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3章 收复潼关
赵良栋看着一群逼宫的部下,整个人都愤愤不平起来。
“尔等食我大清的俸禄,吃我大清的粮饷。”
“结果闯贼一来竟然如此!”
“你们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咱大清并非没有人效忠,也并非没有汉人效忠。
尚可喜这些老牌的汉将,孟乔芳这些老牌的督抚,便是咱大清的忠良。
而在入关之后的汉人中。
也有不少人自感自己深受咱大清的厚恩,能够为咱大清赴死啊。
降将之中的徐勇、张勇如此。
历史上徐勇三斩明使。
先在赣州斩了江西总督万元吉的策反使者,
后在长沙斩了李过的劝降使者。
最后在大西军反攻的时候,又斩了孙国主的劝降使者。
徐勇在长沙要以三千兵马对抗李过和高一功的数万大顺军。
他在辰州亦要用几千兵马并一些乌合之众对抗孙可望的数万驾前军。
就这情况他还敢毁书斩使,他要是对咱大清没忠心能干出这种事情吗?
最后他也是求锤得锤,被孙可望给乱刀砍死了。
而张勇也是感念咱大清的知遇之恩,历史上从这个时候一直为咱大清打到了三藩。
硬是镇压了王辅臣,打破了昆明,灭了自己老上司吴三桂的全家。
而现在和张勇齐名的赵良栋也深感咱大清对他的知遇之恩准备赴死了。
“将军,你这是什么话啊。”
“鞑子就是鞑子,咱们这些汉人给鞑子卖命,这才叫没良心,这才叫对不起祖宗。”一群亲信继续劝说道。
然而无论自己的亲信怎么劝说,赵良栋依旧不肯投降。
他赵良栋并非明朝降将,而是在大清入关后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汉将。
和他齐名的还有王进宝、梁化凤等人。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铁杆汉奸。
其实总而言之,民族大义,华夷之辩并不是万能的。
个人得失很多时候会成为忠心的决定因素。
徐勇年轻的时候曾以萨尔浒之战时力战殉国的刘挺为偶像。
决心从戎入伍,匡扶社稷,报效大明。
然而在不当人的大明朝待久后,这徐勇吃尽了苦头。
最后投了咱大清后,在咱大清的体制内得到了重用和提拔。
于是乎便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最后给咱大清尽了忠。
而赵良栋、梁化凤等人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对咱大清有这么大的忠心。
“赵良栋,你给句痛快话,投降不投降!”
眼见好话说尽,赵良栋依旧不肯投降。
潼关的绿营兵油子们便变了一副脸色。
面对敬酒不吃吃罚酒的领导,一众部下也是顾不上了。
大顺军已经摆了阵势,绕后的部队估计都爬出禁沟了。
要是再不主动投降,那可就没机会了!
这起义、投诚、被俘之间的差距有多大,绿营的兵油子们那可是一清二楚的。
要是犹豫了一下,搞不好同行们在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就得沦为阶下囚了。
“我赵良栋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