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范军算是当时英国第一支“职业化”军队。由6600名骑兵加上1000名龙骑兵(骑马步兵),以及14400名步兵组成,合计22万人。 刘衍等人在演武台上坐了下来,伊凡手下的四个百总也已经回到了军阵之中,伊凡过来请示道:“启禀阁老,众将士已经准备完毕,是否可以开始操练?” “是。” 不得不说,伊凡的确是有些手段的,眼前的明军将士的确是完全按照欧洲军阵进行演练的,欧式军鼓打着鼓点,各排将士的进退,以及长枪手、火铳手的配合,也完全是按照所谓荷兰方阵搭配的,一个月的时间训练成这样,也算是不错了。 演练结束后,刘衍召集伊凡和几个部下称赞了一番,并且命众人先从北直隶开始,从本月末就轮流前往各地进行演示,具体流程和调派,由国防部负责。 刘衍笑了笑,随后便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此时欧洲除了所谓的荷兰方阵之外,还有在后世非常出名的西班牙大方阵。 当然,对于这点,刘衍还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在刘衍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士兵的质量、兵器的质量,所谓军阵也不过是各个兵种的相互配合而已。在这个时代,欧洲的所谓军阵和大明军阵相比,其实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本质上是差不多的。 西班牙将领贡萨罗·德·科尔多瓦在1505年那不勒斯作战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经西班牙东北部的阿拉贡王国国王斐迪南二世批准,将他的军队编成20支部队,称之为纵队。每个纵队有 1000至1250人(混合编有长矛兵、戟兵、火绳枪手和剑盾兵),这些人又编为5个连。这就是自从古罗马步兵中队这种编队形式淘汰后,根据兵器使用的有关理论在西欧建立起来的第一种正规的战术编队。 在后来的20年里,西班牙人逐步采用了一种称为步兵团的编队体制,来代替中世纪老式的apot战斗大队apot。最初,每个步兵团由数量不等的几个纵队组成,最后标准化为3个纵队,这样每个步兵团总兵力为3000多人。当步兵团成了西班牙军队的标准编队时,剑盾兵和戟兵便消失了。代之以长矛兵和火绳枪手组成的步兵团或称apot西班牙方阵apot。 “西班牙人的步兵方阵是此时西班牙军队的基本单位,由一批永久编制人员和一些人数可变的战斗连队组成,步兵方阵既是战略单位也是行政单位。” “方阵中设有方阵长:他统帅步兵方阵并拥有8人规格的私人护卫。方阵长也是第一连队的队长,通常步兵方阵会以他为名,如门多萨、祖尼加、维拉斯科、孟德拉冈等,” “此外西班牙步兵方阵有两种不同的连队:长矛手连队和火枪手连队。一个西班牙方阵拥有8个长矛手连队和两个火枪手连队、每连300人的步兵。到了后来,一个西班牙方阵在理论上拥有10个长矛手连队和2个火枪手连队,每连250人。另外一些派往意大利的方阵,则拥有10个每连300人的连队。” “其具体的变化就是大幅度减少了长枪兵的份额而增加了火枪兵,大体上长枪兵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而火枪兵则达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 西班牙人的军队战场上以长矛兵排成密集的三个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50至60人,纵深为20列。在四个边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士兵。这种坚固而具有机动能力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150米,纵深100米。在方阵的四边外侧各排列着一列火绳枪士兵,还派出一独立的分遣队从事小规模出击。 可以说西班牙方阵非常具有意义,它运用火器的强大威力和长枪兵左刺战术将传统冷兵器时代军队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其强调的绝对的纪律性也为近代军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当然,这种意义也仅仅是对于欧洲人来说的,因为即便是在历史上的大明末期,明军也已经开始自主的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甚至在明初的时候,明军已经组建了神机营,开始用热武器与冷兵器组合作战了。 此时刘衍心中有了计较,又对伊凡吩咐了一些事情后,便率众离开这里,返回内阁官署。 在内阁官署内,刘衍站在《皇明寰宇舆图》前,正大声对内阁众人陈述着:明嘉靖朝之后便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民为主体的社会……” “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直到万历年间,朝廷才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说到这里,刘衍的语气中开始夹杂着怒火:“而现在,葡萄牙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意为“美丽之岛”。不错,台湾的确是美丽的岛屿,但却不是西夷的,而是我华夏的!” “算算时间,到现在荷兰人已经盘踞台湾整整三十八年,并且在台湾南部修筑了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其势力的中心。荷兰人实行强制统治,把台湾南部的土地据为已有,强迫百姓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而郑芝龙和吴国金则是在心中暗暗感叹:“阁老的手段层出不穷,竟然还知晓我所不知的情报!” 刘衍说完,便对着陈新甲点了点头,早在半月之前,刘衍便已经命陈新甲制定对台的作战方略。只是当时在刘衍的考量中,并没有确定何时对台动手,制定作战方略也只是准备不时之需罢了。 当然,陈新甲所说的只是总体的方略,参谋部还制定了详细的兵力调动、补给运输、民夫招募等各种细则,此时已经有参谋部的侍郎上前,为众人递上详细的作战方略。 “目前的问题,就是驻守在台湾岛的荷兰人军力如何,我军收复台湾要付出多少伤亡。” “就这么点人?” 这时,郑芝龙站出来说道:“田尚书可不要掉以轻心,此战是我军第一次直面欧人作战。荷兰人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基本上是全员使用火器,还装备了大量的火炮,还有一定数量的欧式战船。荷兰人的兵力又基本上驻守在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两处欧式城堡内,可谓是易守难攻,所以在本部堂看来,此战必定会打得很艰苦。” 刘衍说道:“郑尚书说的没错,此战我军必胜,但是也要重视敌人,绝不可轻敌。” “所以,从现在开始,朝廷各部便要开始进行战事准备,钱粮、军备、民夫等各种后勤事务,都要抓紧时间完成调集和部署。” “是!” “启禀都督,各部将士已经集结完毕,目前国防军第十五军、驻防军第一营到第五营将士已经按照朝廷参谋部的方略,全部集结到福州城外驻扎。另外,东洋舰队各支舰队也已经集结到城外港口待命。” 随后郑成功问道:“千总伊凡率部离开了吗?” “那就好,这个荷兰人虽然已经投诚,但是他在这里,我总觉得不妥。” “是,各部将领已经悉知,请都督放心。” 郑成功对众人说道:“此番阁老点将,命本督都率军收复台湾,这是千古奇功,还望诸位与本都督一道,收复台湾、驱逐荷兰贼寇!” 当日,郑成功便策马出城,直接住到了福州城外的军营之中,其余几人也是一样,都在进行着出兵之前的最后准备。 “总镇,再有七天时间,大军的出征准备就完成了。” “三、三天?” “那就立即知会福州府的知府,就地增募民夫,日夜不停的转运装货。” “是!” “目前大军的物资补给正在抓紧时间汇集,大军预定要在三天后出征台湾,各部将士要在三天之内完成出征前的最后准备。” “东洋舰队总兵官杨耿为何还没到?” “嗯。” 郑成功笑着让杨耿入座,然后问道:“大军物资能否在三天内完成装船?” 郑成功思索了一番,然后说道:“那就先紧着军备装船,钱粮能装多少就装多少。” 随后郑成功命人取来台湾舆图,召集众人围过来,说道:“三天后,东洋舰队率先出击,巡视于澎湖一带,先掩护驻防军第一营将士登陆澎湖,先将这处台湾之屏障拿下。” “最后,便是陆军各部在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两处同时登陆。” “只要我军拿下普罗民遮城,驻防军其余各营便从这里陆续登陆,从陆路合围热兰遮城,并且向台湾内陆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