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刘衍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哪个都不选,直接推行新政,对大明进行一次彻底的洗涤! 崇祯帝此时长叹一声,暗道:“如果还能重来一次,如果大明没有刘衍,朕是不是应该像皇兄一样,重用魏忠贤?” “这是自然,出了乱子,臣自会平乱。” 王承恩自然不敢乱说,犹豫了一下,便说道:“陛下英明,阉党之祸已经盖棺定论了,陛下自是不必再为此事忧虑。” 而刘衍出了御书房内,便直接乘车返回了鲁国公府,随后便在后院见到了王芸禾。 王芸禾说道:“前几日的确来了一封书信,父亲在信上说,是在兖州府一带,那边有不少的商贾新入了会,父亲要在那边待一段时间。” 王芸禾微微一愣,随即脸上便挂上了笑容。 八月初,驻扎在北直隶和山东各地的国防军十四个军向国防部上报,基本上完成了兵员、装备的整编、集训。 此时内阁各部已经按照刘衍的部署,抽调了大量的各部主事、侍郎,专门作为巡视组的成员候选人,而所有的候选人都是经过各部尚书的初筛,以及刘衍的复筛,在能力和品行方面,都是过关的。 首先,刘衍提出要优先满足北方防备满清的兵力部署。 毕竟以北直隶和山东两地,光是筹建国防军各军,就已经抽调了太多的青壮男丁了,再筹建各地的驻防军,光是征召壮丁这一项,进展就会变慢。 具体如下: 这八个军的兵力将来便是北上进攻满清、收复辽东的基本兵力,此时数十万精锐国防军进驻到山海关-喜峰口一线,也可以震慑满清,让多尔衮彻夜难眠。 刘衍笑着说道:“如果多尔衮真的有这样的魄力,那本公还求之不得,只要满清鞑子敢南下,那就打一场好了!” 随后刘衍便部署随巡视组南下的兵力。 至于巡视组的方向问题,刘衍提出,以宣府镇、山西为一个方向,主攻西面,以河南、四川为一个方向,主攻西南,以南直隶、湖广为一个方向,主攻南方,这三个巡视组都是要配备国防军一同南下的。 “西北巡视组与国防军第九军一同出发,西南巡视组与国防军第十军一起出发,南方巡视组与国防军第十一军一同出发。” 田辉叙点了点头,说道:“阁老考量得对,他们三人的确很合适。” “以国防军第十二军驻防北京城,以国防军第十三军驻防居庸关、古北口、将军石关三地,以国防军第十四军驻防兖州府各地。” 刘衍说道:“被动挨打从来不知本公的作风!调集一个军过去,如果南方的那些武将和士绅、豪强,因为新政、军改之事,因为巡视组南下而起兵作乱,那就让第十四军南下,直接攻取南京城!” 田辉叙将刘衍的部署全部记录完毕,然后便拟定国防部的调兵方略,说道:“属下这就报送参谋部,由参谋部出具调兵令,然后呈报陛下朱批。” 数天之后,参谋部发出的调兵令陆续送到了国防军各军,最先接到命令的,便是许铭、苗绍、钱樰三个驻守北京城的总兵官。 此时苗绍、许铭、钱樰三人正在一处酒肆的二层包间内喝酒,苗绍看着调令,又对许铭、钱樰问道:“你们去哪啊?” 钱樰抿了一口烧锅酒,然后说道:“我去界岭口。” 苗绍咧着嘴说道:“阁老如此安排,将来收复辽东的,就是咱们几人了,这可是要青史留名的啊!” 许铭大声说道:“来!为了咱们将来的赫赫战功,咱们再干一杯!” 当日三人大醉而归,两日后,三人各率国防军第六、第七、第八军出发,三支大军同时从北京城的朝阳门出城,一路向东进发。 许铭与副总兵杜仲明、左营参将董云、右营参将陆远站在城门口,国防军第七军四万余将士则是浩浩荡荡的进入城中。 苗绍大笑着说道:“咱们今日一别,我估计不出意外的话,下次咱们再见面就是北上辽东了,诸位可要在遵化这里好好练兵啊!” 随后苗绍、钱樰率领两军将士继续向东进发,到了迁安之后,苗绍与副总兵卢英、左营参将吴兴洲、右营参将白明寻率部入城,与钱樰众人作别。 与此同时,陈勋也率部抵达了山海关城外,望着巍峨的关城,陈勋心中激荡不已,对身边的副总兵郭铭绪说道:“听说山海关的老龙头最为著名,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哈哈!” “总镇咱们也进关吧。” 大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随后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此时陈勋率领大军进入主关城内,然后与副总兵郭铭绪一起,分兵驻守山海关主城等七处大小关城,以及山海关的长城防线体系。 此时陈勋站在漫漫雄关之上,放眼望去,北面的大地很是苍茫,看了一会儿,心中便涌起无尽的苍凉。 陈勋感叹道:“朝廷在辽东耗费了多少人命,将士们在辽东流了多少鲜血,可是如今却依然被满清占据,不知道阁老什么时候才会下令北上!” “希望巡视组一切顺利!” “启禀阁老,现在国防军各军都已经调动到位,国防军第九到第十一军也已经护卫各巡视组出发。” 陈新甲说道:“阁老放心,那三个巡视组都是朝廷各部的精兵强将,再加上有国防军各部的随行,不会出问题的。” 八月中旬,大明朝廷派出四个巡视组,同时以国防军三个军的兵力随同出发,前往各地实地落实新政和军改政策,一时间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震动不已,各地官吏、士绅、豪强心神摇曳,大明各地也是暗潮涌动。 这份文章在大明各地激起强烈的凡响,大明各地的文人、官吏、士绅很快便分为两派,就朝廷推行的新政、军改之策发起了激烈的争论,一时间天下响动、纷争不断。 宣府镇城,宣化城。 宣府镇地处京师西北,对保卫京城的安全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蓟州镇,边墙也修得十分坚固,有的地段排列几道城墙。镇下又分成东、西、北、中四路设防把守。 如今的宣府镇,自从杨国柱战死山西之后,朝廷便再没有任命总兵官,而宣府镇的兵马在出战流贼大军,被李自成所部全歼后,各地兵马都基本上处于“空置”状态,整个宣府镇的留守兵马加在一起,也只有三千多人而已,而且还大多都是老弱残兵。 朝廷派出的西北巡视组组长是参谋部的参谋李继文,这位刘衍当年的上司,如今是红光满面,为自己当初站队刘衍的决定而感到庆幸,如今更是获得了巡视组组长这个重要的职位。 几天后,在宣化城的总兵府内,李继文先是查看了留存的各种卷宗,然后又陆续收到派到各地夜不收送回来的消息,对贾洪雨、陈默成说道:“看来宣府镇的情况比咱们之前预料的要好一些。” 陈默成说道:“也就是说,宣府镇这边新政、军改之所以迟迟无法落实,是因为宣府镇的文官武将缺额严重,而不是因为被地方官吏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