,也缓解了家族私军的不满。他们却是给君上难堪,恐怕下场会不妙。”楼小白说道。 整个春秋时代都没有“君命不可违”的这一种说法,做什么事情而恶了国君,使其心里厌恶,总归是一种极大的风险。 楼令直接说道:“你想多了。” “啊?”楼小白十分不解。 父子之间的说话,没有外人在场,楼令需要楼小白对局势有更明确的判断,根本不用藏着掖着。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楼令压低声音,说道:“下场不妙的会是君上。” “时局到这一地步了!?”楼小白倒是没有被惊到,就是觉得君臣对立的进展太快了。 局势到当前的情况,只能说是晋君寿曼自己在作死。 哪怕是大权在握的君主都不会轻易胡来。这个是因为他们知道守护规则就是在保护自己,也就会比谁都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真正厉害的君主,他们不止在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还会去创造规则来巩权力。 即便再是昏庸一些的君主,只要脑子没有大问题,任是谁践踏了规则都知道该严惩不贷。 按理说,晋君寿曼应该不少看史书才对,也就是接受一国之君该有的教育,怎么就不懂相关的道理呢? 楼令就列出了一些楼小白必须看的历史片段,不为了其它,单纯就是想让楼小白以史为鉴。 有一点,生长在红旗下的小伙伴可能不清楚。 在封建时代真不是谁都有资格阅读史书,别说是对史书进行深度的理解。跟能不能找到史书看的关系不大,主要是被列为“帝王心术”的基础课程。 即便是到了现代,以为每一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会花心思编录历史课本吗?真不是这样子的。 跟某个国家的历史有没有渊源流传没关系,他们纯粹就是没搞懂重要性。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阐述,多看史书能够跨越阶级的视角,以及提升思维的高度!正是因为这般,博览诗书才会被封建王朝视为“帝王心术”的基础课程。 没有基础,如没有地基,起高楼也必将倒塌。 春秋战国是华夏封建王朝时代,没有限制某阶层能不能观看史书的一个阶段,前提是能够找到史书。 从春秋战国之后,越是往后的王朝,当局对待观看史书越加严防死守。 明初的姚广顺这个人的存在,无疑证明了当局限制观看史书的正确性。 走进新中国也有一句“越有知识,人越反动”的话,其实不是其它什么知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所指是“崇洋媚外”这一特性。 其实,无外乎就是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与自己生活环境产生太大的落差感,国内又缺乏正确的引导,直接导致这些人被成功洗脑,成为了恨国党。 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知晓更多的历史,免不了想效仿历史上的某某人。而在封建王朝,最怕的就是某人想干大事了。 同理,接受正常教育的现代人,只要是系统化去学过历史,起码碰上了什么事情可以用某位历史人物来激励自己,乃至于依样画葫芦去进行应对。 在上述那一点,外国人是很难跟中国人比较。 用一点就能够证明,大街小巷随便找一个人都能讲点国际大势,最为起码也知道世界强国具体在哪里;换成去了国外,多的是连各国所处地理位置都分不清的人,什么国际大势就更不用问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基础就是有受过九年教育的人,他们系统化学习了国内外的历史! 不是单指学过历史,归纳的核心就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特性:跨越阶级的视觉,提升思维的高度。 楼令见楼小白已经明白局势,选择改变话题,道:“说说,北征有什么收获。” 楼氏出动五千新军北征,征调了狐氏的两万人马随行,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林胡,顺带也入侵了白翟。 相关的过程楼小白有用战报的方式向家族传递信息,只是没有楼小白亲自讲述来得详细。 根据楼小白的说法,他们大多数时间就是一直在赶路,强调想要找到敌人的困难程度。 “父亲,论地广人稀,北边的情况比秦地更加严重。很多时候哪怕明知道哪个方向有人,去到地方已经跑了。”楼小白说着想起一些难受的经历,脸上表情不免会变得郁闷,还做出摸了大腿内侧这种不雅的举动。 楼令当然知道楼小白为什么要摸大腿内侧,北征的部队为了追赶敌人没少骑马代步,点头说道:“打游牧民族,最困难的便是找到他们。” 关于找到游牧部落的难度,主动深入草原的汉军、隋军、唐军、明军可是深有体会。 深入草原可不光有找不到敌人的麻烦,没有足够靠谱的向导,大军连行军都困难重重,尤其保证水源的难度超乎想象。 楼令在让楼小白带着新军北征之前,做了不少基础工作,包括让狐氏进行先期的路线侦查,楼氏的斥候前往确认。 没有做上述工作,楼令怎么可能派出部队,乃至于让家族继承人前往冒险。 出征的五千新军,活着回来的人数四千三百余,战死或病死在林胡势力范围的达到六百余人。 作为仆从军一同出征的狐氏之人,损失约有四千。 他们所获得的战绩,不算杀死的林胡人,俘获的林胡人将近一万八千,其余物资还在统计之中。 哪怕是俘虏之外的战利品没有统计完,初步提交到楼令手上的信息显示,光马匹就多达一万一千,牛八千,羊五万。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楼令欣喜所获甚大,对于折损自然也是心痛。 只不过,实战练兵就是那么一回事,没有伤亡的实战练兵与武装郊游没有区别。 事实是什么?现代各国进行军事演习也有会伤亡指标,没有出现死伤的演习就是纯粹在做表演。 楼小白带到“新田”郊外的新军数量没有四千三百,实际阵亡了四百余人,意外死亡和生病死在征战途中一百余人,交战产生的伤患又无法继续作战则有七百余人。 出征几个月的时间,意外身亡与生病而死的人竟然多达一百以上,主要是楼氏低估了北边自然环境的凶险。 出征归来的伤患,他们抵达“太原”被留下,会受到极好的照顾与治疗。 楼令本该出城检阅,考虑到新军刚刚归来需要休整,只是安排好饮食,暂时没有过去。 “能够看得出来,你这一次的收获极大。”楼令不是说战利品之类。 看起来,楼小白确确实实是更为成熟。这种成熟还是各方各面的成长。 楼小白面对楼令的夸奖,腼腆地笑了笑,强行转移话题,说道:“父亲这一次要征召一个‘师’的兵力?” 因为由楼令指挥下军还没有成为定局,他也就没有跟楼小白说。 现在,楼小白有那种问题了。 “不出意外,为父这一次将指挥下军作战。”楼令说道。 楼小白先是目瞪口呆,反应过来直接整个人蹦起来,控制不住说话的音量,吼一般:“父亲要指挥下军?!” “坐好。”楼令再一次讲这个话题,其实也仍旧会兴奋,只是在儿子面前总要矜持。他等楼小白坐好,道:“说了,没有意外的话。” 楼小白问道:“父亲所指的意外是什么?” 关于这个,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 只不过,楼令习惯性会想要考验楼小白的智慧,点了两个人:“君上,中军将。” 楼小白当即沉思起来……喜欢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