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第一阶段结束。 清军成功渡河,占领了徐州城的外围。 护卫军江北纵队依托城墙,在城外设置了一道由碉堡和堑壕组成的防线。 清军连续发动了几次大集群进攻都没有效果。 反倒是护卫军不时从阵地中出来偷袭,给清军造成了不少的损失。 有时候清军刚刚扎营,护卫军就会趁着夜色,带着迫击炮,远远地给清军来上几发。 正在回师济南的张亮基给皇帝上书说海匪的枪炮厉害,强行进攻伤亡太大,不如学他们挖掘战壕,以战壕围战壕,将护卫军给圈起来。 留足兵马看住这支护卫军,然后分兵南下。 清军此时还不知道在南边还有一道防线。 张亮基只是觉得自己的兵力充足,可以更加灵活地调动。 不管怎么说,护卫军的目的达到了,那就是将清军给拖住了。 心情沉重的咸丰皇帝,此时却再次收到了一条噩耗。 原来是太平军突然出现在了西安府,然后占领了兵力匮乏的西安城。 这是清军在西北的重镇,有满洲八旗驻扎的大城市。 清军的注意力完全被护卫军吸引了,似乎已经忘记了西边还有一支太平军。 而且太平军刚刚内讧,又被护卫军吞并了一部分兵马,可谓是实力大损。 谁能够想到他们会突然间打到西安府呢。 整个陕西的精华都在关中平原上。 杨秀清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将自己的王府搬到西安城,将自己的太平帝国都城放在这里。 不过安徽北部依然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西安府城,长安县。 原本的西安将军府邸被杨秀清改为自己的皇宫。 他已经自称天国皇帝。 但是现在天国的宗教影响力已经降到低谷。 经过了天京城的那些事儿,老百姓哪里还不知道太平天国的那些鬼把戏啊。 杨秀清也不准备用宗教这套东西去笼络百姓。 他觉得护卫军的那套方法就很好,给百姓好处,让百姓为自己打仗。 于是杨秀清在地方上重新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军的这种制度与天京城以及护卫军的都不相同。 太平军采用了授田制,每户出一丁则可授田五十亩。 这一丁或者做正兵,或者是辅兵,反正就是交给了太平军。 这些兵也不会另外发给军饷,有些类似于大唐的府兵制。 一时间,关中百姓纷纷出丁加入太平军。 与此同时,石达开手中的那一支太平军也进入了汉中府。 石达开的目的很明确,他要以汉中为跳板拿下四川。 因为天京城的关系,石达开并没有与杨秀清合作,双方之间保持着戒备的状态。 一南一北,倒是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只是石达开在从鄂北逃走的时候,受到了护卫军东路军的追击,损失比较重。 还有一部分手下逃到了杨秀清的麾下。 其中以秦日纲的手下逃亡最严重。 比如李秀成带着自己的堂弟李世贤以及他们的手下叛逃到杨秀清的手下,并且还受到重用。 石达开到底是一名虎将,凭借着万余残兵与秦日纲一同愣是将汉中给拿下来了。 西安府城,杨秀清的皇宫。 到处都是站岗的士兵,没有窈窕的宫女,没有阴阳怪气的太监。 这样简单的皇宫明显有些肃杀。 不过杨秀清暂时顾不上这些了。 现在整个天国都是他的,他反倒是节俭了起来,因为他觉得这些家当全都是他自己的。 杨秀清现在身边最信任的谋臣是杨辅清。 杨辅清原名叫杨金生,是广西桂平人,与哥哥杨根元一起参加太平军。 杨根元福薄,很早就战死。 杨辅清却在众多的太平军中崭露头角。 他非常有头脑,善长处理琐事,在军事上也表现突出,一直跟随杨秀清作战,担任中军主将。 后来杨秀清认其为本家,将其改名杨辅清,就是辅佐自己的意思。 杨秀清秘密安排兵马北上,主要负责的就是杨辅清。 现在太平军高层的模式已经改变,杨秀清将原来复杂的官员模式改为三省六部制。 军队也进行改制,采用禁军加府军的混合模式。 天国禁军是主要的野战部队,府军则负责敌方的防备。 府兵全部由分了田地的丁壮组成,没有任何的军饷,战时为兵,平时轮流回去种田。 他们平时甚至还要执行一定的建设任务。 在杨秀清到了西北之后,杨辅清当即被任命为尚书令,相当于是宰辅了。 这也意味着杨辅清放弃了军权。 然后杨秀清将军队分成了六个军,分别由六名将军统领。 每一军下面又分成六营,分别由六名校尉统领。 这么一改之后,原本由冯云山设置的那一套军制基本上面目全非。 但是现在校尉以上的军官都是由杨秀清亲自任命,这增强了杨秀清对军队的掌控。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他将军需这一块就交给了户部。 太平军每营兵马有将近五干人,三十六营一共十八万兵马。 再加上长安城和以及皇宫的守卫。 杨秀清手中有正兵二十万。 另外每个府还有府兵几干不等。 长安周围建造了六座大仓,皖北和鄂北的粮食都被运送到这里来。 很明显,杨秀清准备将关中打造成为自己的老营。 政治上,杨秀清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心腹文官,掌握朝政。 杨辅清就是这样成为了太平军文官第一人。 不仅仅如此,杨秀清还提拔了一批关中寒门文人,以收纳秦人之心。 至于原本的那些士绅,天平军实行了残酷的镇压政策。 很多士绅本没有罪。 但是他们手中掌握着粮食和士地。 这些资源都是太平军所需要的,这就是那些人的原罪。 太平军不像护卫军那样可以通过我贸易来补充自己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西北地区本就是贫穷落后的地方。 杨秀清只能拿这些士绅开刀。 太平军所过的地方,那些地方士绅势力被连根拔起。 这也是董良当初留着太平军的目的。 对士绅的刀总归是要挥舞下去的,但是这一刀由谁挥下去却是有讲究的。 假如让护卫军自己去做,必然会对华族未来的统治带来一定的隐患。 因此董良希望用太平军作为一把砍向士绅阶层的刀。 只是这把刀不是那么好掌控的。 无论是杨秀清还是石达开,他们都是经过万里转战,有野心,有经验。 长安城的皇宫中,杨秀清正在与杨辅清密谈。 这是两人之间常做的事情。 杨秀清现在后宫冷清,只有几个侍女。 他的后宫都留在了天京城东王府中被护卫军给俘虏了。 不过杨秀清还是将自己三岁大的儿子给带了出来。 “辅清啊,我们攻取关中的计划终于实现了,以前都是咱们吸引清军的火力,然后他们华族在后面捡漏,现在终于风水轮流转了。 现在清军与华族在徐州大战,咱们就这样轻而易举占领关中。” 杨秀清的脸上很明显有些得意。 杨辅清是他最信任的兄弟,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他待杨辅清比自己的亲兄弟还要亲。 他的几个兄弟虽然被封了王,但都是闲散王爷。 杨秀清天生多疑,除了自己他又能真正相信谁? 杨辅清赶紧拱手说道:“还是陛下英明,当初要不是您制定了西北战略,咱们可能都要落入那华族的手中,这帮子闽人可真是会算计。 利用完了咱们太平军,还要将咱们给一口吞下。” “是啊,所以朕决定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我感觉鞑子朝廷很可能打不过这个华族,咱们得帮帮他们。” 杨秀清的那只好眼睛中闪过一丝阴鸷的光芒。 “陛下的意思是咱们在东边做点什么?” 杨辅清问道。 “为什么不呢?我听说护卫军将主力都投入到北线去防着鞑子了。 对着凤阳府的方向却没有部署太多的兵马。” “陛下是准备直接出兵吗?华族绝对想不到这一点,他们定然也知道咱们将重心都放到西边了。 这个时候动手确实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杨辅清也觉得可行。 反正他们与华族之间的关系已经是不可调和了。 “其实,不一定要我们自己进攻,咱们为什么不将路让给满清呢,让他们绕到后面去。” 杨秀清的思路更加的清晰。 现在清军之所以在徐州与华族作战,那是因为他们绕不到后面去。 因为皖北和豫南都被太平军掌控了,尤其是皖北的泗洲、颖州,直接卡住了清军南下的道路。 “陛下,您这……可是要跟鞑子合作?” 杨辅清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杨秀清。 要知道太平军与清军之间可是生死仇敌。 这话除了杨秀清,谁敢说出来啊。 杨秀清已经不是原来的杨秀清。 太平军也已经彻底蜕变。 它已经由一帮客家人联合起来争取自由、平等、反抗压迫的义军,演变成了他杨秀清为了个人霸业而存在的私军。 太平天国也成了杨氏帝国。 所以杨秀清现在考虑问题,只会从自己的利益去考虑,而不会去考虑民族大义。 这也就难怪他会提出与满清合作的事情了。 “辅清,你找个无关紧要的人去告诉鞑子,我们同意他们从泗洲借道。” 杨秀清之所以只派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去与鞑子接触,是因为他还摸不准满清鞑子的态度,毕竟他们刚刚占领了关中,杀了人家的官员。 不过这一次杨秀清没有将满城中的满人都给杀了,只是没收了他们的财产。 他准备让使者带着这些满人去见满清的官员,以表达他们的诚意。 董良以及华族的上下是怎么也想不到杨秀清会与满清合作。 就连杨辅清这样的心腹重臣都没有想到。 “是,陛下,属下这就安排。” 杨秀清最喜欢杨辅清的一点就是杨辅清从来都不会质疑他的决定。 当杨秀清拿不准主意的时候,他会提出建议。 而一旦杨秀清拿准了主意,杨辅清就会坚决地执行,他就像是杨秀清的一个分身一般。 “辅清,这事情你要安排得隐秘一些,不要让咱们底下的人知道。 另外让叶云来集结皖北的兵马,清军要是过去了,咱们也跟过捞点好处。” 叶云来是太平军悍将,杨秀清让其驻守皖北。 这人算不上他的核心手下,正好拿来做试探。 这个春节,显然各方都不准备好好过了。 满清皇帝御驾亲征,整个北方各省全都运转起来。 抽调兵马,筹集粮草,征调民夫……地方官员被逼的焦头烂额。 太平军不仅仅要西进,还准备在护卫军的边上搞点小动作。 而护卫军除了在徐州打仗,东西两路兵马也秣兵历马,随时准备行动。 董良更是跑到了南洋的暹罗,灭了安南,还要迎娶自己的新娘。 西方人也在大战,克里米亚战场上,即使进入寒冬,英法联军与沙俄之间的较量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战乱!喜欢怒海覆清1852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怒海覆清1852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