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发并没有去查那个士绅,到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王捕头顶着秦时镜不善的眼神,到了陈吉发这里,低声下四的求见。 陈吉发等的就是他。 想必,昨天晚上这帮地头蛇已经商量出了一个结果。 开头,王捕头先问了个问题。 “大人真有把握扳倒布政使司的大员吗?” “没把握。”陈吉发坦诚相告,“甚至不敢保证朝廷真的会查这件事。但本官可以保证这些赚了差价的胥吏不会受到牵连。如果你们感受到威胁,就同我说,我会保障你们的安全。” 王捕头有些失望。 不过,这个结果好过两败俱伤。 “本地的胥吏只想过安稳日子,但过境的上官都需要政绩。鲁信春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但确实是上面的人捅出来的窟窿,让本地的士绅帮着补了。为了弥补这些人的损失,才想了这么个办法。” “什么款项?” “修河渠的银子。” “你说……”陈吉发有些难以接受,“是高知府?!” “窟窿是他弄出来的,但知府只要政绩,钱粮并非他关心的事情。秦同知为大人分忧,也是为了中饱私囊,总共变现五万二千两,河渠缺口三万两,还有二万二千两,秦同知分了五千两,其余士绅胥吏分了一万七千两。” 陈吉发叹息一声。 这时代没有地税,只有国税。 地方修路铺桥,大都是用捐款的方式来进行。 但捐款这玩意儿吧,还得羊毛出在羊身上。 士绅们不能白捐钱,你既然找士绅搞了政绩款,那么士绅搜刮地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纳捐的基本套路就是,士绅先出三分,百姓出七分,到时候交给朝廷一半,剩下一半,士绅分成。 里外里,那些带头的士绅都赚了钱。 通常情况下,这种做法不会引起官司。 但由于这次的羊毛撸到了一个人身上,所以出现了点问题。 而且,濮阳县的胥吏士绅显然没分到钱,所以那位县令的初审,实际上是在向府里示威。 “这件事,秦同知打算怎么收尾?” “秦大人会与濮阳县令好好谈一次。昨晚,末吏同几个老兄弟也商量了,返给徐家那小子三千两银子,将这件事了结掉。大人若同意,这点心意您就拿去添些过冬的炭火。” 王捕头说着,递上一千两的银票。 对于一个县里的胥吏来说,这可是大手笔。 不过,考虑到他身后的那些士绅,也就不足为奇。 陈吉发摆了摆手,对他说: “我不要钱,这件事我同意私下解决,就此结案。但是有关卷宗,我会单独封存。对你们的要求就一个,支持本地农会、商会的建设。” 王捕头有些惊讶,难以理解陈吉发的决断。 “你去吧。另外,这件事你们同秦时镜说了吗?” “没有、没有。您同意了,我们才敢跟同知大人报。不然他老人家操心,怕是很多事更被动了。” “嗯,那就不要报了。你且去吧。” 王捕头拱手准备离开,陈吉发见他没拿走那张银票,叫住他。 “等等,银票拿走。你要慢慢适应我的做事风格,说了不要银子,就是不要银子。说了让你们配合我,那么,不配合的结果就很严重。很快您就会知道了。” 王捕头心中惴惴,但还是将银票拿走了。 出了值房,他看见推官带来的那个年轻捕快正在同姚昌华说话。 老姚看起来也很紧张,见他出来,一脸的关切。 “咋样?” “你家官爷,你自己去问。” “诶,老王?!” “结案了。”王捕头无奈回头,“这事儿别再提了。” 两位本地胥吏说话的功夫,赵坤兴进了陈吉发的值房。 “把这封信连夜送到京城,麻烦坤兴哥亲自跑一趟。让熊庆芳找个御史,弹劾张其平御下不严,高凤翔为求政绩,劳民伤财。此事千万保密。” 做这样的事,其实陈吉发是有些心理负担的。 毕竟,高凤翔是个很开明的官员,对他也多有支持,还能够接受合作社的各种学说,十分难能可贵。 但这件事是个非常好的契机,他不想放弃。 而且,高凤翔在这件事里,也的确有处事不当的责任。 如果今后两人再有其他方面的合作,多多补偿吧。 处理完这件事,陈吉发还未来得及歇口气,就等来了找晦气的季闻道。 那人毫不客气,直接到租住的院子,让刘氏给他倒茶,然后坐在屋檐下边喝茶,边观察蒙古主仆三人。 这番举动自然是冒犯了贵人,伊勒德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如果不是陈吉发回来的早,估计已经将那个没礼貌的小子扔出去了。 “嘿!小子!”季闻道见陈吉发回来,主动打招呼,“你这里不错呀,舒适美满,工作轻松,就问你,天天弄些线索来支使本官,你心里有愧无愧?” “毫无愧疚,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民。”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噗!” 季闻道一口茶喷出来,总感觉怎么总是觉得这小子欠揍呢,和京城那帮遛鸟斗鸡的纨绔一个腔调。 “得,说不过你。来活了,经请示你恩师卢中丞,准备去掀了大同镇的台子。但本官手里只有两个档头,得找你借点人。” “啥意思?我哪里有人可以借你?” “别装了,卢中丞都和本官说了,你有二百家丁,勇猛异常。放心,江夏本官去过的,二百人不会算你造反。” 陈吉发有些无奈:“什么叫家丁?那是镖会的镖师,也不是我的,是家中亲戚的。” “都一样。借来用用。” “不在身边。” “在哪?你写个东西,本官亲自去调人。” “不如你写个东西,咱俩一起去吧。正好,我也有事要去北面一趟。有你的面子,我就不用请假了。” 得,又被这小子利用一回。 怎么总感觉弄不过他的样子? 事已至此,季闻道又是自己送上门的,于是只好写了个协查令,请陈吉发协助调查重要案件,离开辖区一个月。 锦衣卫的协查令没人敢怠慢,甚至消息到了王捕头耳朵里,他连连庆幸自己选对了人。 这般手眼通天的人物,要是选错了,真就像他说的那般,直接不用干了,说不定性命都有危险。 陈吉发不管这些大名土着如何想,他带着季闻道、郑红绫,以及淑济主仆,先到了晋中县。 为方便行事,几人都是便装,路过府县,都是季闻道通过暗线联络当地的档头放行,官府都不知道这些人的行踪。 陈吉发特别羡慕这点,特务系统的这份便利,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事。 晋中的商会如今已经进入正轨,王珏也回到江夏继续工作,吴成道的工作走上了正轨,王珏的父亲,五爷王登兴辅助他联络山西本地的关系。 见到陈吉发,吴成道自然是非常热情,汇报了这边工作的情况。 如今通过“以武德服人”的方式,合作社商会很快统合了晋中的几家马帮,成为了当地一霸,薛虎的重骑兵也进行了扩编,除了二百核心成员和五十蒙古人之外,还有六百多本地仆从军。 现在,护镖、火并都交给仆从军,蒙古人负责督战,核心成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 此外,通过借贷租种等方式,玉米在山西推广很快,现在是九月,夏末播种的玉米已经抽穗,大概一个月后就能收获了。 这东西耐旱,产量非常高,只要一季收获,山西的饥荒就能大幅度的缓解。 薛虎见到郑红绫,非要拉着切磋,也就是这时候,季闻道才真正看清陈吉发身边这位鬼面保镖的实力。 简而言之,能杀穿他的两个档头。 太他么的猛了! 不过,这也让他对这次卧底行动信心倍增。 陈吉发将淑济交给蒙古骑兵,同她告别。 如今北方战事结束,她也要回去召回部族。 为了帮助她尽快回复实力,陈吉发建议她扩大到晋中县来“实训”的族人规模,同时给她提供了大量的铠甲兵器,用于交换战马。 季闻道自然看到了陈吉发的这些举动,开心的很。 接触久了,这小子总算露出了马脚,就铠甲换马这件事,便可以参他一本。 哼,敢威胁参老子?先参死你再说! 从晋中将二百重骑兵带出来,装扮成马帮北上,进了大同地界,就化整为零,分散开来。 此时已经是九月初,距离卢象升预定的巡视大同的时间不到十天。 因为缺额严重,这段时间大同镇到处招募有军旅经验的壮丁,所以,混入营地并不是太大问题,唯一问题是,郑红绫是个女的,她进不去。 最强战力进不去,季闻道心里很慌。 “没事,有我呢。”陈吉发只是笑。 最终,二百重骑和一百二锦衣卫,混进去的只有一百七十人,刚刚一半点多一点。 他们不得不修改了计划,外面的人由郑红绫带领,负责盯住王朴的家人和主要手下。 临时的军营条件很差,季闻道从小到大没吃过这种苦,才三天就已经神经衰弱。 不过,陈吉发倒是无所谓,他身体强悍,而且论吃苦,他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吃了太多的苦,无所谓了。 好在卢象升总算是来了。喜欢明末争雄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争雄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