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215章 齐王冤殒朝堂暗 杨氏权兴社稷摇

第215章 齐王冤殒朝堂暗 杨氏权兴社稷摇(1 / 1)

却说周主宇文邕是个深藏不露的主儿,表面看着沉默寡言,心里却门儿清。 刚登基那会儿,他愣是装得跟个闷葫芦似的,等把权臣宇文护给收拾了,这才露出真本事,亲自打理朝政。 这天早朝刚散,几个大臣凑在一块儿嘀咕。 “陛下今儿个又穿着粗布衣裳来的。” 李尚书扯了扯自己的锦袍,“我这身行头倒显得招摇了。” 一旁的王侍郎压低声音:“昨儿个我瞅见陛下寝宫里用的还是粗布被子,连个绣花都没有。” “可不是嘛!” 赵将军插嘴道,“前些日子陛下把我叫去议事,走着走着就把靴子脱给一个光脚的小兵了。” 宇文邕治国确实有两把刷子。 他把宇文护当年建的豪华宫殿拆了个干净,改建成土台阶,连个雕花都不留。 那些金银器皿,全赏给了穷苦百姓。 后宫里更是精简得不像话,就留了两个妃子、三个世妇、三个御妻。 这天练兵场上,宇文邕又跟将士们混在一处。 太阳毒得很,他愣是跟着大伙儿在山沟里爬上爬下,汗水把粗布衣裳浸得透湿。 “陛下,您歇会儿吧。” 侍卫长追在后面直喘气。 宇文邕抹了把汗:“将士们都在练,我哪能偷懒?” 吃饭的时候,他亲自给将士们倒酒。 看见一个老兵手上的茧子,他把自己随身的匕首解下来递过去。 “使不得啊陛下!” 老兵慌得直摆手。 “拿着!” 宇文邕硬塞进他手里,“你为国立功,这是你应得的。” 就这么着,宇文邕靠着身体力行,把整个朝廷的风气都给带正了。 将士们都说:“陛下待咱们如手足,咱们这条命就是陛下的!” 他平日里吃穿用度比老百姓还朴素,可练兵打仗从不含糊。 见着军士们缺啥少啥,宁可自己不用也要给他们补上。 一来二去,军中上下都愿意为他效死力。 只有太子宇文赟和他父亲完全不一样,整天沉迷酒色,放纵胡闹。 大臣宇文孝伯看在眼里,急得不行。 有一天,他进宫拜见皇帝,直接说道:“太子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可他的品行实在让人担忧。 我是东宫的官员,职责所在,必须跟您说实话。 现在太子年纪还小,性格还不稳定。 如果能找个正直的人好好教导他,说不定还能改正。 可要是再这么放任下去,将来恐怕就来不及了!” 皇帝抬眼看了看他,淡淡地说:“天下正直的人,谁能比得上你?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孝伯苦笑,只得领命。 不久,朝廷任命尉迟运为右宫正,孝伯为左宫正,后又升他为宗师中大夫。 可辅佐太子,岂是易事? 过了些日子,周主召孝伯入宫,开门见山问:“我儿近来可有长进?” 孝伯顿了顿,谨慎答道:“太子敬畏陛下威严,暂未有过失。” 周主面色稍缓,点了点头。 可好景不长,某日宴席上,大臣王轨借着酒意,一把拉住周主胡须,叹道:“好一个英明君主! 只可惜……后继无人啊!” 周主瞬间变色,摔杯而起,当即撤宴。 他转头质问孝伯:“你总说太子无过,可王轨今日之言,分明是在打朕的脸! 你是不是一直欺瞒于朕?” 孝伯跪伏在地,沉声道:“父子至亲,外人本不该多言。 可陛下若一味溺爱,臣也只能闭口不言。” 周主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缓缓道:“朕已将太子托付于你,望你……尽力而为。” 孝伯深深一拜,退了出去。 孝伯劝不了太子,何不早点抽身? 可周武帝爱子心切,反倒纵容太子越发放肆。 直到武帝病逝,太子宇文赟急吼吼地迎灵柩回京。 棺材刚入殓,他就迫不及待登基,追谥父亲为武皇帝,庙号高祖。 他封嫡母阿史那氏为皇太后,生母李氏为帝太后。 又立太子妃杨氏为皇后——这杨氏闺名丽华,正是随国公杨坚的长女。 “陛下,”内侍低声道,“礼部已拟好册封诏书,是否即刻宣读?” 宇文赟一挥手:“宣! 朕的皇后,自然要风风光光。” 这婚事原是周建德二年定的,如今杨丽华从太子妃变成皇后,杨家的势力水涨船高。 朝堂上,几位老臣暗暗皱眉。 “随国公近来频频出入禁中,”一位大臣低声对同僚道,“怕是不妥。” 同僚叹气:“新帝耽于享乐,岳家掌权......” 话没说完,被对方使眼色止住。 他们没料错。正是这步步攀升的杨家,日后埋下了杨坚篡周的伏笔。 宇文赟本无令行,只因父教甚严,不得不装模作样。 可这面具戴久了,终究要摘下的。 登基后的宇文赟,渐渐露出本性。 他在朝堂上打哈欠,在后宫彻夜饮酒。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群臣私下议论:“陛下这般放纵,恐非社稷之福啊!” 最让他忌惮的,是战功赫赫的齐王宪。 这天夜里,宇文赟召来心腹于智:“你去盯着齐王,看他可有异动。” 于智眼珠一转:“陛下,不如先下手为强?” 第二天早朝,宇文赟突然下旨:“即日起,齐王兵权交由长孙览代管。” 满朝哗然。 齐王冷笑:“陛下这是何意?” 宇文赟把玩着玉佩:“叔父年事已高,该享清福了。” 一个月后,于智匆匆进宫:“陛下,臣发现齐王私藏甲胄!” 宇文赟眯起眼睛:“果然如此。” 他立即召来宇文孝伯。 “爱卿若能替朕除掉齐王,他的官职就是你的。” 宇文赟递过一杯毒酒。孝伯猛地跪下:“先帝有令,不得残害宗亲! 齐王乃国之栋梁,陛下若杀他,就是不孝!” 宇文赟脸色铁青,将酒杯摔得粉碎。 孝伯起身退下,背影挺得笔直。 宇文赟自从疏远了宇文孝伯,心里便盘算着除掉齐王宇文宪。 他暗中与于智等人密谋,终于定下计策。 这一日,他让宇文孝伯去传话。 孝伯来到宇文宪府上,恭敬道:“陛下有意授三公之位,太师一职,想请殿下担任。 至于太傅、太保,则由九叔和十一叔分别担责。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宇文宪听后,眉头微皱,心里却警觉起来。 他缓缓说道:“我才疏学浅,如今已是位高权重,只怕难当此重任。 太祖时的功臣们更适宜担任三公之职,若只用我们兄弟几人,恐怕会惹来非议。 还请陛下斟酌。” 孝伯点点头,回去复命。 没过多久,他又匆匆赶来,神色却有些异样。 “殿下,陛下今夜召诸王入殿议事,请您务必准时赴约。” 孝伯低声道。 “好,我自当前往。” 宇文宪答应着,心里却隐隐不安。 天色渐晚,宇文宪依约来到殿门,却不见其他亲王的身影。 他脚步一顿,心中疑虑陡生。 “奇怪,怎么只有我一人?” 他低声喃喃,环顾四周。 殿门幽深,烛火摇曳,映出他冷峻的面容。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拳头,目光坚定。 “罢了,既已来了,便进去吧。” 他抬脚迈入,神色自若地向前走去。 门后突然闪出几个壮汉,一把按住了刚踏进门的宇文宪。 他挣扎两下,发现动弹不得,却仍挺直了腰杆。 “你们这是何意? 我何罪之有?” 宇文宪声音清亮,眼中毫无惧色。 这时,于智阴笑着从殿后踱出来:“北周将亡,皆因你宇文宪暗中勾结外敌!” “笑话!” 宇文宪冷笑一声,“证据呢? 就凭你这张信口雌黄的嘴?” 他的目光像刀子一样锐利,逼得于智不自觉地退了半步。 围观的侍卫中有人嘀咕:“都到这地步了,王爷还说这些做什么......” 宇文宪听见了,突然仰天大笑:“我宇文宪一生坦荡,死又何惧?” 笑声戛然而止。 他低头看着地上自己的官帽,“只是......家中尚有老母......” 话到一半,他猛地将手中的玉笏掷在地上,“罢了! 要杀要剐,随你们!” 话音未落,身后的壮士已经甩出白绫,勒住了他的脖子。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北周名将,就这样被活活勒死,年仅三十五岁。 宇文宪是周太祖宇文泰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就不一般。 这孩子眼神明亮,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英气。 太祖常常感叹:“我家老五,将来必成大器。” 那年冬天,太祖把儿子们叫到马场。 他指着十几匹骏马说:“挑一匹你们喜欢的。” 其他皇子都选了高大威武的战马,唯独宇文宪牵了匹毛色斑驳的杂色马。 “怎么选这匹?” 太祖摸着胡须问道。 宪儿仰起脸,眼睛亮晶晶的:“父王您看,这马颜色特别。 将来打仗时,老远就能认出来。” 他拽了拽马鬃,“再说杂色马跑起来也不差。” 太祖哈哈大笑,转头对侍从说:“听见没有? 这孩子想得长远。” 果然,长大后宇文宪成了常胜将军。 但他从不摆架子。 士兵们都说:“将军和我们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帐篷。” 攻打北齐时,他严令不得惊扰百姓。 有次部下偷了只鸡,他当场鞭了二十军棍。 “将军何必这么较真?” 副将小声劝道。 宇文宪把鞭子一扔:“今天抢鸡,明天就敢抢人!” 他指着远处的村庄,“那些百姓,将来都是我大周的子民。” 可惜这样的好将军,最后却死得冤枉。 新登基的周宣帝宇文赟听信谗言,竟说宇文宪要谋反。 “陛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兴将军跪在殿前磕头,“宇文将军忠心耿耿...” “闭嘴!” 宇文赟把酒杯砸在地上,“你们都是一伙的!” 那天刑场上飘着细雨。 宇文宪望着母亲的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头,刽子手的刀就落了下来。 他至死都没喊过一声冤。 消息传到将军府,八十岁的老母亲正在喝药。 “我的儿啊!” 药碗摔得粉碎,老夫人当场吐血。 没过三天,也跟着去了。 更惨的是宇文宪的几个儿子。 最大的才十五岁,最小的刚会走路,全被拉到西市问斩。 百姓们躲在屋里抹眼泪,谁都不敢出声。 宇文宪的棺材还停在灵堂,血亲旧部就都被杀光了。 有老臣摇头叹息:“大周的气数,到头了。” 后来果然应验。 于智得到晋升,成了柱国,还被封为齐国公。 与此同时,赵王招被授予太师之位,陈王纯成了太傅,越王盛做了太保。 代王达和滕王逈,他们可是宇文泰的幼子呢。 还有卢国公尉迟运、薛国公长孙览,都当上了上柱国。 就连皇后的父亲杨坚,也升任上柱国,还兼任大司马。 这事儿说来,以前王轨就跟武帝说过:“太子当不了社稷之主,普六茹坚有谋反的面相。” 这里得提一下,周朝曾赐杨忠姓普六茹氏。 杨坚是杨忠的儿子,所以才叫普六茹坚。 武帝听了王轨这话,一脸不高兴,直接说道:“要是天命如此,那也没办法!” 杨坚听说王轨这么说自己,一直小心翼翼,尽量隐藏自己的锋芒。 他心里清楚,这朝堂之上,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平日里,他总是低调行事,不轻易展露自己的野心和才能。 如今,于智、赵王招他们都有了新的官职,杨坚也得以晋升。 他终于得以掌管军政大权,手中握着沉甸甸的权力。 话说幽州有个叫卢昌期的人,占据了范阳,起兵响应高绍义。 高绍义带着突厥兵,朝着范阳城赶来。 周廷这边得知消息,立刻派宇文神举去讨伐。 宇文神举马不停蹄地往北赶。 到了范阳,卢昌期出来迎战。 宇文神举使了个诱敌计,把卢昌期的人马引到包围圈。 一下子就把他擒住了,范阳也被攻克。 这时候,高绍义还在半路上。 有人来报:“范阳失陷,卢昌期被抓了!” 高绍义一听,愣住了。 他跟卢昌期关系不错,当下就穿着素服为卢昌期哀悼。 他叹着气说:“唉,这仗没法打了,回去吧。” 于是带着人折回了突厥。 营州刺史高宝宁,带着好几万骑兵来救范阳。 走到半道,听到范阳的变故。 他对部下说:“咱别去送死了,回去守和龙。” 于是就退回到和龙据守。 宇文神举打了胜仗,带着队伍班师回朝。 他把卢昌期送到长安。 到了长安,卢昌期自然是被斩首,这事儿就过去了。 故事到这儿,还没结束。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喜欢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拥有两大神通的我,长生是必然的 轮回之歌 废材老祖请留步 认亲失败去修仙 炼神还虚 猎血魔人传 【死神二创】狱界 残月照魂灯 《血族公主不想当打工皇女!》 小宁旅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