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神奇。 不看设备,直接看应用,一大群人直接去了厂子后边的试验场地, 郑厂长和儿子郑世君早在那儿准备好了,一大堆玉米秸秆、一大堆干地瓜秧、一大堆大豆秸秆还有一堆芝麻秸秆。 徐勇操作设备,郑世君和另两个工人在那儿加料。 不要小瞧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为了防止扬尘,竟然还安排了了个人在那儿喷水。 黄局长马上偷偷问王胜文,是不是该加个洒水机构。 王胜文给了否定的答案:平时收割完成以后进行秸秆的粉碎,秸秆没这么干燥,如果想进行贮藏,说不定还要晾晒。 最精彩的是投喂阶段,三四十人在那儿看着两头老牛吃草。 老牛吃得很欢,王胜文知道,他们这是肯定饿了两天。 有两位专家想带一部分饲料回去进行研究,被黄局长呵斥住:这饲料就是按照配方做出来的,你们要想研究,回去研究配方不就行了? 王胜文及时跟进: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黄局长请教。 专家型领导,就是这样来的。 畜牧局的人考察得非常认真,有人甚至亲自动手干了。 干过以后,当然是夸赞:这设备太好了,这不得顶二十个人铡草? 当然换来的还是黄局长的训斥:我给你五十个人,你在一小时之内给我铡出这么一大堆来! 当然得服气,能铡出来也铡不了这么碎、这么均匀。 秸秆粉碎机粉碎的草料,尺寸都在一厘米左右,靠人工肯定不行。 考察完实际应用情况,当然是要到会议室开会。 说是会议,当然一开始只有黄局长和王胜文说话。 黄局长: “王局长,咱们研究出来的这设备,效果确实不错,我觉得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能处理两三千斤的秸秆了吧?” 王胜文随声附和: “当然,我是按你的思路进行设计的,这是干物料,如果是鲜秸秆,恐怕一个小时处理五千斤也不止。” 黄局长: “一下产出这么多饲料,按我那个集中养殖的思路,该建多大规模的养殖场?” 王胜文给了个明确的回答: “黄局长,我觉得不该按设备的处理能力,要按当地秸秆的总量进行决定,按照百分之五十的秸秆作为饲料使用,确定家畜的存栏量。” 这时候单区长站起来说话: “黄局长、王局长,我们初步设想是按每个公社二十头黄牛和一百头羊的存栏量进行建设的。” 黄局长笑着看向他: “奥?你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当然得行动,养牛养羊,发展集体畜牧业发展,各公社都很积极,秸秆烧掉也是烧掉,不如拿来养牛养羊。 有了这种设备,一个公社养二十头黄牛,根本不成问题。 我们还可以在收割以后,把秸秆粉碎了以后储存起来,能使用很长时间。” 畜牧局有位人站起来: “黄局长,我觉得他们养牛羊,既然是为咱们做试验,咱们得进行补贴。我建议每头牛补贴一百,每只羊补贴十块。” 黄局长看向王胜文: “王局长,你觉得呢?” “黄局长,补贴倒是个好办法,但是补贴的太多了,一头牛本身才值二百多块,你这都补贴到一半了,那他们野蛮发展怎么办? 我觉得吧,不用补贴这么多,一头牛补贴五十,一头羊补贴五块就可以。但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可以对他们的基础设施进行补贴。比如一座牛栏补贴一千,一个羊圈补贴二百,一座马棚补贴一千。 等他们修建完成以后,咱们过来验收,不就完了? 牛羊的补贴,等他们出栏以后再发放给他们,这样可以保证他们会认真干,同时公社也好把养牛养羊的工作落实到责任人,比如养死一头牛罚款十块,养死一只羊罚款两块。 这样,集体的收入也有了,老百姓还能把家畜拿出来供应市场。” 黄局长指指刚刚站起来的人: “严主任,你写个具体管理办法,跟这边单区长共同落实。至于派谁过来监督执行,我希望你们组成个班子,经常跑这边,每个公社安排个人,负责监督他们把牛栏建好了。 咱们局机关里的人,不能总坐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必须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 王局长和我现在把这个条件创造出来了,这正好是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各项工作得跟上。” 这时候一位专家站起来: “我是研究养牛的,我申请过来驻队!” 马上也有一个专家站起来: “我是研究养羊的,我也申请!” 要说,那时候的专家才是真专家,一会儿的工夫,所有专家都申请来驻队研究。 这很符合黄局长和王胜文的设想:专家亲自出马,肯定是没问题了。 王胜文甚至想把兽药也给他们做出来,后来一想,这个时期还没有那么多饲料添加剂,家畜生病的几率不大。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说,这个时期,家畜养殖的过程中的损耗,被看做很正常的事儿。 兽药配方都有,还是等他们需要的时候再说吧,目前兽医还是靠中草药给家畜治疗,这才是最环保的方法。 至于激素类兽药,还是算了吧,能不使用就不使用。 这时候,单婵婵的父亲站起来说话: “黄局长、王局长,马池口公社的情况我了解,我建议,家畜养殖场,先从马池口那边开始,我保证一个月之内就能完成。” 黄局长看向王胜文: “怎么样?” 王胜文这样回答: “单主任长期在基层工作,刚调到农机示范区工作,基层的情况,他肯定是最了解,我觉得咱们就该按他的建议办。” 黄局长马上指示: “严主任,你马上落实,人员、资金,下一周到位,你们专家谁要来,找严主任报名。” 这时候乔主任不合时宜地说话了: “王局长,做秸秆粉碎机,可不能耽误了咱们播种机的生产。” 黄局长看着他笑了: “哈哈,你不说话,我还把你给忘了,诸葛局长说你不是跑东北去卖设备收钱去了吗,正好,收来的钱给我们用用吧。 这种秸秆粉碎机也属于农机产品,你们就一块给我们做了吧,先计划每个月生产五百台,你要是完不成任务,我就给诸葛局长建议,把你给撤了,派我们的人过来。” 乔主任小声嘟囔一句: “你们畜牧局不能这么霸道。” 屋子里哄堂大笑。 白洁不失时机地说了一句: “别撤我们领导,我们会努力争取完成任务就是了。” 黄局长又看向王胜文,王胜文则是略微点点头。 于是黄局长指了指白洁: “看来这位女同志很有信心,那这样,这事儿就由你负责给我们实施,完成任务我们会有奖励的。” “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努力。” 又有一位畜牧局的人站起来: “黄局长、王局长,我想去内蒙古推广一下这种设备,请指示。” 黄局长和王胜文会心一笑便答应下来,王胜文指了指做在最角落里的徐勇: “徐勇,待会儿,你去我车上拿一份小型青储饲料打捆机的图纸,那东西比饲料粉碎机做起来还简单,就是得配拖拉机,你做出十几台来,让他们拉到内蒙古去推广。” 黄局长也说: “王局长,听说你们那个拖拉机厂搬到石景山区去了,六月份拿出产品,没问题吧?” 王胜文点了点头: “黄局长,这个你放心吧,拖拉机我们肯定能供得上,无论如何也得先紧着畜牧局用,我想,内蒙古那边,如果青储饲料推广开了,大体有一万台拖拉机就够用了,也就是我们几个月的产量。” 刚才那位说话的人又站了起来: “王局长,我要求每台设备都给我们配台拖拉机。” 黄局长马上说他一句: “老刘,虽然你是从内蒙古来的,也不能这样向着他们吧?王局长,你说说他这个要求怎么样?” 王胜文朝那个人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不但要配拖拉机,还要配车斗。青储饲料,打捆完了,要拉到一起集中存放。 当然了,打草还是要靠人工,用那种大镰刀割草,可以起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效果。 普通牛羊马吃草,是连根拔起的那种吃,对草原生态的影响比较大,打草的话,不用动草根,草原就可以持续生长。 我估计,每个牧民小组,有一两台这样的设备就行了。 如果效果好,我们再研究割草机,和这个配套使用。 黄局长,哪天咱俩再合计一下?” 黄局长拿手一指那人: “等老刘试验完了再说,咱不能光替他小子忙活!” 屋子里又是哄堂大笑。 笑过之后,单区长站起来: “黄局长、王局长,我们昌平区那边正在搞建设,咱们过去不方便,中午我们在昆仑饭店定的工作餐,时间不早了,要不咱们往那边走着?” 黄局长站起来哈哈大笑,对他们的人说: “哈哈!看到了吗,这就是昌平区的风格,咱们来是要设备的,人家还要请咱们的客,看来咱不吃他们一顿都不行了。 你们以后在这边办事儿,心里有数点!” …… 去往饭店的路上,白洁和姚琪兰很自觉地坐到乔主任车上,单主任则是钻进了王胜文的车里。 “王局长,你看我刚过来,你对我的工作还满意吗?” 王胜文连忙摆摆手,责备他一句: “咱俩在一起,你不要叫局长,叫我胜文就可以。 你工作很好,挺有想法也挺有章法,这次,对你是个机会,比你哥单区长的机会都好,知道了吗,单叔叔。” “胜文,我就是早没遇到你,早遇到你我工作能开展得更好。” “单叔叔,早遇到我也没用,那时候时机还不成熟,不干项目,你没办法展现出你的工作能力。” 单主任点头同意: “你说的对,胜文,哪天去家里吃顿饭呗,婵婵和娟娟说过多次了。” 王胜文扭头看了他一眼: “单叔叔,还是时机不成熟,她俩年龄还小呢。 以后,咱俩吃饭的机会很多,没必要非要去家里。” 单主任叹了口气: “唉,不是你婶子心急吗,她也想换一下工作。” “我婶子也工作?” “对,她在公社食堂干管理员。” “行吧,调到柴油机厂来吧,继续管食堂,我给老郑说一句。” “别人没意见吧?” “纪区长他媳妇就是总有意见的那种人!” “明白了。”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碧霞元君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情满四合院之碧霞元君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