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火器齐射为主要作战手段,这就让英军士兵对这种“排队枪毙”的战法已经非常熟悉,并且还发展出很多的“小技巧”。 所以此时在洞吾城战场上,面对几乎是与己方复制出来的敌人,明军各部将士打得异常辛苦。 此战中,明军以优势兵力围攻英军七千多人,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一个时辰之内,英军便死伤五千多人。 魏汉见状急忙从包围圈调集兵力进行支援,虽然明军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并且开始朝着约翰逊率领的援军发起反击,但是因为包围圈的兵力减少,致使包围圈内剩余的一千多英军趁乱突围成功,这场围歼战中,明军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 此时再继续打下去,双方只能短兵相接,可不管是魏汉还是约翰逊,都不愿意将兵力消耗在雨天的肉搏战中,于是双方非常默契的各自退兵,双方大军脱离接触后,开始同时撤回。 随后英国不断向缅甸方向增兵,到了崇祯二十七年末的时候,驻扎在缅甸的英军已经达到七万人之巨,印度的土兵兵力也达到了十余万人,这已经是英国的最大能力,也可以看出,英国在荷兰、西班牙接连被大明帝国击败后,要强势进入远东地区的决心。 随后时间来到崇祯二十八年三月。 同时明军一部以突袭明军在阿瓦城一带的补给点为诱饵,将英军三万多人的援军引入了包围圈内。 虽然七万多仆从军战力远不如英军,但是胜在有明军大量火炮的掩护,并且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竟然也将英军打得无法出城。 此战明军以围点打援的办法重创英军,在阿瓦城一战先是重创了约翰逊率领的援军,斩首英军一万一千多人、印度土兵三万多人,然后李定国率领明军主力赶到阿瓦城下,与魏汉部合兵一处发动总攻,最终全歼了阿瓦城内的三万英军。 随后在崇祯二十七年七月的时候,大明南洋舰队与英军舰队在缅甸以东海域爆发决战。 在激战中,南洋舰队旗舰昭烈号位于战场中央,先是遭到英军舰队的围攻,随后在明军战列线内三艘战列舰、七艘巡洋舰的掩护下才成功脱困。 随后郑彩以各个支队各自组成战列线,不惜代价对英军舰队进行分割,南洋舰队五条战列线同时发力,在损失了至少两艘战列舰、四艘其余各式战舰的代价后,终于对英军舰队完成了分割。 面对实力上的优势,英军舰队上下虽然在航海技术上占优,但是也难以挽回颓势,各部战舰损失严重,主力战舰更是成为南洋舰队各部的重点围攻目标,而相继被击沉。 这一战英军共损失战列舰十四艘、其余各式战舰六十九艘,武装商船损失的更多,一百三十多艘沉入海底。 就连副总兵洪旭也被飞溅的木屑击中,不过并没有伤到要害,也救治及时,保住了性命。 到了崇祯二十九年,此时经过将近一年的消耗战,英军在兵力上和物资上获得补给的速度,已经远远比不上战争消耗的速度,经过明军不间断的进攻作战,英军的兵力不断萎缩,最终约翰逊只能率部龟缩在缅甸最北部的孟养城。 这一战中,明军先后调集了一万四千门各式火炮,对着孟养城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狂轰滥炸”,驻守在城中的英军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炮火,哪怕是经历、并且指挥过多场欧洲战事的主将约翰逊,此时也被明军恐怖的炮火吓傻了,甚至恍惚之间以为自己回到了欧洲战场,难以置信自己还身处缅甸境内。 随后明军各部顺势进城,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这恐怕是这个时代爆发的第一场巷战了。 而被明军堵在孟养城内的几万英军则全被被歼灭,至此大明-英国缅甸之战历时三年左右,以大明帝国全胜而落下 四国条约 经过三年的残酷战争,英国在与大明帝国争夺缅甸的战争中彻底战败,这个消息彻底震撼了整个欧洲,也让大明帝国的威名传遍了世界各地。 同时,刘衍任命李定国为爪哇都护府都护,治所设立在巴达维亚城,并且新组建了国防军第十七军,作为爪哇都护府的驻军主力。 另外被明军攻下的缅甸、安南、占城等国,此时也已经相继建立新的政权。当然这些国家的新国王在继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与大明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不但与大明帝国接壤的国家要“主动”内投部分疆域,还要像朝鲜国、日本国一样,遵守一系列效忠大明帝国的法条。 在如此大背景之下,这天一大早,从北京城东面的朝阳门,一支规模很大的仪仗队进入了北京城内。 但是沿途的百姓却已经见怪不怪了,如今大明帝国国势强盛,什么样的胡人、夷人没见过?说不定又是哪里的夷人过来进贡了,所以虽然这支仪仗队声势浩大,但是却并没有百姓过来围观,只是引来一些百姓好奇的目光,随后看了几眼便不再关注了。 所以三国纷纷派出使团前来,准备与大明帝国正式签订停战条约,并且还要协商将来继续通商的事情。 与此同时,刘衍也召集内阁众人在内阁官署议事。 此时在刘衍的主持下,内阁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条约内容,对于这场前所未有的停战谈判,内阁众人忙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谓是非常的重视。 于是这次内阁会议在刘衍的主持下,一直开到了深夜时分,众人将明日会谈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都一一想到,并且拟定了相关的预案。 当这些使团成员见到规模宏大、巍峨壮观的皇宫之时,所有人都震惊不已,一名英国使团的成员甚至还在自己胸前画着十字,喃喃的说道:“上帝啊!这个东方帝国竟然有如此宏伟的宫殿,就算是上帝居住的地方,恐怕也比不上这里,英国这几年究竟在跟怎样的一个强敌作战啊?” 众人全部入席之后,便有内阁侍郎过来为四方互相介绍,当英国、西班牙、荷兰使团众人听到,坐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大明帝国的内阁首辅,是大明帝国的实际掌控人,所有人都再次被震惊了,并且心中都紧张起来,甚至一些心理素质不是太好的使团成员,此时已经脸色发白、额头冒汗,不知道一会儿应该如何进行谈判了。 “好了,诸位远道而来,咱们开始进入正题吧。” “诸位仔细看看,我大明帝国与英国、荷兰、西班牙要分别签订停战条约,并且根据与诸国此战战争的时间长短、烈度如何、损失如何、战果如何,与三国的条约内容也有一些差别,诸位看完之后要权衡一下,咱们再进行磋商。” 英国、西班牙、荷兰使团众人紧张的开始研读各自的条约内容,刘衍发给他们的副本都是已经翻译成各自国家文字的了,这一点对于大明帝国朝廷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沿海的许多商贾家中都雇佣了许多通事翻译。 随后还是西班牙使团的主官最先开口:“尊敬的内阁首辅阁下,对于这份条约,在下仅代表西班牙国王表示赞同,随时可以签字确认!” 刘衍大笑起来,与西班牙人的条约中,要求西班牙承认大明帝国对于吕宋的主权,并且对大明帝国进行价值一千四百万银币的战争赔款,等等一系列的打压条款,并且还要求西班牙称诺今后要彻底撤出东亚、南亚地区。 紧接着,荷兰使团也表示可以签下这份停战条约,因为在给荷兰人的条约中,具体的内容与西班牙版本差不多。 随后刘衍也在爪哇都护府设置了一处自由贸易港口,准许荷兰人通过这里与大明帝国、朝鲜国、日本国等国进行贸易。 所以面对这种 现在会场内的所有人都看向了英国使团,压力也给到了这边。 至于通商的事情,刘衍只是在缅甸设置了一处小港口。英国人如果想与大明帝国、朝鲜国、日本国等地进行贸易,就只能通过缅甸来进行周转。 对于这样的条约,英国使团直接表示无法接受,要求大明帝国不得限定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只能保证不再与大明帝国发生冲突。 对于英国使团的要求,刘衍和内阁众人顿时大笑起来,刘衍也没有什么争论的话语,只是站起身来,说道:“既然如此,那今日便与荷兰、西班牙签订停战条约,至于英国方面,诸位就回去继续准备战争吧,估计今年我大明的兵锋就会冲进印度了!” 见刘衍态度坚决,英国使团主官急忙结结巴巴的解释了起来,但是显然刘衍并没有与其长时间纠缠争论的耐心,直接说道:“贵方只有同意或不同意两条选择,其他的话就不要说了!” 崇祯二十九年五月初五,大明帝国与英国、荷兰、西班牙三国同时签订停战条约,史称“北京四国条约”。自此正式宣告大明帝国开始执掌对整个远东地区的主宰权力,也宣告了欧洲各国从远东地区全面撤出的时代到来了。 海上丝绸之路 这处商贸港便是大明帝国对西班牙人设立的自由贸易港口,此时经过一年左右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贸易城镇,甚至吕宋都护府在这里还专门驻守了驻防营的一部兵马,四千八百多人的兵力。 “今天这是怎么了,都护府竟然调来这么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