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踏上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巡游。
这一次,他带著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还有他最宠爱的小儿子胡亥。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咸阳出发,先是南下云梦,在九疑山祭祀了舜帝,然后乘船沿长江东下,经过丹阳、钱塘,到达会稽。在会稽,秦始皇举行了盛大的祭祀大禹的仪式,並刻石记功,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隨后,他沿著海岸线北上,经过琅邪、之罘,准备返回咸阳。
然而,命运似乎在这一刻和秦始皇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当巡游队伍行至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时,秦始皇突然病重,一病不起。这位曾经叱吒风云、统一六国的始皇帝,此刻却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生命垂危。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於是赶忙命赵高写詔书给长子扶苏,让他將兵权交给蒙恬,火速赶回咸阳主持丧事並继承皇位。这道詔书,是秦始皇对大秦帝国未来的最后安排,也是他希望帝国能够延续下去的寄託。
詔书封好后,就放在了赵高那里,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出。不久之后,秦始皇就在沙丘宫平台驾崩,享年 49岁。这位在中国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帝王,就这样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离去,就像一颗巨星的陨落,让整个巡游队伍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丞相李斯,这位跟隨秦始皇多年,为秦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此刻也慌了神。他深知皇帝在都城外病逝,这消息一旦传出,必將引起轩然大波。各位皇子可能会为了爭夺皇位而大打出手,天下也可能会因此陷入大乱。为了稳住局势,李斯决定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他让人將秦始皇的尸体放置在轀輬车中,这种车可以调节冷暖,能暂时掩盖尸体的异味。还安排秦始皇生前最宠信的宦官在车的右边陪乘,一切都装作和皇帝在世时一样。所到一地,依旧上呈餐饭、百官奏报事务,宦官就从车中接受並批覆奏事,试图营造出秦始皇还活著的假象。
然而,李斯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惊天阴谋正在悄然酝酿。而这场阴谋的始作俑者,就是中车府令赵高。赵高,这个心思縝密、野心勃勃的宦官,素来得到胡亥的信任,又与蒙氏兄弟结怨已久。他深知,如果扶苏继位,以扶苏的性格和政治理念,自己肯定会失势,甚至可能性命不保。而胡亥,这个年轻无知、贪图享乐的公子,在赵高眼中,却是一个极易操控的傀儡。於是,赵高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而又疯狂的计划——篡改遗詔,拥立胡亥为帝。
赵高先是找到胡亥,对他进行游说。他言辞恳切地对胡亥说:“公子啊,如今陛下驾崩,遗詔是让扶苏继位。可一旦扶苏当上皇帝,您又能得到什么呢?不如我们偽造遗詔,让您登上皇位,这样您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掌控天下大权。”胡亥听了,心中既害怕又心动。他一方面担心这样做会违背父亲的遗愿,遭到天下人的唾弃;另一方面,又对皇位充满了渴望。在赵高的再三劝说下,胡亥最终还是动摇了,同意了赵高的计划。
搞定胡亥后,赵高又马不停蹄地去找李斯。他知道,要想完成这个计划,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是不行的。见到李斯后,赵高开门见山地说:“丞相,如今陛下驾崩,遗詔和符璽都在胡亥那里。定立太子之事,就在您我一念之间。您看这事该怎么办呢?”李斯一听,大惊失色,连忙说道:“你怎么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岂是我们做臣子的能议论的?此事必须按照陛下的遗愿来办!”
赵高却不慌不忙,他早就料到李斯会有这样的反应。於是,他开始施展自己的口才,对李斯进行威逼利诱。他说:“丞相,您先別急著拒绝。我问您,您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和扶苏的关係,这五点和蒙恬相比,谁更胜一筹呢?”李斯沉思片刻,回答道:“我自知比不上蒙恬。”赵高接著说:“既然如此,那您想过没有,一旦扶苏即位,他必定会重用蒙恬为丞相,到时候您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而如果我们拥立胡亥为帝,胡亥仁慈忠厚,又对您十分敬重,您不仅能保住丞相之位,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其中的利害关係,丞相您可要想清楚啊!”
李斯听了赵高的话,心中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挣扎之中。他想起自己多年来为秦朝的付出,想起秦始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他实在不忍心背叛秦始皇,篡改遗詔。可是,赵高的话又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刺痛了他的內心。他害怕失去现在的一切,害怕被权力和富贵拋弃。在权力和忠诚之间,李斯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他长嘆一声,无奈地说:“罢了罢了,就依你所言吧。”
就这样,赵高和李斯达成了共识。他们合谋偽造遗詔,立胡亥为太子,又篡改了秦始皇给扶苏的詔书。在詔书中,他们污衊扶苏多年来不能开闢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士卒大量伤亡,还数次上书,直言誹谤父皇,日日夜夜抱怨不能获准解除监军职务,返归咸阳当太子;同时指责將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过失,还参与和了解扶苏的图谋。最后,他们下令让扶苏和蒙恬自杀,將兵权移交给副將王离。
扶苏接到詔书后,悲痛欲绝。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父亲竟然会下这样的命令。他对蒙恬说:“父命不可违,既然父皇要我死,我又怎能违抗呢?”蒙恬却觉得事有蹊蹺,他劝扶苏说:“陛下在外地,並未確立太子。他派我率领三十万军队镇守边陲,令您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如今仅凭一封詔书,就要我们自杀,其中恐怕有诈。我们应该先向陛下核实情况,若真有此事,再死也不迟。”可是,扶苏生性仁孝,他认为父亲既然已经决定了,自己就应该服从。於是,他不顾蒙恬的劝阻,含著泪自杀了。蒙恬见扶苏已死,自己也不愿苟且偷生,但他还是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於是拒绝自杀,被关押了起来。
赵高和胡亥得知扶苏自杀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他们立刻带著秦始皇的尸体,日夜兼程赶回咸阳。回到咸阳后,他们才宣布了秦始皇的死讯,胡亥顺利登基,史称秦二世。而赵高,这个阴谋的策划者,也因为拥立有功,得到了胡亥的极大信任,开始在朝中肆意妄为,掌控大权。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完全成为了赵高的傀儡。他整日沉迷於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朝政,將国家大事都交给赵高处理。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排除异己,开始大肆诛杀朝中大臣和秦始皇的其他子女。他诬陷蒙恬、蒙毅兄弟谋反,將他们杀害;又设计害死了李斯,独揽朝政大权。在赵高的操控下,秦朝的政治变得更加黑暗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而此时的秦朝,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隨时都可能崩塌。公元前 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一场震撼全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这一年七月,秦政府徵发淮河一带贫苦农民九百人到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戍守。当他们走到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附近时,恰逢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期限。按照秦代法律的规定,误期一律处斩。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戍卒陈胜、吴广挺身而出,他们深知,无论是逃走还是起义,都难逃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於是,二人决定发动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为了鼓舞人心,製造舆论,陈胜、吴广借用秦始皇长子扶苏、楚国將军项燕的旗號,来招揽人心。他们还製造了“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假象,让戍卒们相信陈胜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在做好一切准备后,吴广故意挑衅押送他们的將尉,將尉大怒,欲杀吴广。吴广趁机与其他戍卒一起杀死了將尉,然后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种乎!”这一声吶喊,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戍卒们心中的怒火。他们纷纷响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迅速组织起一支起义军。
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大泽乡,隨后又接连占领了蘄县、銍、苦、柘、譙等地。在攻占陈县时,起义军已经发展到数万人、骑兵千人,队伍日益壮大。为了適应形势的发展,陈胜在陈县召集三老、豪杰等共商大事,决定正式成立农民革命政权,陈胜自立为王,建號“张楚”。“张楚”政权的建立,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地的农民纷纷响应,六国旧贵族也趁机起兵復国,反秦的烽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
面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秦二世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之中,对局势的严重性浑然不知。直到起义军逼近咸阳,他才如梦初醒,急忙与群臣商议对策。少府章邯建议征伐驪山的刑徒为军,征討起义军。於是秦二世大赦天下,命章邯为將,向起义军发起反击。章邯果然不负眾望,他率领秦军多次击败起义军,周文自杀殉难,起义军隨即溃散。然而,章邯的胜利並没有挽救秦朝的命运,各地的反秦斗爭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著。
在眾多反秦势力中,刘邦和项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秦朝的两大劲敌。刘邦,这个出身草根的沛县亭长,凭藉著自己的机智和胆识,在反秦斗爭中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他善於用人,广纳贤才,吸引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前来投奔。项羽,楚国名將项燕之后,天生神力,勇猛善战,深得民心。他率领的楚军,在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大败秦军,一举摧毁了秦朝的主力部队,威震天下。
公元前 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刘邦投降。至此,曾经辉煌一时的大秦帝国,在经歷了短短十五年的统治后,终於走向了灭亡。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帝国,竟然会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
而沙丘之变,这场改变了秦朝命运的政治阴谋,也成为了中国歷史上一个令人深思的悲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