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青简史记 > 第107章 孔子世家:初入仕途

第107章 孔子世家:初入仕途(1 / 1)

(' 孔子这一路走来,那可是相当不容易,从一个四处碰壁的小人物,慢慢成长为能在官场崭露头角的人。

他先是在季氏手下做小官,从管理仓库的“委吏”干起,把仓库管理得那叫一个井井有条,帐目清清楚楚,出入库的粮食数量计算得精准无误,“料量平”,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后来又去管理牧场,做“司职吏”,结果牛羊被他养得膘肥体壮,数量也越来越多,“畜蕃息”。

就凭这出色的表现,孔子开始在官场崭露头角,慢慢得到了提拔。

公元前 501年,这一年对孔子来说,意义重大。在弟子孟懿子的极力推荐下,50岁的孔子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鲁定公任命他做了中都(今山东汶上)的邑宰。

这就相当於现在的县长,孔子终於有了一块属於自己的“试验田”,可以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

孔子那是干劲十足,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主张“先富后教”。鼓励百姓发展农牧渔工,多种產业一起抓,让大家的生活先富裕起来。然后再进行教化,整顿社会风气。

比如说,他规定按照年龄大小供应不同的饮食,让老人和小孩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按照体力强弱分配不同的任务,做到人尽其才;还整顿男女秩序,让男女在路上都分开行走,避免混乱。

在他的治理下,中都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治安好了,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短短一年时间,中都就从一个普通的小地方,变成了全鲁国的模范县,周边的国家都纷纷来学习取经。

《孔子家语》里就记载:“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別涂,路无拾遗,器不雕偽,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诸侯则焉。”

孔子的出色表现,很快就引起了鲁定公的注意。

鲁定公一看,这孔子还真有两把刷子啊,这么短时间就把中都治理得这么好,那要是把他调到中央,肯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於是,孔子就被上调到“中央”,先是升为司空,后来又升为司寇。司空这个官职,主要负责管理土建工程,像盖房子、修路、修陵园、水利设施这些都归他管。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这可不是个轻鬆的活儿,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还得协调各方关係。但孔子凭藉自己的能力,把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噹噹,充分展示了他的综合能力。

后来,孔子又升为司寇,司寇主要掌管司法和治安,相当於现在的司法部长兼政法官员。

这个职位权力很大,责任也很重,孔子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上任后,公正执法,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他的努力下,鲁国的社会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安稳了。

公元前 500年,齐鲁两国举行“夹谷峰会”。这可是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关係到鲁国的尊严和利益。

孔子作为鲁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峰会。在峰会上,孔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与齐景公和晏子等齐国代表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他凭藉著对礼仪的精通和对局势的准確判断,挫败了齐景公的阴谋,成功地保全了鲁国的尊严,还让齐国归还了之前强占鲁国的土地。

这一事件让孔子在国內外声名大噪,也让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担任司寇期间,孔子还做了一件备受爭议的事情,那就是诛杀少正卯。

少正卯是鲁国的一位大夫,他能言善辩,在鲁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聚徒讲学,主张革新,和孔子的思想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据说,孔子的学生除了顏回之外,都曾多次去听少正卯讲学,这让孔子感到了威胁。

孔子认为少正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偽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就是说他通晓古今之变但用心险恶,行为怪诞还顽固不化,言语虚假却能言善辩,对怪异之事了解很多,还支持错误言论还振振有词。

孔子觉得少正卯是小人中的豪杰,有蛊惑眾人、造反的可能,所以必须杀掉他。

这件事在后世引起了很大的爭议。

有人认为孔子做得对,少正卯的思想和行为確实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孔子杀他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正统思想;但也有人认为孔子这么做太过分了,少正卯並没有犯下死罪,孔子作为一个提倡仁义的人,不应该轻易杀人,这和他的一贯思想相悖。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都成为了孔子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让人们对孔子的政治理念和手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 ')

最新小说: 青简史记 嫡妃乖,爷罩你 荣宠手札[清] 才不要和血族公主谈恋爱 恃宠而骄 偏执徒弟逼我始乱终弃[穿书] 死对头大小姐怎么总撩我 漂亮女配风流多情[快穿] 原来我早就宠冠六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