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倚在屋里的画室门口,一边看她画画一边哭。她只用蓝色打了个草稿,我就已经在门边泣不成声。我的视线是灼热的,声音是吵闹的。她无法忽视我,为此也没法继续画下去,画了几笔后便放下笔跑过来抱我。她知道我是姐姐,我是何之诚;知道自己是妹妹,是何之唯;记得童玉卓,童玉卓很重要。她像曾经那样仅靠裸眼就能辨别所有蓝色。她的安全色,她的镜面,她的天才,全部回来了。2017年4月15日晴何之唯是我的妹妹。她1992年11月18日出生,现在二十四岁。我在这边的出版社找了份新工作,目前正打算入职。小唯近期的状态持续稳定,这给我很大的信心。她最近几乎不出现幻觉,也没有过激情绪,有能力料理自己的生活。我不需要再每时每刻堤防她的极端行为,她也表示过没问题了,在照顾她这么久后还是希望我能拥有自己的生活。当然,她仍然要定期去医院复查,每天同样得按时服药。相较于患病之前,她显得比以前要迟钝很多,有时也会表现得傻傻呆呆的,喊她时会需要些时间来反应。童玉卓也时常来串门。自从小唯在无意识时对她嘟囔出一声爱人,她变得主动了不少。以前完全不会刻意触碰小唯的童玉卓,开始希望能挽住小唯的手。玫瑰成为了家中最常见的花种,因为童玉卓只知道这种花象征着爱情。她们密语的次数增多了。我很想知道她们在说什么,但总是不好意思问,这样会感觉我是个爱多管闲事的人。当然,事实上我也确实是很爱凑热闹。小唯和童玉卓会因为一方的一句压根算不上坦白的坦白而变得你侬我侬吗?我很好奇,虽然预感大概率她们还是会处在八年以来那一成不变的相处模式里。2017年5月19日多云何之唯是我的妹妹。她1992年11月18日出生,现在二十四岁。和同事讨论选题时讲到了精神病相关题材。我在选题会上情不自禁地说了很多有关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的事,以至于别人都惊讶于我对这两种病的了解程度。他们问我怎么知道这么多的,突然一下让我有些语塞。我也不知道一个什么样的理由才能在听起来既不烂俗的情况下又显得很有说服力。当我以何之诚这个名字入职时,就注定了所有人都明白我是那个天才画家何之唯的亲姐姐。小唯生病时创作的那些五彩斑斓的画被讨论过很多次,早就有人怀疑过她有精神病了。在我刚来这儿工作时就有人时不时问我,小唯是否真的得病,她是否是因病才如此有天赋。罹患精神疾病像是艺术家的必备过程,人们也会为此津津乐道。我理解他们多数时并非恶意,历史上众多天才都拥有某种精神病,因此对精神病产生一种美丽而诡异的幻想是情有可原的;但一想起人们在得知小唯正如许多艺术家和天才那样得病,云淡风轻地就将她的天赋和遭受的痛苦概述于一句简简单单的精神病,我就会很难过。看客无法体会演绎者之苦。没人知道二十四岁的何之唯成长于一个破碎而暴戾的家庭,时刻忍受旁人无聊的闲话,受困于一段利益为上的关系里。她高傲的自尊脆弱得像纸,一次次被生活中这些丑恶的尖刀捅破,最终让她自己都无法接受一个破破烂烂的自己,于是她的意识出逃了。我目睹了她走向癫狂的全过程。她那些安静的画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变得吵闹,近段时间又慢慢开始变得平淡,这个转变天知道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她有过口齿不清,遭受过严重的幻觉,嗜睡,惊厥,易怒,易哭,吵闹,痴呆,失忆,最后痛苦到从一处风光桥上跳河,谁能想象忍受这些折磨好几年。我是个心眼很小的人,因此无法容忍人们在饭后茶余毫无负担地讨论自己的妹妹有精神病这件事。对于为什么会对抑郁症和精神分裂这么了解,我给出的谎言是:因为以前有个很好的朋友就得病了,很可怜很惋惜,我也不是特别想展开讲下去。第19章 182017年6月3日晴何之唯是我的妹妹。她1992年11月18日出生,现在二十四岁。小唯最近在家看了很多部电影,又关注了乐坛里的小几个人。从她二十岁开始出现精神异常,直到现在逐渐好转,已经过了四年。这样的四年缥缈而模糊,她对这段时光的记忆像是一块残缺不齐的巨型拼图,什么都发生了,但什么都好像不记得,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回忆起一个具体的模样。2013年至2017年,小唯将这段被疾病偷走的四年称之为漏梦,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清醒梦,既不真也不假,并且正随着现今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大脑遗漏。四年听起来不长不短,却足够让高中生成人,大学生步入社会。2020年我国便会实现全面小康。而现在已经2017年了,四年在现在对于完成一个国家目标而言都绰绰有余,世界迭代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作为天才艺术家的何之唯是不会接受自己被时代抛弃的,因此希望通过别人的作品来尝试弥补自己脑内对这段时间认知的欠缺。今天是周六,我在家休息,同小唯一起欣赏了《路边野餐》。这部电影是去年的,有两小时左右,是毕赣导演的处女作。我们在看完这个作品后体感非常好,甚至连小唯这样对电影要求苛刻到挑剔的人都觉得有点意思,特意去了解了一下毕赣这个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