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城司按照惯例护送使团出京直达十八里地外,方才撤队回京,使团队伍在长长的大道上一路北行。“大人,等等。”
辛其物从后方马车下来,小跑迎上前方马车,跌跌撞撞进入车厢。
“辛大人这是何意?”
“辛某的马车四五个人,太过拥挤,所以来总使大人这边蹭蹭,随便也给大人解解闷。”辛其物美美笑道。
作为鸿胪寺少卿,在林若不管事的前提下,自然是使团队伍中的绝对话语权者。
北上谈判,辛其物要做的事,担待的责任也是最多的。
屁股还没坐热,马车突然晃动不止,震荡持续良久。
“王启年?”林若朝车外喊了一声。
王启年立刻回应:“大人,山路崎岖。”
“连京都路都没出,应该不至于难走吧。”林若疑惑道。
辛其物在一旁解释道:“庆齐常年交战,百姓们不会北上,路走的人少了,自然损耗,崎岖些再正常不过,过了山口入平原便好了。”
似是话茬来了,辛其物又普及道:“军队们北上也向来不走这条官道,都是绕东北的大草原。”
“原来如此。”林若微微点头。
“大人认识名字,车夫想必是范府人吧。”辛其物看着车外的身影,随便问了一句。
林若摇了摇头,淡淡一笑:“车外是监察院一处的官员王启年王大人。”
“王某,见过辛大人。”王启年在车外打招呼。
辛其物微微吃惊,都忘了回招呼,监察院一处的官员竟然只配给林大人驾马,林大人与陈院长的关系未免太深厚。
“辛大人怎么了,可是在为谈判而忧心?”林若问道。
一提到谈判,辛其物信心满满笑起来:“谈判一事林大人放宽心,这种事看得从来都是拳头,我庆国拳头硬,北齐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上了桌饶是如此。”
“依辛某看,北齐最大的手段恐怕也只会借着自诩正统,嗷嗷狂吠。”
“正统怕是也叫不上了。”王启年在车外嘿嘿笑道,“北魏覆灭,北齐趁势后起,叫出来也不嫌害臊。”
辛其物眼睛一亮,与车外交流:“这位监察院的大人言之有理,北齐战家未登位前,也不过是大将军之流,骂一句谋权篡位倒也没什么问题。”
“不知道监察院大牢里那位来年回去,见得效忠的北魏皇室倒台,会不会骂新上任的皇家一顿口水。”辛其物突然感觉很畅快道。
王启年回应道:“辛大人是说肖恩吧,肖恩只怕会终老庆国了。”
辛其物点点头,赞叹不已道:“肖恩当年可是北魏的顶梁柱,不敢相信陈院长费了多少手段,才将其擒住,一招消的北魏四分五裂。”
世人谈起此事,貌似就知道千里奔袭,以及陈院长废一双腿的英勇事迹,其中详情,知者甚少。
王启年很得意道:“院长当年手段尽显,王某略知一二。”
辛其物立刻将屁股往车外挪了挪,听着王启年娓娓道来。
林若视若无睹闭上双眼,还以为辛大人有何贵干,原来是找人吹牛来了。
……
往北出半日,日头隐入山中,使团暂作调整,后又行近半个时辰,终于寻到驿站休憩。
北上一路就这么寻常度过,沿途到一些州县处,衙门接济,会帮助使团补充吃食用度。
大半个月后,使团终于看到前路的头绪,赶至庆国北部疆域的边境大城,沧州城。
沧州城外是大片荒原,白茫茫不见首尾。
远远看着那座城廓,急行一路也无法做到在日落前到达,使团里商量过后,决定在靠近水源的林间修整,待来日入城。
“沧州城入边,大概还要多少天?”寻到一处高位,林若眺望北方,观察情形。
王启年在旁边的石头上坐着,说道:“十天左右应该就能到达。”
林若忽然有些担忧道:“现在不会还在发生战事吧。”
“我庆国与北齐算是停了,但在边境线上,两国交界处一带,有不少诸侯国,小摩擦还是有的。”王启年缓缓解释道。
林若微微叹口气:“懂了,大哥不打了,但还在指挥小孩子打。”
“大人这样形容还挺贴切。”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