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招,是阳谋。但朱由栋不得不接招。
“张公,这方从哲孤还是知道的,现任的吏部左侍郎嘛。但这吴道南是何人啊?”
“殿下,吴道南是江西崇仁人。万历十七年的进士,今年五十有三。自二十三年前出仕以来,主要是在学政、礼部一系打转。现任北京礼部侍郎。此人的文章是写得极好的,具体办事能力也有。臣个人觉得,其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曰过于爱惜羽毛,二曰胆子太小。两者综合,便是没有担当。”
“啊?这样的人如何能做阁老?算了,升一级,让他做礼部尚书吧。”
接下来,李三才推荐的吏部尚书人选是赵焕。
“殿下,赵焕是山东掖城人,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入仕以来,地方官、兵部、刑部、吏部、都察院的官都做过。这办事的能力是无需担心的。只是此人现在赋闲在家,也不知道能不能闻诏而来啊。”
“张公,此人为何赋闲在家?”
“呃,殿下,此人是山东人啊,这性子直的很。当年张居正丧父,朝廷诸官都上书要求皇上夺情。少数不肯上书的官员中,这位赵焕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皇上征收矿税,大量官员极力反对,他却公开支持,只是说要注意征收方法。所以,最近这些年,他是屡遭东林党弹劾的,经常因为长期写自辩而无法上值,后来干脆就只有致仕了……”
“孤明白了,孤有信心将其招来。”这种人,当然是必须要弄到朝廷里来了。嗯,这个言官一弹劾,被弹的人就必须停职写自辩的规矩,一定得改一改。
接下来,朱由栋把各个大佬提出的人选一个个的提溜出来,张世泽一一进行点评,到了这天晚上的深夜,总算是把六部以及都察院的人选,全部确定完毕。
1612年12月11日,第二次国务会议上,朱由栋首先就是确定相应官职的人选。在经过一番或激烈,或暗流汹涌的争夺后。监国殿下终于完成了他任职以来的第一次‘组阁’。
内阁阁老:李三才、方从哲、温体仁(太孙教令特进)。
吏部尚书:赵焕。
户部尚书:许弘纲(原南京兵部尚书)。
礼部尚书:吴道南。
兵部尚书:王象乾。
刑部尚书:刘元霖。
工部尚书:徐光启。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孙玮、杨廷筠。
此外朝中尚缺额的侍郎、郎中、主事、御史等各级官职一共844人,也一并补齐。
在这些职务中,朱由栋特意的提拔了几位‘年轻人’。
成基命,任兵部武选司郎中。李标,任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吴宗达(1604届探),任礼部司务。黄士俊(1607届状元),任户部主事。施凤来(历史本位面超级阉党)任刑部主事。
地方上,王绍徵由应天巡抚调任顺天府尹,张以诚接任应天巡抚。
孙承宗升任福建巡抚,熊廷弼继续担任云南巡抚,杨镐继续担任蓟辽总督,李之藻出任浙江巡抚。
而最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也是最让大家羡慕的,是赋闲在家多年的袁可立,在这个时候再次得以出仕,而且起步就是东南总督!
在这一轮人事调整中,除了太孙自己的班底和南京的老臣子们得到升迁外,浙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楚党虽然获利不多,但有熊廷弼这竿新的旗帜在,一口元气还是保留下来了。齐党随着赵焕登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已经算是重整旗鼓。
最惨的就是东林党,郭正域自杀,叶向高致仕后,赵南星、邹元标都又无法复职。再加上这一年顾宪成去世……东林党的大佬们彻底失去了在政坛上再次活跃的机会。而目前东林的年轻人里,左光斗、杨涟等人因为年初的离间天家情分案被一撸到底,暂时也看不到撑起东林大旗的希望。于是东林上下,以及东林背后的江南商人、士绅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1610年殿试榜眼,因为父亲去世回家丁忧而恰好躲过1612年年初那场清洗,并即将于1613年回到朝廷任职的,钱谦益的身上!
感谢逐日2005书友对本书的第五次万赏,加更无力,深感抱歉。感谢黑炭是只猫、隐者图书馆、千里海塘三位书友的打赏(隔三差五甚至每天一块钱的打赏坚持这么久也很感谢!)、感谢李嘉木、书友20170609202026304、289968343(加更无力,非常抱歉)、爱玩屁股(这口味)等诸位书友的打赏!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