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63章 高欢邙山惊逃命 侯景虎牢再镇关

第163章 高欢邙山惊逃命 侯景虎牢再镇关(1 / 1)

东魏接连改元,这事儿说来有趣。 先是南兖州出了件稀罕事——有人捕获了一头巨象。 朝廷上下都把这当成了祥瑞之兆,于是改年号为“元象”。 “陛下,巨象现世,此乃天降祥瑞啊!” 一位大臣在朝堂上激动地说。 高欢捋着胡子点头:“既如此,改元‘元象’,以示庆贺。” 第二年,宫里又热闹起来。 高欢的次女被册立为皇后,朝廷忙着给她修建新宫殿。 这一来,又得改年号了。 “兴和二字如何?” 高欢问群臣。 “妙极!既昭示国运兴盛,又暗合祥和之意。” 众臣纷纷附和。 这期间,朝廷还出了几项新政。 先是禁止民间私自建寺庙,接着改革了官员选拔的“停年格”制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欢命百官在麟趾阁商议制定新法典。 “诸位爱卿,” 高欢在麟趾阁对大臣们说,“这新法务必简明实用,要让百姓易懂,官吏易行。” 大臣们日夜商议,终于定出一部新法典,取名《麟趾格》。 新法颁布那天,洛阳城张灯结彩,百姓们都在议论纷纷。 “听说这新法比旧法简明多了。” 一个卖烧饼的小贩对顾客说。 “是啊,总算不用为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发愁了。” 顾客边吃烧饼边点头。 就在这当口,高欢做了个重要决定。 他召来心腹大将侯景:“河南乃军事要地,非卿不能镇守。” 侯景抱拳应道:“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保境安民。” 于是侯景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尚书仆射,同时出任河南大行台。 这个职位可不简单,既要管理地方政务,又要随时准备防御外敌。 “记住,” 高欢送别时叮嘱道,“既要守土有责,更要随机应变。” 侯景郑重地点头:“请丞相放心,末将明白。” 适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暗地里谋划叛逃。 他本是东魏重臣,却因一场家变,彻底改变了立场。 高欢察觉异样,立刻派将领奚寿兴接管军务。 谁知高仲密竟先下手为强,直接扣押寿兴,转头投奔西魏,还把战略要地虎牢关当作见面礼献上。 其实,高仲密并非天生反骨。 他出身名门,是高敖曹的二哥,早年忠心耿耿,官拜御史中尉,以直言敢谏闻名。 可偏偏家宅不宁,夫妻反目,最终休妻。 这一休,休出大祸。 他的前妻是崔暹的妹妹。 崔暹是谁? 高澄的心腹,朝中红人! 高澄是谁? 大丞相高欢的长子,皇亲国戚,权势滔天。 崔暹记恨在心,处处刁难。 “仲密大人,您举荐的御史,恐怕不合规矩。” 崔暹冷笑。 “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崔大人何必处处针对?” 高仲密强压怒火。 “呵,规矩? 我说合规矩,才叫合规矩。” 崔暹甩袖而去。 果然,高仲密推举的人选,全被崔暹一一驳回。 高仲密愤懑难平,渐渐对朝廷失望。 另一边,崔暹的妹妹被休后,高澄亲自做媒,将她改嫁给一位显贵。 婚礼排场极大,分明是故意羞辱高仲密。 “高澄!崔暹!你们欺人太甚!” 高仲密拍案而起。 一怒之下,他决定叛逃。 扣押奚寿兴,献虎牢关,投奔西魏——这一连串动作,既是报复,也是自保。 而高澄和崔暹,依旧在邺城耀武扬威,浑然不知自己逼反了一位大将。 仲密新娶了一位继室李氏,不仅容貌出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高澄听说后,心里痒痒的,借着贺喜的名义亲自上门打量。 一见之下,果然名不虚传——李氏身段婀娜,气质非凡,在一众女眷中格外显眼。 “嫂夫人果然才貌双全,”高澄假意奉承道,“难怪仲密兄如此得意。” 李氏只是浅浅一笑,并未多言。 但这更勾起了高澄的邪念。 从此,他就像闻到腥味的猫,时刻惦记着这块“肥肉”。 这天,趁着仲密外出,高澄迫不及待地闯进高宅。 见四下无人,他一把拉住李氏的手:“嫂嫂何必如此拘谨? 今日良辰美景,不如......” “大人请自重!” 李氏猛地抽回手,脸色煞白,“若被我家老爷知道......” “知道又如何?” 高澄狞笑着逼近,“在这邺城,还没有我高澄办不成的事!” 说罢竟强行将李氏拖入内室。 事后,衣衫不整的李氏瘫坐在地上,泪如雨下。 高澄却整了整衣冠,扬长而去。 “老爷!” 管家慌慌张张地找到仲密,“家里出事了!” 仲密赶回家时,只见妻子蜷缩在角落,身上的衣裳都被撕破了。 “这个畜生!” 他气得浑身发抖,“我定要让他付出代价!”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氏抽泣着说:“夫君,我们......我们离开这里吧......” 没过多久,仲密就申请调任北豫州刺史。 临行前,他暗中联系了西魏。 恰逢高欢在朝中掀起风波,仲密索性公开投奔了西魏。 “听说仲密那小子叛逃了?” 高澄不以为然地笑道,“为了个女人,至于吗?”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背叛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说到底,仲密抛下发妻在先,如今惹出这些祸事,也是自作自受,怨不得旁人。 高欢听说仲密叛逃西魏,一查竟是崔暹办事不力所致,顿时勃然大怒。 他立即下令将崔暹押赴晋阳问斩。 崔暹吓得魂飞魄散,连夜跑到高澄府上求救:“世子救命啊! 丞相要杀我!” 高澄皱了皱眉:“父亲正在气头上,你先躲在我府里。” 他转头对心腹说:“快去请几位大人帮忙说情。” 经过多方周旋,高欢终于松口:“罢了,看在众人面上,饶他一命。” 可事情还没完。 没过几天,探子来报:“西魏封仲密为侍中司徒,宇文泰正率大军攻打虎牢,河桥南城也被围了!” 高欢拍案而起:“宇文泰欺人太甚!” 他当即点兵十万,亲自渡河迎战。 两军隔河对峙。 宇文泰见强攻不利,心生一计。 他命令士兵乘船顺流而下,准备火烧河桥。 东魏大将斛律金急中生智,对副将张亮说:“快带百艘小船拦住他们!用铁链横锁江面!” 张亮立刻行动。 士兵们将铁链钉在两岸,西魏战船被死死卡住,河桥这才保住了。 高欢渡过黄河,在邙山扎营。 他占据险要,却按兵不动。 宇文泰在燎留下粮草,打算夜袭高欢。 不料探马早已飞报高欢大营。 高欢听完哈哈大笑:“宇文泰离我们四十里,半夜赶路,人困马乏。 我们以逸待劳,正好杀他个措手不及!” 果然天刚亮,宇文泰的军队就赶到了。 东魏猛将彭乐是个急性子。 他见敌军还未列阵,立刻大喊:“弟兄们,随我冲啊!” 说罢,他带着数千精锐骑兵,如狂风般冲向敌阵。 泰军见高欢早有防备,心中已是慌乱。 更遇上骁勇善战的彭乐,只见他手执长刀,左右劈砍,刀光闪过,头颅纷纷滚落,鲜血飞溅。 泰军士兵吓得腿脚发软,纷纷掉头逃窜。 宇文泰见势不妙,也只得下令撤退。 高欢的军队见彭乐如此勇猛,士气大振,乘胜追击。 泰军溃不成军,死伤无数。 彭乐一马当先,直追到敌营前,大喝一声,纵马冲入营中。 宇文泰见营寨已破,只得弃营再逃。 西魏的几位王公大臣——临洮王元柬、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巨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还有詹事赵善等人,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彭乐生擒活捉。 宇文泰正策马狂奔,忽听背后有人高声喊道:“黑獭休走!” 这声音如雷贯耳,吓得他浑身一颤。 回头一看,只见一员大将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正是彭乐。 宇文泰强自镇定,额头上却已渗出冷汗。 “你不是大将彭乐吗?” 宇文泰故作从容地说道,声音却有些发颤,“好一个英雄豪杰,可惜......” 彭乐勒住战马,长刀一指:“可惜什么?” 宇文泰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可惜太过耿直。 你想过没有? 今日若杀了我,明日高欢还能容得下你这样的猛将吗?” 彭乐闻言一怔,手中长刀微微下垂。 “不如速回营中,” 宇文泰见状,继续说道,“我营中金银财宝无数,都归你了。 何必非要取我性命?” 彭乐眉头紧锁,心中思量:这话倒也有理。 高欢素来多疑,若真杀了宇文泰,只怕...... 想到这里,彭乐收起长刀,冷笑道:“今日且饶你一命!” 说罢调转马头,果然往泰营中寻宝去了。 宇文泰见彭乐中计,长舒一口气,急忙策马西逃,终于脱险。 彭乐带着从泰营缴获的一袋金带,兴冲冲地回到自家军营。 此时,各路将领也纷纷收兵复命,缴获的兵器铠甲堆积如山,数都数不清。 高欢坐在大帐里,正等着论功行赏,却忽然有人来报:“乐将军放跑了宇文泰!” 彭乐大步走进营帐,一边走一边高声喊道:“宇文泰那小子虽然逃了,可已经被我吓破胆了!” 高欢一听,脸色骤变,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怒喝道:“你敢骗我?!” 彭乐心里一虚,赶紧跪倒在地。 高欢一把揪住他的头发,狠狠往地上连撞三下,随后拔出佩剑,抵在乐的脖子上,厉声质问:“你私自放走黑獭,还有脸邀功? 再加上沙苑之战轻敌冒进,导致大败,该当何罪!”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彭乐额头冒汗,结结巴巴地说:“大王息怒!请再给我五千骑兵,我一定把黑獭抓回来!” 高欢冷笑:“人都放跑了,现在说这些废话有什么用?” 说完,他举起剑,作势要砍,可剑悬在半空,迟迟未落。 如此反复三次。 帐下众将早已看出高欢的心思,纷纷跪地求情,黑压压一片。 高欢这才收起怒容,重新坐下,吩咐左右:“拿三千匹绢来,压在他背上!” 侍从们搬来沉重的绢布,一匹匹堆在乐的后背。 彭乐咬牙硬撑,面不改色,连大气都不敢喘。 高欢冷冷道:“力气再大,不忠心也是白费! 今天饶你一命,但你得记住,日后必须将功赎罪!” 彭乐连连磕头:“末将一定竭尽全力,报答大王!” 高欢这才让人把绢布卸下,转手又赐给了乐,说道:“你先前冲锋陷阵的功劳,我不会抹杀。”——这一手恩威并施,真是高明。 彭乐感激涕零,拜谢退下。 第二天,高欢再次与宇文泰交战。 宇文泰亲自率领中军,大将若干惠统领右军,两路夹击高欢的部队。 高欢的军队抵挡不住,很快溃败,所有步兵都被宇文泰的军队俘虏。 高欢见大势已去,只能仓皇向东逃窜。 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七个随从。 然而,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都督尉兴庆勒马停下,转头对高欢喊道:“大王快走! 我腰间还有一百支箭,足够杀敌百人!” 高欢知道情况危急,咬牙道:“兴庆,你……” “别犹豫了!” 兴庆打断他,目光坚定,“我来断后!” 高欢不再多言,狠狠一甩马鞭,纵马狂奔。 兴庆独自调转马头,横刀立马,挡在追兵面前。 追兵如潮水般涌来,兴庆张弓搭箭,一箭一个,接连射倒数人。 敌人一时不敢上前,但箭矢终究有限。 “他没箭了!杀了他!” 敌兵大喊着冲来。 兴庆拔出佩刀,怒吼一声,冲入敌阵。 他左劈右砍,连斩数人,但终究寡不敌众。 最终,他力竭倒下,血染沙场。 而高欢,已趁此机会逃出生天。 宇文泰料定高欢逃得不远,立刻又召集了三千精锐,让他们手持短兵器,派贺拔胜担任主将,再次追击高欢。 贺拔胜和高欢本是旧识,此刻他手握长槊,一马当先,终于追上高欢。 高欢回头一看,见是贺拔胜,吓得猛抽马鞭,拼命逃窜。 贺拔胜带着十三名亲骑紧追不舍,一口气追出数里。 眼看槊尖几乎要刺到高欢的马尾,他厉声喝道:“贺六浑! 今日落在贺拔破胡手里,你必死无疑!” 高欢一听,魂飞魄散,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贺拔胜正要一槊刺下,谁知他的战马突然前蹄一软,也把他掀翻在地。 原来,东魏大将段韶正好赶来救援,见高欢命悬一线,立刻张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贺拔胜的马。 贺拔胜翻身跃起,可段韶已经冲到跟前,一把拉起高欢,扶他上马,向东疾驰而去。 贺拔胜咬牙换马再追,不料半路又杀出东魏河州刺史刘洪徽,率兵拦截。 刘洪徽连发两箭,射死了贺拔胜的两名随从。 贺拔胜眼看高欢越逃越远,知道今日杀不了他,只得仰天长叹:“今日未带弓箭,难道真是天意?” 说来也巧,宇文泰遇上彭乐,高欢遇上贺拔胜,两人都差点丧命,却都侥幸逃脱。 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贺拔胜无奈,只得率领骑兵,掉头西归。 东魏骑兵虽经苦战,却仍有再战之力。 耿令贵将军重整队伍,大喝一声:“随我杀回去!” 他率先冲入敌阵,刀光闪烁,西魏士兵措手不及,纷纷倒下。 西魏将士本以为胜券在握,哪想到东魏竟杀了个回马枪? 一时间,阵脚大乱。 赵贵等将领拼命喝止:“稳住!别退!” 可士兵们已被杀得心惊胆战,纷纷溃逃。 宇文泰见状,亲自提刀迎战。 然而东魏兵越聚越多,攻势如潮。 他咬牙挥刀,连斩数人,可终究寡不敌众。 眼看局势不妙,他只得咬牙下令:“撤!” 东魏兵见西魏败退,士气大振,紧追不舍。 就在危急时刻,独孤信、于谨率残兵从侧翼杀出,高喊:“杀敌!杀敌!” 东魏追兵猝不及防,一时迟疑。 西魏军这才稳住阵型,且战且退。 若干惠见状,立即下令:“鸣角收兵!” 号角声起,东魏兵也不敢贸然追击,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缓缓退去。 这一战,东魏虽占上风,可西魏终究未遭全歼。 双方各自收兵,战场重归寂静。 宇文泰率军进入关中,在渭水北岸安营扎寨。 高欢的东魏大军则推进至陕城,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宇文泰派大将达奚武据险防守。 东魏这边,行台郎中封子绘急匆匆找到高欢,拱手进言:“大将军,统一东西魏的时机就在今日! 当年魏太祖拿下汉中后,若乘胜追击,早就平定巴蜀了。 可惜一念迟疑,终成遗憾。请大将军当机立断!” 高欢摸着胡须点头:“先生说得有理。” 他随即召集众将商议。 帐内灯火通明,将领们却各执一词。 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将站出来说:“大将军,眼下春荒时节,田野里连青草都难觅。 我军粮草不济,士兵和马匹都瘦弱不堪,实在不宜长途追击啊!”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是啊,不如暂且退兵。” “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 高欢环视众人,沉吟良久。 他想起封子绘的劝谏,又看看疲惫的将士,终于拍案决定:“传令三军,即刻东归!” 但转头又对侯景下令:“你率部收复虎牢关,务必守住要道。” 侯景抱拳应诺:“末将遵命!” 夜色中,东魏大军开始拔营。 火把连成一条蜿蜒的长龙,渐渐消失在东方。 渭水北岸的宇文泰军帐中,探马正飞报敌情:“报——高欢大军已撤退!” 宇文泰抚掌大笑:“天助我也!” 随即又皱眉沉思,“不过侯景此人不可小觑......”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喜欢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 苗疆往事 修真与末世:外挂总是倒贴大师兄 百锻成仙 【奇术师的因果律兵器】 拥有两大神通的我,长生是必然的 轮回之歌 废材老祖请留步 认亲失败去修仙 炼神还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