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范穿着一身白衣,坐着小轿子,摇摇晃晃地来到了城南的临沧观。 他站在那儿,东张西望,仔细打量着四周的地形。 身边跟着的保镖,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十几个人。 这时,有两个人走过来,说想要投降。 休范招手让他们过来,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黄回走上前,假意说道:“我希望拥立休范为宋主。” 休范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哦?当真?” 黄回接着说:“但有个条件,就是得让您签个信任协议,表示大家是一条心。” 休范心里乐开了花,连忙答应:“好啊!我马上派我的两个儿子,德宣和德嗣,去道成那儿当人质,这样他总能信了吧。” 说完,他就招呼两个儿子,让他们赶紧去道成的营地。 自己身边就留了黄回和张敬儿两个人伺候着。 他手下的那些亲信,像李桓、钟爽他们都说这事儿不靠谱,可休范就是听不进去。 他径直回到船上,往那儿一坐,就开始摆酒席,喝起酒来。 他把军队里的事儿,全都交给了前锋将杜黑骡去管。 这边休范喝得正高兴呢,那边他的两个儿子,德宣和德嗣,已经到了道成的营地。 他们哪知道,自己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道成一看兄弟俩来了,心里冷笑一声,暗想:这休范还真是天真,以为派两个儿子来就能让我相信他? 他表面上装得挺客气,实际上心里早就盘算好了。 没过多久,道成就下令,把德宣和德嗣给斩了。 这事儿干得干净利落,外面一点风声都没漏。 黄回和张敬儿反过来撺掇着休范去江边游玩,一边游荡,一边喝酒。 到了傍晚,休范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但还是不停地要酒喝。 他身边的人,有的忙着去取酒,有的忙着去拿菜。 黄回瞅准了这个空当,用眼神示意张敬儿。 张敬儿心领神会,悄悄溜到休范身后,一把抽出他腰间的佩刀。 休范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不对劲,刚想回头看看是怎么回事,那刀锋已经闪电般地刺了过来。 只听休范一声惨叫,身子和脑袋就分了家。 休范身边的人都吓得四散而逃,张敬儿提着休范的脑袋,和黄回一起跳到岸上,骑着马飞快地奔回新亭去报功。 萧道成听到消息,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派队长陈灵宝去京城传信。 陈灵宝拿着休范的脑袋出了城,正巧碰上杜黑骡率领兵马攻过来,一时间过不去。 他没办法,只好把休范的脑袋扔进了水里,好不容易才溜进了京城。 他一到京城,就大喊大叫地说:“大坏蛋已经被干掉了!” 可是,满朝的文武大臣看着他空着手,没什么凭证,都不敢轻易相信。 不过,他们还是给萧道成加了个平南将军的头衔。 萧道成以为叛军没了头头,肯定会不战而溃。 于是就在射堂里检查军士,从容不迫地安排着事情。 没想到,这时候司空主簿萧惠朗竟然带着几十个敢死队员,猛地攻进了射堂。 萧道成一看,心里慌了神,连忙骑上马,指挥着兵马跟萧惠朗的人打起来。 “快,快上!别让他们冲进来!”萧道成一边喊着,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兵器。 士兵们也都奋勇向前,跟萧惠朗的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 萧惠朗的人虽然勇猛,但毕竟人数不多,渐渐地就有些支撑不住了。 “哼,想跟我斗,你们还差得远呢!” 萧道成一边打,一边得意地想。 经过一番激战,萧道成终于杀退了萧惠朗,保住了射堂,也保住了整个城垒。 原来,惠朗的姐姐是休范的妃子,所以她暗地里和叛军勾结,打算在城里做内应。 惠朗战败逃跑了。 这时候杜黑骡正带着兵马猛攻过来,势头猛得很。 多亏道成指挥士兵拼死抵抗,这才勉强撑得住。 从下午一直打到天亮,箭如雨下,石头乱飞。 天上又下起了大雨,战鼓和号角声都听不见了。 将士们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马也又饿又累,到处乱撞乱叫,一整夜都没消停。 可道成手里举着蜡烛,大声呵斥:“说谁要是乱跑就砍头。” 这么一来,吵闹声才慢慢变小了。 杜黑骡还不知道休范已经死了的消息,还在那儿拼命打仗。 突然,他听说丁文豪已经打败了守台城的军队,正朝着朱雀桁进发呢。 于是,他也顾不上新亭了,赶紧带着人马往朱雀桁赶。 这时候,右军将军王道隆正带着羽林的精锐部队,在朱雀门里面驻扎着。 他猛然听说叛军大举来攻,急忙叫刘勔来帮忙守城。 刘勔骑着马飞快地赶到朱雀门,下令拆掉朱雀桁,想阻断叛军的去路。 王道隆一听就火了,说:“贼人来了,咱们应该出兵猛击,怎么能拆桥示弱呢?”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勔一听,也不敢再多说了,赶紧带着士兵出战。 他们刚过桥南边,还没来得及排好阵势,杜黑骡就指挥着人马冲过来了。 他和丁文豪一起,左右夹攻。 刘勔顾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最后竟然战死沙场了。 王道隆一听刘勔死了,吓得慌忙逃跑,结果被杜黑骡追上,一刀就给杀了。 这真是害人终害己啊。 张永、沈怀明也接到了败报,都扔下地盘不管了,逃回宫里去了。 抚军长史褚澄竟然打开东府门,把叛军迎了进来。 叛军把安成王给劫持了,让他住在东府里。 他们还假传休范的命令说:“安成王本来就是我的儿子,你们谁也不许侵犯他!” 这时候,中书舍人孙千龄也在宫里呢。 他想,这叛军都打进城里来了,我再抵抗也没用啊。 于是,他就打开承明门,出去投降了。 再说皇太后王氏和皇太妃陈氏,眼瞅着国库里的钱财用光了,心里非常着急。 没办法,她们只能把宫里的金银宝贝拿出来,当作军功奖赏,希望将士们能齐心协力,一起抵抗叛贼。 这时候,外面的叛军也听到了一个消息,说他们的头头刘休范已经死了。 这下子,叛军们心里就松懈了不少。 丁文豪这家伙,却在这个时候大声嚷嚷起来:“哼,我丁文豪难道就不能平定天下吗? 何必要靠桂阳王那个名头!” 他这么一说,许公舆还跟着起哄,假装说桂阳王已经进了新亭。 这一下子,将士们都慌了神。 好多人都跑到新亭的营垒那边,递上名片求见,人数多达上千。 这时候,萧道成站了出来。 他登上北城楼,对下面的将士们说:“刘休范父子俩,已经被我们处死了,尸体就扔在南冈下面。 我,就是萧平南,你们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别自己误了自己!” 说完,他就把那些人递上来的名片,在城楼上烧了个精光。 他说:“你们的名片,我都烧了。 现在不用害怕了,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吧。” 这一招还真管用,将士们一下子就散了。 萧道成又派了陈显达、张敬儿他们带兵进宫守卫。 袁粲这时候也站了出来。 他对着众将慷慨激昂地说:“现在叛贼已经逼到家门口了,可大家的心还这么散,这怎么能保得住国家呢? 我受先帝的托付,却没能安邦定国,我怎么对得起先帝啊? 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为了国家去死,报答先帝的恩情!” 说完,他就披上盔甲,骑上马,一马当先地冲了出去。 众将也被他的精神感动了,纷纷跟着他一起冲。 说来也巧,这时候陈显达他们也赶到了。 大家一合计,决定一起攻打杜黑骡。 两军一交战,那场面别提多激烈了。 流箭飞来飞去,一不小心,一支箭就射中了陈显达的眼睛。 陈显达忍痛拔箭继续打。 大家看他这么拼命,也都豁出去了,终于把杜黑骡给打跑了。 杜黑骡一路败退,退到了宣阳门,和丁文豪的军队会合了。 这时候,他们还有一万多人呢。 不过,张敬儿可没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萧道成就带着大军出发了,一战就把叛军给击溃了。 杜黑骡被杀,丁文豪也败走。 东府也被咱们收回来了,那些叛党都被平息了。 萧道成领着得胜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回都城。 一路上,老百姓都挤在道路两边,争着看这位大英雄。 大家齐声高喊:“保住我们国家,全靠萧大将军了!” 这场面,明摆着是为萧道成以后取代宋朝铺路呢。 进了皇宫,萧道成赶紧和袁粲、褚渊、刘秉几位大臣碰头。 他们一合计,决定写辞职报告,说是要引咎辞职。 其实啊,这不过是走走过场。 报告递上去,皇帝哪会答应,反而给萧道成升了官,让他当中领军,还兼着南兖州刺史,负责守卫建康。 这下,萧道成和袁粲、褚渊、刘秉成了都城里最风光的人物,大家称他们为“四贵”,轮流进宫值班,处理国家大事。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两年就过去了。 荆襄都督沈攸之在那时的威望高得很。 萧道成心里不踏实,怕他哪天闹出点事儿来。 他就特意派了张敬儿去当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同时,他还把世子赜派到郢州帮忙,就是为了防备沈攸之。 不过沈攸之那边倒是没啥动静,反倒是京口那边先乱起来了。 京口的乱子跟建平王景素有关。 那时候,景素是南徐州刺史,他是文帝义隆的孙子,故尚书令宣简王弘的大儿子。 弘是文帝的第七个儿子。 宣简王弘喜欢文学,又尊重士人,名声越来越好。 偏偏那时候的宋主昱,行事凶狠又荒唐。 朝廷里外很多人都看好景素,私下里流言蜚语也不少。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运长、阮佃夫这些人,心里打着小算盘,想辅佐年幼的皇帝,不愿意让年长的景素继位。 于是,他们就暗地里撺掇防合将军王季符,诬陷景素谋反,这样他们就有借口出兵讨伐了。 袁粲听了这事儿,皱着眉头说:“这明摆着是诬陷,景素怎么可能谋反呢?” 萧道成也点点头说:“咱们得查清楚,不能让人冤枉了景素。” 他们一查,果然发现是王季符被人收买了,故意诬陷景素。 萧道成和袁粲赶紧把这事儿告诉了皇帝,帮景素把事儿摆平了,拦住了出兵的念头。 景素呢,也赶紧派世子延龄进京去说明情况。 可是,杨运长、阮佃夫这些人还不死心,又剥夺了景素征北将军的职位。 景素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觉得太不公平了。 这天,景素把黄回叫到一边,低声说:“黄将军,你看看我现在的处境,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他们这么欺负我,我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黄回皱了皱眉头说:“王爷,您说得对。 他们这么过分,咱们得想个办法。 不过,这事儿得小心谋划,不能走漏了风声。” 景素点点头说:“我已经跟垣祗祖通过信了,他也觉得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咱们得找个合适的时机,一起行动。” 黄回听了,眼里闪过一丝决然说:“王爷,您放心。我黄回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也懂得忠肝义胆。 您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咱们一起,一定能闯出一片天来。” 就这样,景素、黄回和垣祗祖开始秘密筹划,准备反击。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喜欢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