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鹿安等人紧赶慢跑地终于来到了第一道壕沟前,张文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自己的老搭档张发,心中早已清楚。
张鹿安悲伤的说道:“张发他为救我们,牺牲了……你抓紧做好准备,让民工先行撤退,掩护火器队渡过壕沟,在护墙后面射击敌人。”
张文心里有所准备,只是回复了一句:知道了。
然后就下去准备了。
眼看着三队火器队陆续退入护墙以内,并且重新上铅弹和火药,做好了再次射击的准备,张文也安排人把木板抽掉。
如果从天上看下去,可以看到壕沟内插满了各种断掉的长矛和断刀,矛尖和刀口都是朝上的。
此时张鹿安才算略感心安,急忙询问潘铁锤怎么回事,潘铁锤简要的说道:
就是牟国俊逼迫牟大元增援,牟大元最后妥协,派出了一百五十名火枪手,让潘铁锤带着上前线支援,他则和牟国俊一起,带上四艘船,准备先行淮河北岸找牟文绶理论清楚。
张鹿安带着潘铁柱、潘铁锤和牟国卿,就继续往后赶去,很快又看到了一道壕沟,里面有上千名青少年和壮妇人在不停的挖、清理、倒土、堆放、夯实,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刘佐临很快跑过来报告,第二条壕沟还有一刻钟就可以完全挖好,后面的第三条和第四条也在挖掘当中,剩下的距离不够了,最后的战场当在水寨,刘体仁已经在水寨组织有力之人进行整修工事。
张鹿安心中对刘体仁和刘佐临时更加的满意了,太顶用了,当即嘱托刘佐临,吩咐张文那边不要强拼,以保护好自己为前提,最大可能迟滞敌人通过的时间,第一道壕沟一定至少要坚持两个时辰以上,另一方面将凡是能够搜索到的火药,尽可能给提前搬到护墙后面,以便火器队使用。
张鹿安还想继续去水寨看看,牟国卿却拒绝同行了,说道:
“弟弟他们已经回淮北了,这支一百五十人的火器队还是由我来带吧,我比较有经验。”
张鹿安心里当然觉得好,毕竟他也怕张文一个指挥不灵,到时候严重耽误事。于是点头说道:“那就拜托国卿大哥了,但是你记得一定保护好自己。铁柱,你跟着牟将军,保护他的安全。”
牟国卿却直接拒绝了潘铁柱的保护,孤身一人返回到了第一道壕沟边。
张鹿安看着四道壕沟和一座水寨在紧张的施工中,工地上有数千人同时在劳作,不禁感叹一声:果然还是得依靠群众,人多力量大。
张鹿安见到刘体仁后问道:“公勇先生,佐临说现在你一边在组织建设,一边在组织人员上船,真的辛苦你了。孟大海怎么说?这么多人,一趟够吗?”
“这才是问题所在,孟大海说,原来以为最多四万人,完全没有预料到这边竟然有将近五万名老弱妇孺,恐怕运力远远不够,而且这么多人到正阳关那边,咱们也根本养不起。我也已经写信给三叔了,让他想办法在颍州那边筹粮,可是你知道的,我们那边也遭了兵灾,恐怕数量也是极其有限。”刘体仁说道。
他的三叔是刘廷桂,目前正在正阳关协助已经受伤的陈新薄主持政务。
“这么说的话,咱们要么用水营多运几次,要么就得一部分人走陆路了?”
“是这个意思,但是就怕流寇不给咱们足够的时间啊。保险起见的话,还是先让那些身体衰弱的幼儿、老人、怀孕的妇女等先行上船,粮食先行上船,比较强壮的青少年和壮妇留在后面,准备从陆路回家。”
张鹿安点头同意:“也只好如此了。”
另一边的牟国俊、牟大元等人回到了淮北,牟国俊向牟文绶详细述说了前后经过,牟文绶听后,首先还是维护牟大元的面子,严厉地批评了牟国俊,下令将牟国俊关三天反省。
但是批评过后,牟文绶也说道:“我还真的是小看了张鹿安那个小毛孩子,年纪小,果然还是更加善良一点,懂得悲天悯人。我辈岂能落后?中军,派人向朱大人汇报:
我部得知张一川老营位置,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已着仲子国栋统领精骑三千于淮河北岸巡视,监视流寇;职已整备大部,择机渡河,旨在一举歼灭张一川所部……”
牟国栋是牟文绶的次子,时任凤泗前营游击一职,是牟家军中的一员悍将。
其实牟文绶的长子牟国玺才是真正具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前年战没于登州之役。
(本章完)喜欢明末之白衣天子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