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恪失踪了,王韶立刻召集少年们出动。 可他们只有十余个少年,面对偌大的兴京城,撒出去也是石子丢进了大海。 于是王韶决定再发动一些人,指挥少年们分头行动,一道道身影奔向楚国公府、曲昌候府以及各衙内的府邸。 在他的操作下这事闹大了,没多久,各府邸的家丁仆役倾巢而出,灯笼火把满大街都是。 而曾毅很快就与曹休等衙内碰上头,大家紧急商议一番,随后马蹄声响起,一支支马队分成数个方向冲出城去。 兴京城虽不实行宵禁,但晚间八时各城门紧闭。 可在这时却城门大开,一队队骑兵与衙内的家丁们一起奔向各个方向。 他们得到死命令,“务必找到陈恪。” 朝廷出动了天武军的骑兵,还是刘太后与李祯一起下的出兵命令。 而天武军的步兵同时出动,会同左右厢军、兴国府的巡捕进行全城搜寻。 据说刘太后震怒、李祯脸色铁青。 但走进慈宁宫的包拯却发现传言不实,事实是刘太后和李祯都是脸色铁青。 这时的慈宁宫里站着几位重臣,左丞相范泰、右丞相谭远忠、兵部尚书向善志、刑部尚书顾时、新任左武卫大将军长兴侯刘艺、右武卫大将军宜春侯邓镇、天武军统制常继祖、御龙卫都虞候楚国公世子曹睿、殿前司司监马忠。 看到这些人,包拯以为刘太后和李祯准备御驾亲征。 好在刘太后没这个想法,只是说话的声音都哆嗦了,“包卿、详细情况到底如何?” 刘太后这是气的,一向歌舞升平的兴京城竟发生如此大案让她气愤难消,心里也响起了警钟。 而包拯的脸色也不好看,陈恪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专门安排两名巡捕住进王员外精舍,还紧邻陈恪的客房,结果却被迷晕了。 而那两名潜入陈恪客房的黑衣人也是王员外精舍的住客,但两具尸体不能张嘴。 这是一个阴谋,但参与者太多,竟有四伙黑衣人。 包拯介绍了具体情况,继续说道:“从旁观者的嘴里了解一些情况,可以判断有两伙黑衣人是想带走陈恪,而另两伙黑衣人却想杀了陈恪。” “臣分析,最先动手的黑衣人原想带走陈恪,伪造陈恪辩论前潜逃的假象。” “因又出现三伙黑衣人,他们就想杀人了。” “而后来出现的三伙黑衣人中有想保护陈恪的,也有想带走他的,还有想杀人的。” “因目的不同,最终分为两个阵营展开激烈厮杀。” “此是臣暂时了解的情况,但臣认为,发生此案说明有阴谋者进入兴京,陈恪只是恰逢其会而已。” 包拯最后一句话将本案上升到一个高度,完全符合刘太后与李祯的所思所想。 自李祯生母养母谁重要的传言发生以来,他俩就闻到一股阴谋的味道,这时再听包拯肯定,立刻认定了阴谋论。 想到阴谋刘太后就认定是冲自己来的。 在生母养母传言中她没怀疑李祯,这个阴谋将李祯也陷入到窘境之中,若不是陈恪一语破阴谋,这时娘俩还不知怎么办好。 而长兴侯刘艺给她分析的很清楚,这个阴谋就是为破坏他娘俩的感情。 长兴侯是她的亲弟弟,他说话刘太后自然相信。 而在这时包拯也提出了阴谋论,让刘太后看包拯很顺眼,沉吟一下缓缓说道:“此案重大,由包卿全权负责...” 说到这刘太后转眼看向李祯、轻声说道:“请皇上下旨,由包拯全权负责此案,不管涉及到谁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哪个衙门必须全力配合,懈怠者严惩,并尽快救出陈恪。” 这是给包拯极大的权力,其意就是除了太后和皇帝,你随便查。 刘太后说话了,李祯立刻拱手回道:“遵母后懿旨。” 他完全赞同刘太后的安排,立刻传令承旨司拟旨。 这件事安排下去,就要研究第二件事了,陈恪失踪,辩论会还开不开? 范泰表示往后拖几天再说,谭远忠赞同,向善志与顾时附议,武将们却没表态,这事跟他们没关系。 而包拯坚决反对,“朝廷的决定不能朝令夕改,臣建议辩论会正常进行,陈恪不能参加是他的问题,与朝廷无关。” 这项建议再次说到刘太后和李祯的心里去了,辩论会的时间是他俩确定了,往后拖几天,他俩不要面子吗? 于是刘太后和李祯看着包拯更顺眼了。 刘太后随即转向李祯问道:“皇上之意?” 李祯拱手回道:“请母后决定。” 这一幕顿显母慈子孝的感人景象。 刘太后轻轻点头,沉声说道:“包卿所奏甚是合理,准。” 她说包拯的建议甚是合理,就变相地说范泰的建议非常不合理,同时打了谭远忠、向善志和顾时的脸,让他们的脸上露出讪讪的神态。 刘太后的作风变了,一句“不生而养、一世难还”,让她的心里有底了。 而李祯的态度也让她的疑虑渐渐消失。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由自己的亲弟弟长兴侯掌管左武卫,刘太后的心里很踏实。 这种踏实感让她对范泰等人的依赖逐渐消失,还对他们升起疑心,离间她与李祯母子关系谁能得利,刘太后的心里很清楚。 在这个问题上她很警觉,李祯是先帝的独子,如李祯因为孝道失去皇帝宝座,就会从先帝的兄弟后代中选出一个来当。 这是刘太后绝对不愿的。 李祯不是她生的,却是她养大的,母子关系已经确立,加上“不生而养”这句话,他俩的母子关系牢不可破。 想明白这个道理,刘太后对散布谣言者深恨不已,授予包拯极大的调查权,也是想将散布谣言者揪出来。 她明白,暗杀陈恪与“不生而养”这句话有极大关系,等陈恪一死,无人再去推动“不生而养”这个伦理关系,过一段时间就会再次出现生母大于养母的传言。 这时的刘太后就极想让陈恪活着。 而李祯亦是如此,胡缓给他分析过,生母、养母不是问题,如生母尚在尽可尽孝,生母去世,前去祭拜也是应该。 唯一不应该的是将此事政治化,生母养母只能选择一个是不对的。 胡缓明确了李祯应尽的孝道,李祯的心里也卸下了负担。 但胡缓却明确自己想不到那席话,陈恪的一席话十分精辟,尽显孝道的轻重主次,彻底化解了李祯和刘太后的尴尬。 胡缓心底坦荡,赞许陈恪的能力,最后给他下了一个极高的评价,“陈恪有国士之才。” 而李祯肯定这个评价,并通过今晚多个阴谋者想要干掉陈恪的举动,再次肯定了陈恪的能力。 他明白一个道理,阴谋者想要干掉的那个人,自己一定要全力保护。 而刘太后的想法与李祯一致,承旨司拟制的圣旨很快落在包拯手里,刘太后还不放心,责令殿前司协助包拯查案。 于是这个案件确实闹大了,兴京城的各条街路、小巷遍布官兵、军巡铺和巡捕。 随后殿前司的太监、逻卒参与进来,再加上衙内们的家丁、仆役,灯笼火把照得全城亮如白昼。 一直闹到早晨他们还在继续查找,让人们一早开门就得到一个爆炸式消息,“陈恪失踪了。” 消息很明确,陈恪不是自己跑的,是在四伙黑衣人的拼死厮杀中失踪的。 这四伙黑衣人都是高手,有想暗杀陈恪的,有想保护陈恪的,有想抢走陈恪的。 而且此事闹大了,据说太后和皇上震怒,连夜下旨一定要救回陈恪,还派出御龙卫、殿前司、左武卫、右武卫、天武军分头追查全城查找。 而国子监、太学院的衙内们也是全员出动查找陈恪。 传言不断扩大,众人轰传,太后、皇上为找回陈恪,派出了兴京的所有军事力量。 随着一道道消息传来,陈恪的名声再次提升到一个高度,人们纷纷发出感叹,“这是一位什么人物啊!” 京城人见多识广,却从未见过一个小助讲的失踪引发这么大反应的。喜欢晴阳照行旅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晴阳照行旅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