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令人发指!”豪格怒道:
“既然如此,那么我大清大不了再次南征!”
“让扬州十日重演!”
“这一次不仅是扬州的盐商。”
“整个江南的士绅和豪商。”
“咱大清都要杀上一遍。”
“好让这些无耻的尼堪们知道知道厉害!”
此言一出,大批满洲贵族纷纷附和起来。
上一次多铎屠城扬州,用无数盐商的人头令整个江南几乎是不战而降。
而今,当听闻江南士绅如此有钱。
但却这样对待咱大清后。
豪格等人的怒火也是被彻底点燃了!
所以对于钱谦益等人!
杀杀杀杀杀杀杀!
便是豪格等头脑简单的满洲贵族对江南士绅的解决方案。
而代善也是扶着额头道:
“本王倒是知道崇祯当年有多难了。”
“昔日的大明九边,到处欠饷,处处乏粮。”
“其中宣府等地的明军,甚至就连裤子都穿不起。”
“只能再大冬天里裸着屁股为大明守边。”
“而江南地区的士绅却是风雪月,醉生梦死。”
“大明如此,焉能不被李闯和我大清所灭!”
“只是想不到,不过三年时间。”
“现在竟然轮到我大清来和江南士绅周旋了。”
“六百万,呵呵,可怜兮兮的六百万!”
“原本本王要以为是江南力竭了。”
“那曾想竟然是钱谦益这帮人把本王当成傻子来糊弄了!”
“若是我大清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势。”
“本王当提兵十万,血洗三吴尔!”
多尔衮闻言也是恨恨道:“诸位,我大清先来对付闯贼!”
“待闯贼覆灭后,江南之地本王必将用宝刀,来为了大清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来!”
满洲王公们你一言我一言,都是对江南士绅的咬牙切齿。
只不过在多尔衮和代善的力主下。
对江南动刀兵的提案最终没有通过。
毕竟这两人又不傻。
满清如今这样,其内部已经是经不起这么一场的风波。
“江南士绅尸位素餐,其蠢如猪!”
“在李闯大敌当前的现在,竟然对区区六百万的钱粮吝啬至此!”
“不过为了大清考虑,本王却还得继续和钱谦益周旋!”
“既然如此,本王要求加征的四百万金银我大清就不要了。”
“只要钱谦益等人能够将两百万石米粮送来即可!”
“不过秋后还需要时日,而我大清却是需要发动对陕甘闯贼的反击。”
“所以我大清当让钱谦益等人现在便送两百万石的陈米北上。”
“好用作包衣军收复陕甘的军资!”多尔衮缓缓开口。
最终代表满清宣布了对江南士绅等人的底线。
满清废除剃发令的圣旨,需要钱谦益等人用两百万石陈粮来换。
这也是多尔衮现在的苦涩之处。
此时此刻,满清虽然还坐拥大半天下。
甚至就连军饷还是筹措不少。
但在北方,多尔衮手中实在是已经没有粮食了。
毕竟金银这种东西好筹措。
多尔衮就算是把范文斗这些晋商给宰了。
都能够扒拉出千儿八百万的。
可在粮食方面。
多尔衮实在是没辙啊!
两百万的金银,满清甚至在北京募捐一下。
代善这些人一人十万八万的便也就齐了。
但两百万石的粮食。
现在就算多尔衮豁出老命,都特么无法在北方筹措了。
所以也只能向钱谦益等人要了。
然而就在多尔衮退步后。
钱谦益等人看着两百万石粮食的价码。
却又一个个地支棱起来了。
“洪经略,江南地区的夏粮不多,而秋收还需时日。”
“摄政王在须臾之间便要两百万石粮食。”
“江南竭尽全力,每年能供应的秋粮亦不过区区四百万!”
“老夫和群贤一时半会得上那去弄这么多粮食啊!”
钱谦益等人戴着一顶假发,没什么好气道。
此时此刻,这些江南士绅的代表在初步试探满清后。
笃定多尔衮不会因为蓄发为在江南大动刀兵的钱谦益等人。
早已经尽数剪断了。
而在江南民间,也是上行下效,纷纷开始蓄发易服。
满清的剃发令在江南已经形同虚设了。
既然如此,钱谦益等人辫子都已经剪了。
该办的事情都应该办了。
满清的这道圣旨也在了局势的变化下变得不再重要了。
所以仅仅是为了一个名头。
让钱谦益等人掏两百万石粮食,这怎么可能?
现在的粮食多金贵啊!
这两百万要是运到中原之地。
按照斗米数金的价格。
钱谦益等人不得赚翻?
现在在大灾之后的河南。
一升小米都一个黄大闺女呢!
放着好好的钱不赚。
去千里迢迢给多尔衮运粮。
钱谦益他们这是傻了吗?
洪承畴看着衮衮诸公们的姿态,顿时就头疼无比。
这帮人在大明朝时就已经是吝啬无比。
原本满清入关后,靠着八旗兵的刀子。
这些人已经安分不少了。
可在现在,随着八旗兵主力的覆灭以及江南团练的编练。
钱谦益等人对待大清又和对待大明一样!
一想到此处,洪承畴便在心中苦笑一声。
“若不是老夫和李闯旧怨太深。”
“老夫才不在江南干这份苦差事呢!”
在心中感慨后,洪承畴对钱谦益开口道:
“老宗伯,朝廷已经退步,诸位还想如何啊?”
“这两百万石粮食又不是给摄政王他们享受用的。”
“而是为了陕甘的战事!”
“如今在闯贼打通汉水之前。”
“我大清不能收复陕甘。”
“那么在西北之贼的威胁下。”
“朝廷的兵马又怎能力保江南呢?”
“等到明年,李自成只需遣一军驻守西北。”
“摄政王在北方的所有兵马便是不能南下。”
“而缺少了北方边兵。”
“老宗伯难道认为靠着江南地区的几万绿营已经你们只能守城的团练。”
“就能够挡住闯贼的数十万兵马不成?”
洪承畴苦口婆心道:“诸位,我大清和你们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时此刻,北方各地多精兵,江南之地多钱粮。”
“若是江南之粮不能供养北方边兵。”
“我大清又如何能够拉起一支大军,在李闯面前护住江南啊!”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