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以前欺负过霍家人的家里。
霍东正翘着脚在家唠闲嗑,以大队长为首的村民把他从炕上拽下来,厉声审问他到底对霍春来家做了什么。
吓唬了一顿,得知霍东曾经对霍家大儿媳起过歹心被霍家大儿子揍了以后,不仅大队长火冒三丈,就连霍东媳妇儿也尖叫怒骂,抓花了霍东的脸。
听着屋子里的哭闹叫喊声,被村民们搀扶着的族老手里的拐杖重重落地,脸色极差:“绑了!全部送到霍家外面去跪着!”
“这种黑心肝的事都能做出来!呸!”
“批斗,必须批斗!发配到煤矿山去改造!”
村民们听完也是义愤填膺,平时大家占点霍家的小便宜也就算了,最多是在分配集体资源时多拿了一点。
比如柴火,霍家三个男人都是有把子力气的,上山砍柴一个顶俩。
又比如让霍家人帮忙干活修房顶啥的,但是霍家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各种推脱。
还有借农具不归还……
村民们一边唾骂霍东一边寻思自己还算好的,可想着想着,惊恐的发现自己好像也做的不是人事?
几个村民对视一眼,回家抱柴火的抱柴火,还有借了霍春来家的锄头但是弄坏了的赶紧回去修,准备一起给霍春来家还回去。
霍春来人缘确实是好,毕竟谁能不喜欢这样的老实人?
恨不得多几个这样的人给他们占便宜才好。
可现在占了的便宜只能想办法全部还回去,不然就会丧失更大的利益,而且会得到其他村民们的唾弃。
大队长的脸越来越冷,同时也开始反省自己。
村民们这样对霍春来家,他真的不知情吗?很多次哪怕知道了,也只会在心里冷嗤,霍家人就是软骨头,活该被人占便宜。
欺软怕硬,这其实是所有人都共识。
可现在行不通了,霍家地位不一样了。
村里也有人家里出了个工人,可一下子出四个的,确实没见过。
而且现在是整个大队的村民有求于人家,昨天生产大队的会计算了一笔账。
他们整个大队加起来一百八十五户人家,就算两百户整吧,要是每年能种植几百亩棉花和几十亩苎麻,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农具这些生产成本,还有上交国家以及大队储备的那部分,平均每户年底能分到两百五十元左右。
这还不包括桑树的收入。
而且他们这里的地势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棉花苎麻,还可以开垦荒地加大种植范围,这样不仅不影响平时粮食的种植,而且还能增加收益。
更重要的是村民们不会有农闲时期,有事干,大家心里才踏实。
不仅是大队长和支书记,两个村的族老一听这个分红,心里都火热了起来。
要是真的能干成,相当于每家每户多了一个工人的工资,这日子还不是越过越有盼头?
大队长和支书记以及族老们一合计,这霍家是必须去不可了。
下午,霍春来让姜沅和谢宥川去休息一下,家里别的没有,就是空房间多。
这些都是父子仨人自己打的土坯建的房子,再加上他有两个儿子,分的地也不少。
只要有力气,多建几个房间不是难事。
谢宥川确实有些困了,他去霍青淮的房间睡了一觉,而姜沅则是和霍惜弱回了房间。
从干妈嘴里,姜沅也终于知道,为什么霍家人会这么老实。
“你舅舅以前被吓怕了,只想孩子们这辈子能平平安安的,没什么出息也好,踏踏实实过一辈子,更加不希望他们识文断字。”
“对于村里人,他也是能忍就忍,以前我和你哥哥被他接过来,村里人没少说闲话,为了我们他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和别人起争执。”
霍惜弱无奈道:“阿沅,虽然舅舅的想法我也不赞同,在你们听来可能也有些怯懦,但在他眼里,退让就是对家里人最好的保护。”
姜沅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霍家人会这么老实,可以
说是多方面的原因,以前有干妈和哥哥在这里,舅舅不敢随便冒头。
哪怕当初老师和干妈哥哥已经登报断绝了夫妻父子关系,但如果有人死咬着不放,依旧可以大做文章。
舅舅顾忌太多了。
姜沅能理解,并且无法说长辈的不是。
他的初心都是为了家人。
如今霍家人也都安置好了,以后霍家的表哥表嫂都去了纺织厂,省城离家里也不远,互相还能照应一下。
“你舅舅说大队长找他帮忙跟你说一下,想让村里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就是棉花苎麻这些纺织厂的原料,还打算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