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德浑先发制人。由于任德功部已经在河东驻扎数月,在多尔衮的督促下制造了大批船只和木筏。
三万余清军不待休整便纷纷登上船只和木筏。
浩浩荡荡发起了渡河强攻。
“大炮准备,开炮!”
蒲津渡口西岸,郭君镇大喝一声。
顺军火炮对着黄河中的清军渡船发起了炮击。
一门门大炮发出怒火,一颗颗炮弹打进黄河之中。
一朵朵浪溅起。
打头阵的绿营兵们当即就翻了好几船。
但是顺军火炮数量有限,而清军渡船、竹筏无数。
面对密密麻麻的清军渡船,大顺军的炮火实在是无能为力。
在付出百余名绿营兵后。
第一船清军渡船靠岸,船上的绿营兵们涉水争先。
拿起自己的武器迅速登上了河岸。
但是就在此时,一股五十人规模的大顺军骑兵呼啸而来,迅速冲垮了这股清军。
一船船的清军相继登陆。
郭君镇指挥大顺军,以步兵为前驱填线,以骑兵为后队机动。
六千大顺军以及助战的数千义军竭力抵抗。
砍杀了数以百计的登陆清军。
死死地守住了至关重要的蒲津渡口。
但是以六千能战之兵防御三万六千名清军。
六倍的兵力差距让郭君镇部渐渐地乏力了起来。
在清军多次强攻失利后。
勒克德浑派出几支清军小部队。
从蒲津渡口的南北两侧分别冒险渡河。
除了蒲津渡口,以及北边的龙门渡口外。
其余的黄河河段或水流太急,或两岸不平,都不适合大规模部队渡河。
只是小股清军依旧能够冒险而渡。
很快,几支清军的小部队冒险渡河后。
迅速集结从南北两侧分别对防守蒲津渡口和大顺军发起进攻。
郭君镇兵力单薄,面对如此局势也只能长叹一声。
随即指挥下大顺军撤退。
连身后的朝邑县城都不敢守,直接退回了同州。
蒲津渡口遂为清军所占。
勒克德浑部全数渡河。
并占据了朝邑,立下了大营。
一天后,张能带着五千骑兵渡过了渭水,逼近蒲坂一带。
但是此时此刻,清军大队已经渡河。
张能不敢挑衅,于是便指挥部队同样退守同州。
和郭君镇互为犄角,试图拦截勒克德浑部。
与此同时,多铎指挥清军猛攻金徒关。
一日间,督促绿营残兵猛冲十余次,竭尽全力地拖住高一功的兵马。
在岌岌可危的形势下。
高一功即便遭到猛攻,亦用义军填充防线。
而后释放了一万步卒让马重僖统领驰援河东方向。
而李过此言也已经迅速做出了决断。
在勒克德浑成功渡河的同一天,统率五万余大军从陕北南下。
准备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先收拾了勒克德浑这个还未曾谋面的冤家!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