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散场,李寡妇和宋知青的事情最终归为野外打架,是真的打架,而不是有歧义的打架。 这个解释听着有些不靠谱,但也能说得过去。 打架嘛,发生些肢体接触也很正常。 李寡妇和宋知青都一口咬定是打架,村民表面上都信了,但心里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顾建民见两人统一了口径,也不再抓着这事不放。 他教训了两人一顿,然后惩罚他们两人扫猪圈。 一个扫,一个监管,一人轮一周。工分则算在监管的人头上。 宋知青,“???” 李寡妇,“???” 两人全都不乐意,干活的人没工分,反而监管的人有工分,这说不过去啊。 顾建民道:“这是惩罚,给你们几个工分,这还是看在监管不易的份上。” 宋知青不可置信,问道:“监管哪里不容易了,明显扫猪圈的才累。” 李寡妇也点头,“对啊,顾队长,看个人能累到哪里去?” 顾建民冷哼一声,“你们两个人那么能闹,我就这么一会儿就累的,监管怎么就不累了?” “要是你们不乐意,全都给我去开荒。” 开荒,就是开垦新土地,这些地一般土质不好,位置不好。 顾家村要开荒的地就在山底下,一锤头下去,大半都是石头。 像开荒、挖水渠这种累活,村里最强壮的男子,一天干下来得都喊手软。 李寡妇和宋知青一听开荒,立马就老实了。 没工分就没工分吧,至少活算是轻松,而且还是轮着来。 顾宁听到顾建民这个惩罚,心里差点笑出声。 她老爸表面正直,心黑起来也一点儿都不手软啊。 一个活多,一个活少,迟早得斗起来。 至于两人提前商量好,不故意找茬,这完全不可能。 李寡妇和宋谨言,他们两人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能心平气和做事才怪嘞! 有时候精神内耗,反而比身体上的劳动,更折磨人。 顾娟脑子蠢,但也知道轮到李寡妇做监管的时候,肯定会故意挑刺,找麻烦。 于是就安慰道:“宋知青,你放心,到时候你扫猪圈的时候,我会在旁边看着,不会让李寡妇故意找你麻烦。” 宋谨言一脸诧异,“你就在旁边看看?” 顾娟嘴上说喜欢他,结果就这? 顾娟一本正经点点头,说道:“对啊,要是我帮你扫猪圈,大伯肯定会不满,到时候说不定会再罚你们扫一周。” 顾建民凉飕飕来了一句,“那你放心,你想咋样就咋样,我绝不多管。” 又不是自己闺女,胳膊肘往外拐,关他什么事?他才不会不满。 顾娟愣住,心里涌起一股不对劲和委屈。 怎么大伯现在对她这么冷漠了,以前明明不是这样的! 顾建民才懒得管她,正乐呵呵关心自己闺女。 “宁宁,知青不是好人,你以后少接触为妙。” “隔壁村有个知青,听说家里给他找了个工作,直接把乡下的妻女抛下了,一个人回到了城里,过去都快有大半年,一封信都没有寄回来,大概率是回不来了。” 现在1975年,这时候还没开始知青大批回城,但知青回城渠道比以往放宽不少。 知青回城的渠道主要通过招工招生,其余还有病退、困退等特殊方式。 不过这时候能回城,一般家里都有关系,城里岗位那么少,能获得工作的能有几人? 知青们也心知肚明,回城遥遥无期。 就比如宋谨言,他就清楚自己是没条件回城的,早早就确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 陆裴清突然咳嗽了一声,似乎在提醒人,这里还有个知青在呢! 顾建民客套地笑了笑,愣是没有敷衍地说一句,你这个知青是好的。 顾宁看着自己老父亲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感觉挺有意思的。 她明白为什么顾建民对知青态度不好,其实不仅是顾建民,最近几年村里对知青的态度都不太好。 回城政策放松后,陆陆续续就有不少知青回城,有些是单身,但有些早已在乡下结婚生子。 知青能回城,但他结婚对象跟过去是没地方接受的。 这种情况,最后基本上都会变成抛夫弃子,要不就是抛妻弃子。 这也是村民跟知青关系逐渐僵硬的原因。 不过在顾家村,当地村民和知青关系还算可以。 因为顾家村知青还没人回城,没亲眼见到过,排斥心理也就不会那么强烈。 想到这,顾宁突然愣了愣,好像都是这样,前人慢慢把后人的路走窄。 要是后面有结婚的知青能回城,那他乡下的媳妇或者丈夫,肯定会强烈反对。 到了77年,这些人不让知青高考,甚至撕破入取通知书,也是这个原因,怕知青一旦回城就不回来了。 顾宁收回发散的思绪,笑道:“陆知青肯定不是这种人,他能见义勇为,说明他思想觉悟肯定很高,是个心地正直之人,绝对不屑于做出这种狼心狗肺的事情。” 陆裴清边听边心里点头,没想得他还能有那么多优点,果然眼睛大的人,眼睛就是比一般人亮。 顾建民上上下下打量着陆裴清,怎么也想不通,这种小白脸长相,为什么能跟正直两个字扯上关系? 他闺女说这话,心里不虚吗?喜欢七零绑定缺德系统,享受幸福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七零绑定缺德系统,享受幸福人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