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刚一开始,多尔衮便率先表态,希望资历和辈分最长的代善来担任左翼王。代善自然知道多尔衮此举的用意,身为大贝勒的他,在皇太极时代饱受猜忌和打压,从感情上来说,代善还是更亲近于自己这个十四弟一些。 可出乎多尔衮预料的是,代善并没有接受左翼王一职。这位年近六旬的老王爷摆摆手说: “我年事已高,半截身子都已经给埋到黄土里了。左右翼王的职务还是你们这些年轻的、有精力的人来担任吧。” 见众人诧异,代善却自顾自的接着说道: “这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最近我自己都感觉精力大不如前。对了老十二,我记得父汗在世的时候,你就是镶红旗旗主吧,是吧。” 阿济格点点头,代善这么说他不知道到底是何用意。 “这样吧,镶红旗我代管也有一段时间了,岁月不饶人,我实在是没精力继续代管下去了。我提议由阿济格担任镶红旗旗主,你们以为如何啊?” 多尔衮瞬间就明白了,这是代善在向自己示好的表现,也是对他推荐自己担任翼王的一种反馈。除了这两方面的考虑外,代善此举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牺牲局部利益进行妥协,来尽力维护住八旗内的和平。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代善心里清楚,如果满洲内部出现了问题,那绝对不会是强大的明帝国的对手的。分裂的八旗只会被幅员辽阔的大明各个击破,捏的粉碎。 不用说,代善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多尔衮、多铎以及阿济格这三兄弟的支持。而豪格则明确表示反对,他反对的理由是当年阿济格因违抗皇太极之命被革去了旗主一职,说明其无德无能来统领一旗。 多铎立刻站出来反对说: “当年十二哥仅仅是没有经过大汗,擅自为我说亲便被废了旗主之位。他这些年为大清立下了这么多汗马功劳,难道还不能功过相抵吗?” 大帐内的气氛针锋相对,双方拔剑弩张各不相让,阿济格、多铎与豪格、索尼、图赖等人争执不休。 多尔衮注意到济尔哈朗坐在座位上,一直没有任何表态,于是多尔衮站起身来制止了双方的争吵,他提议既然阿济格担任镶红旗旗主一事存在争议,不如就稍后再议,当先最要紧的是先讨论左右翼王的人选。 豪格见多尔衮有所让步,不禁暗自得意了起来。多尔衮的话刚刚说完,他起身毛遂自荐道: “我乃大汗长子,翼王之位理应由我担任。” 多尔衮立刻反驳说: “豪格,在做的都是你的叔王,哪一个都比你的资历要丰富。这大帐之内你的辈分最小,翼王之职还轮不到你来坐。应当由资历威望都附和条件的人来担当,既然大贝勒自谦不愿担任,那我建议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担任翼王一职。” 多尔衮的建议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济尔哈朗自幼由努尔哈赤带大,同皇太极的私交甚密,而且平日里同豪格也走得十分近。 济尔哈朗脸上惊讶的神色一转即逝,他看了看多尔衮。只是一个眼神相交的瞬间,两人便立刻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济尔哈朗语调平缓的说道: “哎,只怕我威望不够,难以服众啊!” 豪格一听立刻就急了!心想,我的叔叔啊,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要不就白白便宜了那多尔衮了嘛!于是豪格拉上索尼、图赖两人,表示拥戴济尔哈朗担任左翼王。 多尔衮一方,尽管多铎不明白兄长此举的意义何在,但他还是同多尔衮一起表态支持济尔哈朗担任左翼王。如此一来,济尔哈朗得到了大帐内大多数人的支持,他便半推半就的担任了左翼王一职。 左翼王的人选刚刚敲定,豪格跃跃欲试的准备争夺右翼王的位置。可还没等他说话,担任了左翼王的济尔哈朗说道: “大家伙推举了我担任左翼王,我济尔哈朗一定会尽心竭力的为大汗分忧。方才索尼、图赖两位将军也说了,豪格乃是大汗长子,如今大汗龙体有恙,正黄与镶黄两旗的事务肯定是无法打理了。因此担任左翼王的我,建议由大阿哥豪格代领正黄、镶黄两旗,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豪格心中顿时大喜,心想咱这叔叔果然够意思,一人独掌三旗旗务,几乎占了八旗的半边天,如此权势就连身为大汗的皇太极都不曾拥有过。 阿济格与多铎听罢立刻表示了反对,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人掌握三旗,权力几乎与大汗无异了,豪格年纪轻轻,何德何能可以担此大任。 可就在他们两个激烈反对之时,多尔衮突然表示了同意。阿济格、多铎两兄弟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多尔衮,多尔衮却示意他们不要再多说什么了。 豪格代领正黄、镶黄两旗的提议被通过后,济尔哈朗提议由多尔衮来担任右翼王一职。豪格已经得了一个大便宜,此刻他也不好再站出来反对什么了,毕竟好事不会一家独占,他也明白这是济尔哈朗在安抚多尔衮。紧接着阿济格接管镶红旗的决议也被顺利的通过。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本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十王议政”,在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的相互妥协之下,总算是风平浪静的过去了。表面看来,豪格一派占据了一个左翼王职务,豪格成功的独领三旗,成为了此次十王会议的最大赢家。 多尔衮一方,尽管看起来处于下风,被迫做出了不少让步。可兄弟三人成功取得了三旗的实际控制权,多尔衮更是担任右翼王,取得了摄政的权力。 风波过去,表面上看起来恢复平静的义州城内,其实暗潮涌动,多尔衮与豪格两派人,都在暗自积蓄力量,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锦州城内,两万明军将士铠甲明亮,在阳光的照耀下手中的武器发出着夺命的寒光,整支队伍肃然站立,除了零星有兵甲碰撞的声音传来,再无其他声响。 魏渊一身戎装,披挂整齐,骑着宝马龙驹立于队伍的最前方。多尔衮引发的满洲内部动乱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明军抓住机会,连续多路适时出击,一个又一个的捷报陆续传来。孙传庭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兵力空虚的塔山;经过一夜的猛攻,祖大寿也成功夺回了杏山城。王廷臣与马科率领的3000精兵,夜袭松山堡得手,清军守将孙得功弃城北逃。 至此,宁远至锦州一线的要塞堡垒都有再次回到了明军的手中,战场的形势开始向着有利于明军的方向倾斜了过来。 可这一个接一个胜利的消息并没有使得魏渊的脸上出现过多轻松的神色,他还在等待,等待一个消息,一个自义州城的消息。 张大强在一旁小声的问道: “三爷,咱们还等什么?既然那满人都窝里斗了,咱们直接过去三斧子下来,砍他个人仰马翻不就是了。” 魏渊斜了他一眼,双眼继续望着义州城的方向,回答说: “满人心比咱们齐,时机如果不对,没准咱们一进攻,他们反而抱团反击,那样的话就难办了。” “那我们就这么干等着?” “你也可以去喝点水。” “喝水?喝水干什么?” “你不是不想干等着吗?那就喝点水,湿等着!” “三爷,您又那我开涮。” “哪那么多废话,你看这军中就你话多!” 张大强知道魏渊的脾气,立刻住嘴不在说话了。 不多时,一匹快马自北方赶来,魏渊远远的便注意到了这匹来自天地相接处的快马。 一名满人打扮的黑衣司探子气喘吁吁的来到魏渊的面前。 “卑职见过大人!” “不必多礼了,义州城内情形如何?” 探子将气喘匀,紧接着一口气将多尔衮进城之后发生的事情通通讲了一遍。魏渊听罢之后眉头紧锁,他想到了满洲人心齐,可没想到竟然能心齐到这个份上。 原本会兵戎相见的一场厮杀,竟然如此轻描淡写的通过一个“十王议政”便化解了,看来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这些人都是有大局意识的人,自己的计划还要稍稍休整一下才是。 知道义州城内的满人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火并之后,众将也都没了主意。魏渊也陷入了沉默,张大强刚想请示下一步怎么做。 突然间只见魏渊猛地抬头,下令道: “传令全军!兵发义州城!” “什、什么?” 众将都对魏渊的决定显得很是不解,可魏渊一向军令如山、军法甚严。尽管心存疑惑,可众人还是立刻开始执行。 锦州城饱受战火洗礼的大门被缓缓打开,明军将士列队出城,直奔义州城方向杀去。 魏渊亲自率领麾下的金鹰卫队,同白广恩与李定国率领的骑兵部队以及祖大寿的部分关宁铁骑一同打头阵,骑兵之后是由武安国、张大强、秦牧阳、莫笑尘统领的四个步兵营,队伍的最后部分则是魏渊此次辽东会战的新式部队——火炮营与铁骑营。 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迎风招展。背后是越升越高的太阳,脚下是开始冰释的冻土。明军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开始对清军发对攻城战。喜欢明末封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封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