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主高纬杀了斛律光还不解恨。 这天清晨,梁州城门刚开,一队骑兵就闯了进来。 为首的使者举起诏书:“奉旨处死反贼之子斛律武都!” 话音未落,刀光闪过,斛律家长子的头颅已经滚落尘埃。 与此同时,三百里加急的驿马正向幽州狂奔。 中领军贺拔伏恩摸着铠甲里的匕首,对副将说:“这次要是让斛律羡跑了,你我脑袋都得搬家。” 副将紧张地咽口水:“将军,听说幽州兵都是斛律家带出来的......” “报——!” 幽州城门的卫兵跌跌撞撞冲进刺史府,“大人不好了! 朝廷使者内穿铠甲,马匹浑身是汗,看着像来者不善啊!” 正在批阅公文的斛律羡笔都没停:“天子使者也敢怀疑? 开城门!” 幕僚急得拽住他衣袖:“大人三思! 您女儿是皇后,七个儿子尚公主......” “正是如此才更要去。” 斛律羡苦笑着整好衣冠,“我若反抗,反倒坐实了谋反罪名。” 城门外,贺拔伏恩见吊桥放下,暗自松了口气。 他高声宣读诏书时,手指始终按在刀柄上。 可斛律羡听完竟主动伸出双手:“臣,领罪。” 刑场上飘起细雨。 斛律羡望着刽子手的鬼头刀,突然大笑:“当年我爹说‘满招损’,我还笑他迂腐。” 转头对长子说:“记住,下辈子别把女儿嫁进皇宫。” 消息传到长安时,韦孝宽正在下棋。 探子刚说完,他就把棋子一摔:“好! 立刻飞鸽传书给陛下!” 周武帝宇文邕接到密报,当场赏了传令兵十两金子。 他拍着桌案对群臣说:“诸位看见没有? 高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大臣们纷纷举杯:“恭喜陛下,齐国的死期不远了!” 都说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可这“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戏码,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北齐后主高纬的后宫里,就正上演着这样一场暗潮汹涌的争宠大戏。 斛律皇后相貌平平,本就不得君王欢心。 这日宫人来报时,她正在窗前绣花,针尖突然扎破了手指。 “娘娘,您兄长谋反事发了!” 她手里的绣绷“啪”地掉在地上——果然,午后圣旨就到了:“废后斛律氏,即刻迁居冷宫。” 胡太后在佛堂捻着念珠叹气:“哀家这些年...终究是亏待了皇帝。” 贴身嬷嬷凑近耳语:“陇东王家的小姐,今年刚及笄...” 太后眼睛一亮:“快接进宫来!” 当盛装的胡家女儿踩着金线绣鞋迈进殿门时,高纬正在喂笼中的画眉鸟。 鸟食撒了一地——少女杏眼桃腮的模样,比那春日里最娇艳的海棠还要夺目。 “臣女拜见陛下。” 这吴侬软语,听得皇帝骨头都酥了半边。 那边新人笑靥如花,这边弘德夫人穆舍利却在寝殿摔了胭脂盒。 乳母抱着小皇子轻声劝道:“夫人且宽心,皇上到底把大皇子交给您...” 话未说完就被打断:“交给那废后抚养! 这分明是打我的脸!” 果然,次日册封胡氏为昭仪的圣旨与另一道旨意同时传出:命斛律氏抚养皇长子高恒。 宫人们窃窃私语:“听说废后抱着小皇子哭了一夜呢...” 深宫里的女人啊,就像御花园的秋千架,今日被推上青云,明日就可能摔进泥里。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盘死棋里的斛律氏,竟因祸得福接住了最重要的那颗棋子。 才过了半年,这孩子就被立为皇太子。 要说这斛律皇后刚被废,本该轮到穆夫人上位,谁知半路杀出个胡昭仪。 这下可好,穆氏凭空多了个死对头。 胡太后一看形势不妙,赶紧打起了算盘。 她琢磨着:“我这侄女要是当上皇后,穆氏那个干娘陆令萱肯定要闹翻天。” 想到这里,她立刻换上笑脸,提着厚礼去找陆令萱套近乎。 “姐姐啊,”胡太后亲热地拉着陆令萱的手,“咱们姐妹相称如何?” 陆令萱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手足无措,心里直打鼓:“这太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可架不住胡太后软磨硬泡,再加上胡昭仪正得宠,陆令萱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 她转头就去找祖珽商量:“这事儿您看怎么办?太后都开口了...” 祖珽捋着胡子笑道:“既然太后都发话了,咱们就顺水推舟吧。” 两人一合计,跑去跟齐主高纬进言。 果不其然,胡昭仪顺利当上了皇后。 这胡皇后也是聪明人,知道要报答姑母的恩情。 夜里躺在龙床上,她轻声细语地对皇帝说:“陛下啊,太后毕竟是您的亲生母亲...” 这话正中高纬下怀。 他早就把之前的嫌隙抛到九霄云外了,连北宫的稽查人员都撤了。 现在听爱妻这么一说,当即拍板:“爱妃说得对,是该把母后接回来奉养。”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这样,母子、姑侄热热闹闹地团聚了。 胡太后这招确实高明,可惜啊,好景终难长久。 这如意算盘打得再响,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这阴柔狡黠的穆夫人平白丢了后位,就像吞了团火炭在胸口。 她扯住陆令萱的袖子就哭:“母亲如今眼里只有胡氏,倒把亲女儿当抹布扔了!” 陆令萱拍着她的手背直叹气:“傻丫头,急什么?” 她眼珠子一转,凑到穆氏耳边,“不出半年,准保让你风风光光坐回中宫。” “母亲尽说漂亮话!” 穆氏甩开手,眼泪珠子断线似的往下砸,“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拿糖人哄我呢?” 见女儿真恼了,陆令萱竟指天发誓:“要是诓你,教我烂了舌头去!” 穆氏将信将疑地擦了泪,心里却像十五个吊桶打水。 说来也怪。没过两月,齐主高纬突然又常往穆氏宫里跑。 这晚穆氏倚在绣枕上,故意推他:“陛下该去中宫才是。” “别提那疯妇!” 高纬突然摔了茶盏,“整天披头散发学鬼叫,朕看着就恶心!” 穆氏心里咯噔一下。 她瞄着铜镜里陆令萱帮她梳头的影子,暗想:母亲到底使了什么手段? 但见皇帝回心转意,她也乐得顺水推舟。 这天清晨,陆令萱给皇帝系腰带时突然叹气:“古往今来,哪有太子生母当奴婢的道理?” 高纬盯着窗棂不说话。 陆令萱知趣地退下,嘴角却悄悄扬起——她方才看见皇帝把玉佩穗子都揪散了。 话说这齐主刚选了两位美人进宫,一个姓李,一个姓裴,都生得天仙似的。 齐主给她们起了风雅的名号——李氏叫左娥英,裴氏叫右娥英。 这名字可藏着典故,是把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合二为一了。 陆令萱在宫里听说这事,急得直跺脚。 她可是穆皇后的心腹,眼看新来的美人要夺宠,连忙跑去找穆皇后:“娘娘,现在可不是坐着干着急的时候!” 穆皇后愁眉不展:“那两个丫头年轻貌美,本宫......” “年轻算什么?” 陆令萱凑近耳边,“老奴有个主意。” 没过几天,陆令萱带着宫女们忙活起来。 她们照着传说中的仙境,打造了一顶流光溢彩的宝帐,帐里摆设着夜明珠镶嵌的妆台、金丝编织的席子。 最绝的是那个鎏金香炉,燃着西域进贡的龙涎香,青烟袅袅,如坠云雾。 “娘娘快试试这个。” 陆令萱捧出一件金线密织的霞帔。 穆皇后穿戴整齐,鬓边十二支金步摇叮当作响,腕上翡翠镯子碧如春水。 陆令萱眯着眼打量:“保管把那两个丫头比下去!” 说着就往齐主寝宫跑。 “陛下!”她故作神秘,“老奴方才在御花园见着仙女下凡了!” 齐主正在批奏折,头也不抬:“嬷嬷又说笑话。” “千真万确!” 陆令萱扯住齐主衣袖,“那仙女就住在紫霞帐里,浑身珠光宝气,连吐气都带着兰花香呢!” 齐主果然放下朱笔:“带路。” 宝帐前,陆令萱故意慢吞吞地掀起纱帘。 霎时间异香扑鼻,帐中端坐的美人云鬓花颜,金线刺绣的裙裾铺展如朝霞。 珠帘轻轻晃动时,只见穆皇后微微低头含笑,简直像是巫山的神女来到人间,又如同姑射山的仙子下凡。 齐主正欣赏歌舞,突然眼前一亮。 只见一位身姿婀娜的美人踏着乐声翩然而至,水袖轻扬间尽显妩媚。 “好!” 齐主忍不住拍案叫绝。 待那美人走近行礼,他才认出竟是穆夫人。 齐主转头对陆令萱笑道:“爱卿真是会讨朕欢心。” 这话里带着七分惊喜,三分调侃。 令萱掩嘴轻笑:“陛下觉得臣妾的安排如何?” 她故意顿了顿,“这般绝色佳人若还当不得皇后,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入陛下的眼?” 这话说得像在哄孩子,却暗藏玄机。 齐主摩挲着酒杯,摇头道:“祖制有定,天子只能有一位皇后。” 令萱眼波流转,立即接话:“舜帝当年不也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吗?” 她凑近些,压低声音:“圣主尚且如此,陛下何不效法?” 烛火摇曳中,齐主眼中闪过兴奋的光。 当晚就迫不及待地召穆夫人侍寝,芙蓉帐暖,说不尽的缠绵。 次日早朝,齐主当众宣布:“即日起,立穆氏为右皇后。” 稍作停顿,又补充道:“胡氏为左皇后。” 大臣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出声反对。 令萱站在殿柱旁,嘴角噙着得意的笑。 穆氏心里还不满足。 她总想着要除掉胡氏,便又去求陆令萱帮忙。 陆令萱爽快地答应了,从此便常常往胡太后宫里跑。 这天,陆令萱一进殿就板着脸,嘴里还嘀嘀咕咕的。 胡太后觉得奇怪,便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谁惹你生气了?” “哎,这话我都不好意思说。” 陆令萱故意摇摇头。 胡太后更好奇了:“有什么不能说的? 快告诉哀家。” 陆令萱这才压低声音说:“胡后跟下人们说,太后您做事不守规矩,不是个好榜样。” 说完还叹了口气,“这话传出去可怎么得了?” 胡太后一听就炸了。 她气得浑身发抖,立即命人把胡后叫来。 可怜胡后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刚进殿就被几个宫女按住。 "把这逆女的头发都剪了!"胡太后厉声喝道,"送回她娘家去!" 宫女们手起剪落,胡后的一头青丝转眼就散落在地。 她哭喊着求饶,却无人理会。 就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皇后转眼间就成了弃妇。 最可笑的是,胡后到死都不知道是谁害了她。 而陆令萱站在一旁,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她心里暗想:又一个傻女人上当了。 就这样,胡太后中了别人的计,亲手断送了自己侄女的前程。 穆氏成了唯一的皇后。令萱过来向她道贺,穆氏恭敬地敛衽拜谢。 穆氏问起胡后生病的事儿,令萱只是微笑,啥也不说。 这是为啥呢? 其实就是令萱搞的厌蛊之术,把胡后这个眼中钉给除掉了。 从这以后,穆提婆、高阿那肱、韩长鸾这三个人掌握了大权,号称“三贵”。 祖珽呢,掌管了骑兵和外兵的事务。 这些小人横行霸道,朝廷内外都被他们蒙蔽了,高家的江山啊,眼看着就要被他们给断送咯。 咱先把这事儿放一放,来说说周的事儿。 周主邕跟突厥联合,两次去攻打齐国,结果都失败了。 太师宇文护从弘农撤兵回来后,和其他将领一起入朝请罪。 宇文护一脸愧疚地说:“陛下,此次出征失利,臣等罪该万死。” 周主邕摆了摆手,温和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失败,也不能全怪你们。” 将领们纷纷跪地,齐声说:“陛下圣明,我等定当吸取教训,日后再为陛下效力。” 周主邕接着说:“都起来吧,此次虽败,但也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不足。” 宇文护站起身,坚定地说:“陛下放心,下次出征,我等定全力以赴。” 周主邕看着他们,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好,我相信你们。” 最后,周主邕一体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第二年春天,北周把保定六年改称为天和元年。 从这以后,北周好几次派使者到突厥去迎亲。 为啥迎亲呢? 原来之前北周和突厥有联姻的约定。 可突厥的木杆可汗呢,看到北齐很强大,就跟北齐通使,还想和北齐联姻,不太愿意把女儿嫁给北周了。 北周的使者陈公宇文纯,他是宇文泰的第九个儿子,还有许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阳公杨荐这些人,都被突厥扣下了,好几年都回不了国。 宇文纯他们一次次地请求木杆可汗,希望能把公主嫁去北周,可木杆可汗就是不答应。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这木杆可汗也太不讲信用了,当初的约定哪能说不算就不算啊。” 旁边人也附和:“就是,咱们北周的使者都被困这么久了。” 说来也巧,突厥遭遇了大风雨,还伴着大雷,十天都没停。 那些番帐汗庭,都被风雨给冲坏了。 木杆可汗心里害怕,觉得这可能是老天在惩罚他,不该跟北周悔婚。 他就跟手下人说:“我看啊,这老天都不允许我毁约,还是把女儿嫁过去吧。” 手下人也劝:“可汗英明,还是顺应天意为好。” 于是,木杆可汗把自己的爱女阿史那氏嫁去北周,让她和宇文纯他们一起到了长安。 北周的皇帝宇文邕举行了亲迎礼,亲自到郊外迎接阿史那氏。 然后把她接入宫中,册立她为皇后。 阿史那氏虽然是番族女子,但是长得挺端庄漂亮。 宇文邕对她也挺好,两人相处得还不错。 有大臣就说:“陛下对皇后这般优礼,这婚姻也算是美满了。” 宇文邕笑着说:“皇后端庄,朕自然要好好相待。” 后来,宇文护的母亲阎氏病逝了。 北周朝廷给了很丰厚的抚恤。 宇文护按规矩要守孝,就辞去了职位。 可没几个月,朝廷觉得他能力出众,不能长时间缺了他。 有人就跟皇帝提议:“宇文护能力强,现在朝廷事务繁杂,他还是回来做事比较好。” 皇帝觉得有道理,就下令让宇文护重新任职,入朝处理事务。 宇文护接到命令后,感慨地说:“陛下如此信任,我自当尽力为朝廷效命。” 然后就又开始了他在朝廷的工作。 到了天和五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书,要给予宇文护特殊的礼遇。 诏书里说:我听说,当初鲁国受封于曲阜,所以能用天子郊祭时的礼乐;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国地处参宿的分野,便有了举行大规模阅兵的礼仪。 这都是为了根据功劳来论定赏赐,彰显美德、记录功绩。 使持节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遵循大道、坚守正道,心怀和气、广施仁德。 他身为皇亲国戚,才能卓越,堪称国家的栋梁。 国家处于艰难之时,他被寄予了应对各种复杂局势的厚望; 在建立和巩固国家纲纪的过程中,他与国家同甘共苦。 如今国家尚未统一,各方仍有阻隔,典章制度还不完备,名声威望也多有缺失。 因此,应该赏赐给他轩悬之乐和六佾之舞,以此来褒奖他的功劳和德行。 晋国公您就不要推辞了! 这诏书里面,连宇文护的名字都没提到,这可是极其特殊的恩宠荣耀,从古到今都很少听说过。 宇文护性格还算宽厚平和,可实际上不懂大局。 他自认为功劳大,长期把持朝政大权。 他住的私人府邸,常常驻扎着军队护卫,威风比皇宫还厉害。 他的儿子们和下属官员,都依仗权势做坏事,损害国家、祸害百姓。 宇文护也完全不过问,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北周君主宇文邕一直深藏自己的想法,不加以干涉。 那些王公大臣们,也猜不透周主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多随波逐流,表面上应付着。 到了天和七年三月初一,出现了几乎日全食的情况。 宇文护就把稍伯大夫庾季才叫来问:“最近天象怎么样?” 大概他是想着要篡位了。 庾季才回答说:“您对我恩情深厚,我哪敢不把心里话说出来。 最近天象有变化,您应该把朝政大权还给天子,自己告老还乡。 这样或许能像周公旦、召公奭那样留名,能活到百岁,子子孙孙也能一直做国家的屏障; 要不然,后面的结果我就不敢说了!” 要是宇文护肯听这话,哪至于很快就死呢? 宇文护沉思了好一会儿,才轻轻叹了口气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只怕没办法辞去权力,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你既然是朝廷官员,就按朝廷规矩行事,不用专门来跟我汇报!” 庾季才知道宇文护心里不高兴了,就恭顺地答应着离开了。 后来他又写了奏章劝宇文护,言辞十分诚恳,可宇文护哪肯听从他的建议,反而对庾季才有了意见。 他哪知道皇宫里已经秘密安排好了,要把他一刀两断,送他去阴间。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喜欢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