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吴文献沉不住气,眉飞色舞地说道:“大将军,据斥候讲,尚可喜率部向从化方向逃窜,耿继茂率部向增城方向逃窜。鞑子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天军正应乘胜追击,不知赤军何时拔营?我广州军民也好筹备粮草军饷,随时供应犒劳赤军。”广州为岭南名珠,城池甚大,城内人口近百万。明朝进一步扩建城墙,将宋时三城合而为一,北城墙一直建到越秀山上。
这就形成了虹吸效应。广州周围的佛山、金利、慕德、山诸镇都很富庶,人口甚于内地大县。但明朝并未在以上诸镇设置州县,也就没有修筑城池。
赤军一到,清军暴露在旷野之上,一旦战败,一旦水路被赤军切断,便有全盘崩溃的风险。
清军只得从广州撤围,进一步收缩防线,放弃金利、慕德诸地营垒。
从化离广州最近,对广州威胁最大。增城位于惠州府城与广州府城之间,连接惠州、广州。惠州守将黄应杰为东勋旧将,反复无常,不得不妨。
广州清军要撤退,最理想的方向就是从化、增城。尚可喜、耿继茂二帅分驻从化、增城,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瑞国公既热衷反攻,为何不亲自出城见我?”
冷不叮的一句话,令吴文献一时错愕。广州为杜永和立身之本,他可不敢轻易出城,怕被赤军所乘。
“呃,呃……瑞国公身体抱恙,不便出城。”吴文献扯了个差强人意的理由。
“雨季已来,不利交战。何阁老督率北路军反攻清远,胜负未分,南路军不可轻动。赤军接连大战,虽然侥幸取胜,却也损失惨重,粮饷不继。况且,我为援剿大将军,既已击败清军,任务既已完成。粤东为东勋汛地,反攻之事,还得由你们东勋出马。”
丹初说得很干脆,直接拒绝出兵反攻。与其为东勋做嫁衣裳,还不如集中精力扩编兵马呢。
“大将军!……”
“不必说了,我意已决。”丹初态度坚决,毫无通融的意思,说道:“非是我不愿反攻,实有不能反攻之理。赤军为客军,千里援广,既已解围广州,任务已成。
“从化、清远、增城为东勋汛地,既要反攻,自要以东勋为主力。否则,赤军以客军反攻东勋汛地,到时夺下从化等地,是归赤军,还是归东勋?”
吴文献哑口无言。丹初所说,确实有理。赤军千里迢迢过来解围,已经仁至义尽了。
要怪,只能怪自家人不争气。郝尚久、黄应杰皆已降清,杨大甫、罗成耀伏诛。东勋诸镇已经涣散,连最起码的面上团结都维持不住了,还想反攻?岂不痴人说梦?
“不过,我有一事相求,还请瑞国公成全。”
吴文献忙不迭地说道:“大将军解围广州,对东勋有再造之恩。您有什么吩咐的,东勋赴汤蹈火也要办成。”
“呵呵,”丹初笑笑,说道:“一件小事,用不着赴汤蹈火。宁夏王反正前,陈邦傅曾通款于佟养甲、宁夏王,预备降清,不知可有书信遗留?”
吴文献犹疑不解,说道:“此事,吴某不曾尽知,还需回去询问瑞国公。”
“无妨,若有书信,请尽快转送到行辕;若无书信,请找到当时通款的人,令他过来见我。我与陈邦傅有点过节,想弄明白此事。”丹初说话波澜不惊,脸上却隐隐透出杀气。
东勋与陈邦傅本就是政敌。岑丹初要收拾陈邦傅,东勋乐得落井下石。
吴文献正想取悦丹初,自然满口答应。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