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245章 汉王举兵起纷扰 代州抗敌守坚城

第245章 汉王举兵起纷扰 代州抗敌守坚城(1 / 1)

天刚亮,宣华夫人就醒了。 她躺在被子里,整个人还在发抖。 昨晚那些不堪的画面一直在她脑海里浮现。 她咬着嘴唇,指甲都快掐进手心里了。 “我现在......” 她望着床帐上复杂的花纹,忽然冷笑一声,“不如就这么认命吧。” 这笑声里带着绝望,又有点自暴自弃的狠劲。 她坐在梳妆台前,把胭脂涂得比平时更红。 镜子里的人眼睛发红,却硬挤出一个妩媚的笑容。 “娘娘今天气色真好。” 贴身宫女递上金簪时讨好地说。 宣华的手指顿了一下,淡淡地问:“是吗?” 金簪的尖头在她手指上留下一道月牙形的红印。 到了傍晚,她一直保持着端庄的坐姿。 “皇上驾到——” 太监尖细的声音打破了黄昏的宁静。 门开的一瞬间,宣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额头贴着冰凉的地砖,她用甜得发腻的声音说:“陛下万岁,臣妾陈氏给您请安!” “爱妃不用多礼。” 杨广的手又热又干,扶她起来时却暗中用力掐了一下。 宣华身子一抖,差点叫出声来。 吃饭时,杨广亲自给她倒酒。 琥珀色的酒在杯子里晃动,映出她变形的倒影。 “朕听说江南新进贡了一批鲛绡纱,”他突然凑到她耳边,“爱妃皮肤这么白,穿上一定......” “陛下!” 宣华猛地站起来,酒杯“当啷”一声摔在地上。 看到杨广阴森的眼神,她赶紧跪下:“臣妾失礼了......” “没事。” 杨广竟然自己弯腰捡起碎片,锋利的地方在他手上划出了血。 他把流血的手指伸到她面前:“舔干净。” 蜡烛“啪”地爆了个火花。 宣华闭着眼凑近那根手指时,听见太监们倒吸冷气的声音。 血腥味在她嘴里散开,她突然想到早上梳妆时——要是那支金簪能刺进这个人的喉咙...... 说来可笑,这个杀父淫母的禽兽,后世却要尊称一声“隋炀帝”。 史书向来势利,成王败寇的戏码演了几千年。 那些谥号,不过是给血腥的皇权披件体面外衣。 就像杨坚谥号“文”,可他沾满北周皇室鲜血的龙袍,和那些篡位者有什么区别? 不过“炀”这个字倒是很贴切。 古书上说:“好色无礼叫炀,违背礼法叫炀。” 这顶帽子,杨广戴着正合适。 此时隋炀帝杨广正与宣华夫人对饮,琥珀色的酒液在夜光杯里晃荡。 他忽然按住夫人欲收走的酒壶:“且慢,这西域进贡的葡萄酿,倒比母后酿的梅子酒更烈三分。” 宣华夫人抿嘴轻笑,指尖擦过炀帝手背:“陛下昨夜说梅子酒最解乏,今日怎的又改口了?” 烛火将她耳垂上的明月珰映得忽明忽暗,像在跳动的火苗。 深宫里的对答从来暗藏机锋,宣华明知这是前朝贡酒,偏要提起独孤皇后。 炀帝眼底闪过一丝阴翳,却转瞬化作更浓的笑意。 “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炀帝突然揽过夫人纤腰,鎏金博山炉里的沉香灰簌簌落下。 罗帐外侍立的宫女们齐刷刷低头,绣鞋悄悄往后挪了半步。 檐角铁马突然叮咚作响,惊飞了殿外梧桐上栖息的夜鸦。 正当红烛高烧时,值夜太监在屏风外轻咳:“杨约大人候了一个时辰了...” 炀帝猛地掀开鲛绡帐:“让他滚去偏殿!” 话音未落,怀里温香软玉突然僵住。 宣华夫人蔻丹掐进他手臂:“可是...太子的事?” 次日卯时,杨素在甘露殿转着玉带钩:“岭南瘴气重,柳述那病秧子撑不过三月。” 他忽然压低声音,“只是百官都在打听...太子府昨夜为何突然走水?” 炀帝正用匕首削着梨,雪亮刀光映在脸上:“皇兄急病暴毙,朕心甚痛。” 梨皮断在龙纹砖上,“追封房陵王吧,过继子嗣...就免了。” 杨素瞥见案角未烧尽的诏书残角,露出“勇”字最后一捺的墨痕,像把出鞘的剑。 退朝时,宣华夫人拦在回廊,金步摇在朝阳下乱晃:“陛下答应过留他性命!” 炀帝捏住她下巴:“朕还答应过母后很多事。” 忽然轻笑,“比如...善待前朝嫔妃?” 夫人踉跄后退,撞得满架蔷薇零落。 深宫里的承诺就像那些碎落的花瓣,越是鲜艳的,腐烂得越快。 原来派杨约进京,就是为了假传圣旨勒死前太子杨勇。 顺便还把柳述、元岩给贬了。 不但罢了他俩的官,还要发配到岭南去充军。 杨素为了遮人耳目,假惺惺请封杨勇为王。 炀帝就坡下驴,追封杨勇为房陵王,却故意不给他立嗣。 这天炀帝正在看奏章,忽然太监呈上一份表文。 炀帝接过来一看,乐了:“哟,这不是朕那个傻妹妹兰陵公主吗?”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见奏章上明明白白写着:请皇上撤销臣妹的公主封号,我宁愿跟着丈夫柳述一起流放。 “这丫头真是榆木脑袋!” 炀帝把奏章往案上一摔,对左右笑道:“去,把她叫进来。 朕亲自开导开导这个傻丫头。” 太监刚要退下,炀帝又补了一句:“慢着,让御膳房准备些点心。 这丫头从小爱吃蜜饯,别让她等会儿哭哭啼啼的。” 内侍刚把话传出去,不到半日功夫,兰陵公主就到了大殿。 她脚步很轻,像片秋叶飘进来,规规矩矩给炀帝行礼。 裙摆上的金线在青砖地上划出半圈光痕。 “阿鸾。” 炀帝突然唤她小名,“柳述流放岭南,你改嫁吧。” 公主猛地抬头,发间步摇哗啦一响。 她脸色比身上素纱还白:“请陛下收回成命。” “天下好男儿多得是!” 炀帝拍案而起,案上茶盏震得跳起来,“非要跟着罪臣吃苦?” 公主跪得笔直,脖颈却像承不住珠冠重量:“先帝将我许给柳家,夫罪当坐,妾甘愿同罪。” “你当朕不敢?” 炀帝冷笑。 他袖中藏着柳述的认罪书,墨迹浸透绢背。 内侍们都屏住呼吸。 有只知了撞在窗纱上,“啪”地一声。 “五年前改嫁柳述时...” 公主忽然说得很慢,手指掐进掌心,“他替我折过一枝红杏。” 炀帝突然想起那年春猎,柳述确实攀过宫墙。 那时先帝还在,杏花落在玄甲上像血点子。 “押下去!” 炀帝背过身,“明日就送你去静心庵。” 公主被拖出殿门时,金线在地上拖出长长的痕。 后来宫女说,那夜听见公主在偏殿哭,像只断了翅的鹤。 秋雨连下十日时,炀帝收到素绢遗表。 他盯着“乞葬柳氏”四个字,朱笔悬在半空。 墨滴在“柳”字上,化开像座孤坟。 “埋到洪渎川。” 他突然说,“用庶人礼。” 内侍低头应诺时,看见皇帝袖口沾着杏花胭脂——那是公主及笄时他赐的。 且说炀帝叱退公主,天色已晚。 殿中烛火摇曳,照得他面色阴晴不定。 “宣华......” 他喃喃自语,指节敲着龙椅扶手。 这时,一名宫嫔踉跄闯入,扑通跪倒。 “陛下开恩!” 那女子抬头,泪珠滚落脸颊。 烛光下,正是容华夫人蔡氏。 她云鬓散乱,活像雨打的海棠花。 炀帝眯起眼。 这容华虽不及宣华绝色,却也算得上人间尤物。 他心头一热,好色之念又起。 “爱妃何故如此?” 他假意关切,伸手虚扶,“且安心住着,朕岂会亏待于你?” 容华拭泪谢恩,退了出去。可谁想得到呢? 当夜炀帝就摸进了容华寝宫。 红烛高烧,锦帐低垂。 这新得的美人,到底和宣华夫人一样,难逃厄运。 容华胆子小,听说宣华已经顺从了炀帝,心想:“与其抗拒受苦,不如跟着学样。” 她不知道,这就是人性。 人在权势面前,往往会选择最容易的活法。 更何况,宫里人都明白,违抗圣命的下场是什么。 “娘娘,皇上今晚又要来。” 侍女小声禀报。 容华的手一抖,茶盏差点跌落:“宣华姐姐那边...可还好?” “宣华娘娘现在很得宠呢。” 侍女意味深长地说。 烛火摇曳,映着容华苍白的脸。 她咬了咬嘴唇,终于点了点头。 就这样,容华也成了炀帝的新宠。 一箭双雕,炀帝自然心满意足。 这事记载在《隋书》后妃列传里,并非后人杜撰。 六七天后,先皇灵柩终于返回京城。 炀帝忙着给先帝上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 两个月后,葬于泰陵。 …… “陛下,大喜啊!” 太史令袁充眉飞色舞,“新皇即位的时间,跟当年帝尧受命的时间一模一样!” 炀帝眼睛一亮:“果真?” “千真万确! 这是天意,该大贺特贺!” 这时礼部侍郎许善心站了出来:“先帝驾崩未久,举国哀痛,此时庆贺不妥。” 宇文述早就看许善心不顺眼。 他暗中使了个眼色,立即有御史出列弹劾。 “许大人这是对皇上不敬!” “臣只是依礼行事...” “够了!” 炀帝不耐烦地挥手。 就这样,许善心被连降两级,贬为给事中。 朝堂上再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炀帝心里总惦记着汉王杨谅。 这位弟弟手握重兵镇守并州,就像枕边放着一把刀,叫人睡不安稳。 “陛下,汉王又推说军务繁忙,不肯奉诏入京。” 黄门侍郎跪在阶下,额头渗出细汗。 炀帝把玩着玉麒麟镇纸,冷笑道:“朕这个弟弟,倒是学会跟朕耍心眼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忽然将镇纸重重拍在案几上,“传屈突通!” 这是第二道诏书了。 第一道还是先皇驾崩时,他让屈突通带着伪造的玺书去的。 当时老将军回禀说汉王起疑,他就知道要坏事。 “陛下,汉王这是要反啊!” 宰相苏威捻着胡须直跺脚。 炀帝眯起眼睛:“他敢? 朕倒要看看他能翻出什么浪来。” 其实这事还得从先帝在世时说起。 那时杨广还是晋王,就听父皇私下嘱咐过汉王:“日后若见诏书上的‘敕’字多了一点,又配着玉麟符,才是真诏。” 这事儿他记了十年。 屈突通临行前,炀帝特意嘱咐:“这次直接亮明是朕的旨意。 他若再推脱...” 老将军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果然,诏书刚到并州就出了乱子。 汉王直接扣下使者,召集幕僚议事。 “王爷,这次诏书上的‘敕’字可没多点啊。” 长史指着诏书直皱眉。 汉王冷笑:“我那个哥哥,真当我是三岁孩童?” 他一拳砸在案上,“杨素那老贼肯定在朝中捣鬼!” “王爷的意思是?” “清君侧!” 汉王猛地站起来,“点兵!” 幕僚们面面相觑。 有人小声劝道:“是不是再派使者去长安问问...” “问什么问!” 汉王一脚踢翻矮几,“当年父皇明明说过,‘敕’字加点才算数。 现在连着两道诏书都不对劲,分明是朝中有变!” 此时长安城里,炀帝正在御花园赏梅。 内侍慌慌张张跑来:“陛下! 边关急报! 汉王他...” “反了?” 炀帝折下一枝梅花,放在鼻尖轻嗅,“朕这个弟弟,倒是给朕省心了。” 苏威急匆匆赶来:“陛下,汉王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说杨素大人谋反...” “蠢货!” 炀帝突然大笑,“他连谁是仇人都没搞清楚。” 笑声戛然而止。 他阴森森地说:“也好,就让天下人看看,违抗朕的旨意是什么下场。” 在杨谅的营里,总管司马皇甫诞哭着劝谏杨谅,可杨谅根本不听,还把皇甫诞囚禁起来。 唉,有时候忠言逆耳,杨谅这一固执,后面的路怕不好走啊。 接着,杨谅就开始安排人手行动。 他派遣所任命的大将军余公理从太谷出兵,朝着河阳进发; 又让大将军綦良从滏口出兵,逼近黎阳; 还让大将军刘建从井陉出兵,去攻略燕赵之地; 柱国乔钟葵则从雁门出兵。 同时,他任命府兵曹裴文安为柱国,让裴文安和柱国纥单贵、王聃等人,直接杀向京师。 这一连串的安排,看着倒是挺有气势,杨谅似乎是想大干一场。 杨谅自己呢,挑了几百精锐骑兵。 他们诈称是宫人要回长安,直接就冲进了蒲州城。 这突然的举动,把城里的人吓得不轻,顿时乱成一团。 蒲州刺史邱和一看这情况,慌了神,翻过城墙就逃走了。杨谅轻轻松松就拿下了蒲州城。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杨谅会乘胜追击的时候,他却突然改变了之前的策略。 这变化来得太突然,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对身边的人说:“咱们先缓一缓。” 然后就下令:“把裴文安召回来。” 这一召,之前的那些布局估计又得重新调整了。 文安原本劝杨谅直接杀去长安。 可惜啊,行军到半道上,杨谅接到了召令。 没办法,文安只能快马加鞭赶了回来。 文安一进营帐,就急得满脸通红,对着杨谅说道:“这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本来咱们想着出其不意,一下子冲进京城。 可现在呢,大王您不走了,我也回来了。 这么一来,对方肯定会处处防备,咱们这大事啊,悬了!” 可杨谅听了这话,一句话都没回。 他只是下令,让文安去当晋州刺史,王聃去当蒲州刺史,还派了纥单贵去守住河桥,把蒲州牢牢扼守好。 这边代州总管李景听说杨谅造反了,立马起兵抵抗。 杨谅派了部将刘暠去偷袭李景。 不过李景可不是好糊弄的,他早早察觉到了刘暠的阴谋。 一场恶战之后,李景把刘暠的脑袋砍了下来,高高挂在城门上示众。 杨谅听说刘暠死了,气得暴跳如雷。 他马上又派乔钟葵带着三万兵马,去攻打代州。 代州这边的战士,满打满算也就几千人。 而且啊,代州的城墙也不坚固,时不时就有地方塌下来。 但李景可没被这些困难吓倒。 他一边指挥着士兵战斗,一边让人修补城墙。 乔钟葵带着三万大军,那气势汹汹的,可代州的战士们毫不畏惧。 他们在李景的带领下,拼死战斗。 没想到啊,这几千人的小队伍,居然一次次把乔钟葵的进攻给打退了。 代州城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稳稳地立在那里。 这局势到底会怎么发展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喜欢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苗疆往事 修真与末世:外挂总是倒贴大师兄 百锻成仙 【奇术师的因果律兵器】 拥有两大神通的我,长生是必然的 轮回之歌 废材老祖请留步 认亲失败去修仙 炼神还虚 猎血魔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