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就已经说过,伊犁河盆地是整个中亚地区最富饶的一片土地。这里同时还是亚欧大陆的中心。 历史上,在中亚崛起的游牧强国无不将自己的都城设置在这里。 华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也在这里开疆拓土,比如大唐时的碎叶城。 满清与准格尔人血战百年,经历了三朝皇帝,终于才在乾隆年间拿下了伊犁河谷。 这条发源于天山西麓的河流一直到了西边的夷蕃海,也就是后世的巴尔喀什湖。这条湖是满清定下来的边界。 湖的西边是留给臣服的哈萨克人放牧的地方。 东边是满清的伊犁将军府管辖。 哈萨克草原是一片干旱之地,伊犁河的两边却充满了绿意,天山的南北分支像是一个口袋一样,将西风带吹来的水汽截留在这里。使得伊犁河谷的降雨量明显高于西域其他地方。 这里丰富的水草吸引着大量的哈萨克牧民偷偷跑过来放牧,有些干脆就留在这里不走了,成为满清的百姓。 满清的乾隆皇帝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城、广仁城、宁远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塔勒奇城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 其中惠远城是西域军、政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 不过此时的惠远城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城内随处可见战火的痕迹,甚至在很多地方,硝烟还没有熄灭。 街道上一队衣衫破烂,留着辫子的清军俘虏被沙俄士兵押送着向城外走去。 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垂头丧气。 就在刚刚,伊犁将军府中,最后一批清军投降,这些兵丁连同伊犁将军扎拉芬泰全都成了沙俄的俘虏。 这场失败是可耻的。沙俄人出动的正规军也就一万人左右。但是他们却在不到两个月内拿下了伊犁将军府。 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 满清驻守在惠远城以西伊犁地区的兵马绝对不超过一万人。 乾隆执政时,新疆共设官一千四百员,驻军一万九千人,岁需饷银六十八万两,粮食十三万五千石。清政府每年向新疆调拨饷银六十一万两,粮食则全部就地解决。新疆驻兵数仅次于首都和东北地区,为全国第三。 这么多兵马以前用来震慑那些西域人、预防准噶尔人死灰复燃还行,现在遇到了沙俄人,他们就有些招架不住了。 满清在这里驻军之后,修建了大量的堡垒、哨卡,基层的哨卡称为卡伦。 依靠中原带来的筑城技术,还有绿营兵对游牧民族火器上的优势。西域这里自从乾隆朝以来一直处在稳定的状态。 满清的腐朽也渐渐传染到了这里。 那些卡伦兵因为缺少军饷,经常补满额,还有一些屯田兵平时要帮军官种地。 伊犁河向西一直到夷播海的那些卡伦经常不满员,边境线上到处都是漏洞。 哈萨克人对此深知肚明,他们每年都要偷偷跑到伊犁河谷放牧。 沙俄人早就已经开始征服哈萨克草原,此时的哈萨克人基本上全都臣服于沙俄。 这次沙俄人杀过来就是哈萨克人带的路。 不仅仅如此,入侵的沙俄人后面还跟着大量的哈萨克仆从兵。 伊犁将军府这次败得不冤。 扎拉芬泰走在伊犁的街道上,野蛮的沙俄人没有给他任何的优待。 原本繁华的伊犁城街道,此时满目苍夷。 两边的店铺被洗劫一空,透过被踹碎的木门,还能够看到惨死的商家。 一家民房的院子里,妇人的衣服被扒光,尸体扔在水井的边上,实体的眼中依然满是怨恨。 这个时候,扎拉芬泰有些后悔投降了。 这帮沙俄人的作风与蛮族无异,投降他们还不如投降华族呢。 他已经知道京城被华族攻陷。 皇帝宣布投降的诏书传到了满清各个衙门。 天下人都知道满清已经完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沙俄军队入侵的时候,那些清军的八旗兵士气低落。 伊犁已经完了,三代皇帝,上百年移民实边的成果毁于一旦。 沙俄人可恶,那些跟在沙俄人身后的哈萨克仆从兵同样可恶。 这次他们出了大力,因为沙俄人承诺将伊犁河谷交给他们放牧。 这些人刀子毫不犹豫地砍向那些平民。因为他们只要这里的土地。 很快,扎拉芬泰被带到了沙俄军队指挥官的面前。 他之所以被沙俄人留着,是因为他还有用处。 “扎拉芬泰先生,您的国家已经没有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你们所说的华族。怎么样,加入我们沙皇陛下的麾下,让我们一起对付那个华族。沙皇陛下甚至可以给你封王。”沙俄的乌拉尔军团指挥官帕维尔·巴托夫说道。 他的语气看似随和,实际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 当翻译将话传到扎拉芬泰的耳中之时,他对此嗤之以鼻。 但是他毕竟已经投降了,既然投降了,那么还有什么好硬气的呢。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合作可以,不过你们必须保证不能继续伤害我大清安置在此处的百姓。” 扎拉芬泰不知道,其余八城的百姓早就已经被沙俄人屠杀殆尽。 沙俄人不做,那些跟在后面的哈萨克仆从兵也会去将清国人给杀光。 “可以,只要你下令让天山南北诸城投降沙皇陛下,沙皇自会保护自己的子民。” 伊犁将军府的惨败在董良的预料之中。 原本满清在这里的驻军只能在当地的蒙古人、维族人之间形成平衡。 只要有稍微强一些的外部势力介入,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因为那些人本来就各怀心思,他们将满清也看做是外来势力。 扎拉芬泰最终选择了妥协,为了自己的小命以及城内那些八旗家眷的命。 不过扎拉芬泰的命令仅仅在天山以南取得了效果。 在天山以北,另外一支军队突然杀到了这里。 这支军队就是太平军。太平军二十几万大军经过哈密、吐鲁番、巴里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天山以北的各个重镇。 他们几乎与沙俄人一起杀进了西域。 而在太平军的身后是穷追猛打的护卫军西北军团。 左季高在拿下陕西之后很快便指挥大军西进,追着太平军的后面打。 太平军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向西北逃去。 他们在华族的手中不是对手,但是到了西域却能够吊打这里的驻防清军。 杨秀清到了这里才发现,西域虽然广阔,却缺少资源。 清军的一两万大军在这里勉强可以在粮草上自给自足。 但是他们有二十几万人,要将这么多人都给喂饱,可不容易。 于是杨秀清只能继续向西打,扩大占领的面积,四处搜寻粮草。 杨秀清的搜刮政策惹怒了这里的移民还有原住民。 当左季高帅军从后方杀来之时,这些当地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护卫军。 于是杨秀清面前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与护卫军决战,二是继续向西打。 与护卫军决战,他觉得必败无疑。太平军上下已经对护卫军的火力产生了恐惧心理。 首先在士气上就落了下风。 而西边的这些清军看起来似乎很好欺负的样子。 因此太平军继续西进。 杨秀清暂时将大本营放在乌鲁木齐,左季高稳扎稳打,已经追到了哈密。 李秀成带着前锋主力杀向伊犁将军府。 在天山北麓,杨秀清也收拢了不少当地的汉人。 其中不乏一些读书人,这些人知道杨秀清想要向西发展后,建议杨秀清拿下伊犁九城,然后在北山修建堡垒挡住护卫军的进攻。 只要能够拖延一段时间,护卫军这边粮草补给跟不上,便可以让对方知难而退。 照理说,这个方案是可行的。毕竟华族没有到西域的铁路,粮草物资全都要从西安城运送过来。 物资运送的成本太高了,哪怕是华族也供应不起。 华族的后勤补给一直以来还是比较给力的。 那全都是依靠华族发达的水运,但是向西域进军,可没有水运可以利用。 左宗棠给董良的计划中提出了一个边打边屯的计划。 也就是打下一处地方就建立一个屯田基地,保证大军的粮食补给能够自保。 而粮食乃是众多后勤补给中的大头。 华族的后方只要保证西北军团的弹药补给就行了。 到了哈密之后,左季高停了下来。 他在哈密、北天山、巴里坤湖畔开辟了五处大型屯田点。 然后从陕西、甘肃两个新控制区抽调五万青壮过来开垦。 但是形势的发展却不给左宗棠时间。 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前锋在精河被沙俄军队伏击。 依靠扎拉芬泰降军的带路,沙俄军队在天山北麓完美地伏击了太平军。 太平军大败之后,又遭到了哈萨克仆从兵的追击。 李秀成率领残兵好不容易才跑到乌鲁木齐。 沙俄军队紧随其后杀向了乌鲁木齐。 这个时候乌鲁木齐城内还有十几万太平军,数量是不少,但是其中有不少都是杨秀清从陕西、甘肃裹挟而来的青壮,战斗力不强,缺乏训练,武器也相当落后。 现在沙俄人打来了,杨秀清竟然不敢出城作战。 但是他们这么多人,城内的粮食根本就不够他们吃多久。 守在城内,早晚必然失败。 这个时候,太平军内部的矛盾开始爆发。 李秀成因为大败而被杨秀清下令关押起来。 而李秀成这一年多在杨秀清手下立功最多,在一众年轻将领中非常有威望。 这些人从西安一路跑到了乌鲁木齐,早就已经对天国失去了信心。 现在他们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找护卫军求助。 大不了就投了护卫军,现在的护卫军中可是有一大票的将领来自太平军,他们都混的不错。 投靠护卫军最大的阻力便是杨秀清。喜欢怒海覆清1852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怒海覆清1852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