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翕昂着头,“得了吧。金氏在后宅,成亲的男子自然由妻子代劳,这是规矩,因为男人要去外面做事。”
“呦,你这穿了几天男装,真当自己是男人了?”裴德音笑骂道:“赶紧起来吃饭,吃完饭继续去街上‘调研’。在俞府多待一天,你我的危险可就多增加一分。”
俞翕也知道这个道理,利落地爬起,洗漱一番,吃了早餐后又来到大街上。此后十来日,她天天带着李安早上出府,中午在外吃一顿,晚上回来洗漱过就和裴德音并排坐在床上总结一番。只是越总结越气馁。京城之中,但凡有点排场的生意,那后面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换而言之,除了那些卖糖葫芦卖甜糕卖小食的小本买卖外,其余的做什么事背后都要有靠山。俞翕也去了城外的散货集结地,想看看又什么能倒腾的机会,结果她精明,比她精明的大有人在,而且她没有人脉,即使有好东西。即使她能得到,她也没门路出手。
裴德音也觉得在京城做事需要太多不定地因素,一时还真不找好办法。要是靠俞家,将来脱钩可就难了。若是靠裴家,裴家在读书育人上是把好人,做生意恐怕他们还会觉得商业末流,会侮辱他们的门庭。思来想去,一个字——“难”。她这几日有点烦躁,脸色便有点阴沉,娘家跟来的婢女看了出来,便提出八月底了,须弥山上的桂花正是今年最后一次开得艳时,不如出去走走。裴德音觉得这个提议不错,走去散散心,转换一下心情也好。只是她这个身份,出去有点麻烦,和俞翕商量了下,俞翕很快就想出了主意。
俞翕去了金氏那儿,说是昨晚她做了个梦,梦见了佛祖说,她能回归父母膝下、娶妻成家,全是佛祖的庇佑,却责问她为什么还不来孝敬佛祖。所以这几天她想带着裴氏去须弥山上的寺庙还愿。恳请金氏同意。
古人一向对于神佛之事看得较重,更何况金氏这个后宅妇人,年纪越大,她那份越想图安稳图儿子出头的心越发强烈,一时无法宣泄,吃斋拜佛便成了唯一的途径。如今听俞翕这么说,便赶紧同意了。再说了,一个庶子要带着妻室去寺庙上香还愿,她也没什么好阻拦的。只是装模作样叮嘱了几句。
后日一大早,俞翕带着裴德音出了府,走得自然是偏门。一俩较为宽敞的马车上坐着裴德音和她的两个婢女,这两婢女一个是桃红,裴德音娘家带来的,一个是木香,金氏指派给俞翕的。后面还有俩小马车上坐着两个嬷嬷,还有两个赶车的下人。俞翕带着李安则是骑马。
其实裴德音心里很羡慕俞翕,骑马她也会,在现代这项所谓的贵族运动,是有钱人的炫耀资本之一,她当然也学会。但是这人设,唉,心里只能泪流。
须弥山就在京城的近郊,某个偏僻的山脚下便是俞翕和裴德音“见面定情”的地方。通向须弥寺的大道山路上,人来人往,不愧是皇家寺庙,从来往的香客来看,香火十分旺盛。
这条道路裴德音在来古代不久就已经来过了,那时的她为了逃跑绞尽脑汁,不停地无病呻吟,装作晕车,让马车停下,以便她观察地形。现在回想,她当时真是演技炸裂了。
来到寺庙,李安带着马夫去停车,俞翕则在前领路,裴德音被搀扶着,跟在后面,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恨得她直牙痒。两个嬷嬷走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