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点头说道:“本公要筹建一支新式水师,从训练到战船,都要不同于以往的大明水师!” 刘衍说道:“想要在江南推行新政和军改,就要与南方的势力发生冲突。虽然咱们有朝廷大义在手,可南方的郑芝龙等军头是不会乖乖交出手中兵权,任由朝廷整编的,所以朝廷必须要有一支能战的水师才行!” 大明的水军实力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强大的,早在嘉靖到万历年间,仅仅在江浙一带,大明水师的战船型号就达到了二十一种,如果加上福建和两广,大明水师的战船型号更是繁多。 早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以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而到了万历年间,比例达到了七成。大明水师的装备,主要以福船为主,这是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号,海战用的福船,是指一号和二号。 据《武备志》云“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矣,亦无几何,但可假次以吓敌人之心胆耳。所恃者有二: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则无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类于船头,相遇之时,从高掷下,火发而贼船焚,二也”。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刘衍此番前往灵山卫坐镇造船厂,准备打造的大明新式水师,其实依旧是以福船为基础,只不过装备的是新式福船,比原本明军水师装备的一号、二号福船更大,可装备的火炮也更多。 当然,这些都是刘衍的计划,具体的战船改良图纸,还需要造船厂的众工匠仔细商议,画出定稿的图纸来。 十几天之后,刘衍、苗绍率领千余将士抵达灵山卫城,在这里休整了三天,并利用这三天时间,巡视了王家庄、大盘堡、夏河寨前千户所等地。 所以如今众人已经分散在山东各地,比如陈江氏就已经前往济南府城居住,听说还在北京城买下了一处宅院。 刘衍巡视了一番,见灵山卫各地的产业欣欣向荣,产量比之前已经增大了许多,心中很是高兴。只是这次回到“故地”,刘衍却一个老熟人都没见到,就连老泰山王靖也不在王家庄,据说此时已经前往东昌府,说是去东昌府收购铺面,准备在东昌府境内开办万福油坊的分号。 随后刘衍、苗绍率部前往灵山卫南面的造船厂,只见此时的造船厂已经全面建成,规模比之前最初设计的时候,又大了不少,船坞更是多达八处。 这种红夷大炮比军中装备的火炮炮身更长,射程和威力也更大,每一门的重量都在两、三千斤左右。 “下官国防部造船厂主事宋万里,拜见刘阁老!” 随后刘衍、苗绍便在宋万里的陪同下,在造船厂内四处参观了起来。 可以说,只要刘衍一声令下,现在的造船厂就可以马力全开,日以继夜的开始建造福船,毕竟人力和各种物资都是不缺的。 “嗯,很好!” 刘衍点了点头,随后众人便簇拥着刘衍前往造船厂内的议事堂,刘衍高居正位,苗绍坐在次位,宋万里又次一位,其余便是造船厂的数名官吏,以及几名领头的工匠。 “为国效忠,为陛下分忧,我等本分!” 首先是一号福船,柁楼三重,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能容两百人“吃水太深,起止迟重”,机动性能不好; 据《武备志》描述,这种巨船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层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层为露台,需从第三层的梯爬上,两旁用板翼作栏,人靠在上面作战,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实为海战利器。 福船的第三号称为草撇船,又名哨船,比福船小。福船型中的第四号称为海沧船,和哨船差不多,比福船稍小,吃水约七八尺,风小时机动,配合福船。十,火炮十,火砖五十,火箭两百。 根据大明天启年间的《武备志》记载,作为大明水军战船的福船,由大到小,一共分为六个型号:一号福船,也是最大的福船,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大概为八百吨左右的排水量;二号福船大概为六、七百吨排水量;三号哨船两、三百吨;四号冬船,也叫海沧船,大约百吨左右的排水量。 刘衍见宋万里和造船厂一众工匠,为自己详细讲解了大明水师主要装备的六种战船的情况,思索片刻,便说道:“此番朝廷要筹建的新式水师,将以一号福船为主力,二号福船为补充,以三号福船为海上斥候,三种船型相互补充。” “另外,要对现有福船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本公的要求只有两点,第一:战船更大、更坚固,第二:装备的火炮更多!” “怎么,诸位有困难?” 宋万里随即说道:“阁老的几点要求的确很难实现,毕竟现在水师中装备的福船,已经是经过多年改良之后的形制了,再想更进一步,除非是推倒重来。” 刘衍说道:“诸位就是要有开天辟地的勇气,前人可以建造各种庞大的海船,甚至可以建造数千、上万料的宝船七下西洋,那诸位也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智,为大明建造出几款新型的水师战船!” 人才 按照大明水师的常规编制,通常没有固定的战船数量和战船种类,主要是以领军将领的用兵喜好为依据。 当然,具体每支舰队之中,各中队的战船种类也要因地制宜,按照朝廷的财力,以及对阵敌军的实力来适当调整。 宋万里点头说道:“阁老放心,等到新式战船出海适航通过后,属下定会向阁老、向朝廷禀报。” “是,恭送阁老!” 次日一早,刘衍、苗绍率部返回北京城,大队人马在七月十二日抵达了北京城,便召集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商谈筹建大明新式水师,支持造船厂改良新式福船的事情,一直忙到了傍晚时分,刘衍从内阁官署出宫,乘坐马车,在大队护卫的随同下,返回了家中。 其实按照此时大明的规矩,尚善、若水虽然和王芸禾情同姐妹,刘衍也没有另眼相待,但是二人毕竟是妾室,是不能与刘衍、王芸禾母子同桌吃饭的。 可是刘衍随即佯怒道:“你们要是不上桌吃饭,那就不要吃饭了,就全都饿着好了!” “夫君,此番前往灵山卫,可去了王家庄、大盘堡等地?” 刘衍随即将泰山王靖、陈江氏等人已经不再常驻王家庄、大盘堡等地的情况,简单的向众人说了一下。 刘衍笑着说道:“是啊,现在的事情,之前谁也想不到,而未来的事情,现在也是不清楚的,咱们只要过好当下、无愧于心就好了。” 刘衍说道:“办学授课我自然不行,不过我倒是有意征召一批人才入朝。” “不走科举!” 言归正传,刘衍非常清楚,如果以科举选拔人才的话,此时许多人才都是无法进入朝廷,无法为华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此时王芸禾担忧的说道:“夫君此举注定会引起朝中很多人的反对与不满,甚至陛下也会反对的。” “那此事我还是再想一想吧。” 刘衍顿时眼前一亮,大笑了起来,说道:“夫人真是我的智多星啊!” 次日,刘衍一大清早就来到了内阁官署,此时十三尚书已经全部到了这边,准备参加每日例行的“小朝议”,众人商议确定的政策和大事,便会报送到崇祯帝面前,然后再由崇祯帝朱批。 众人闻言都是大吃一惊,吏部尚书王炆镇担忧的说道:“阁老的意思是,这些人只要到了北京城,通过了朝廷的选拔、考核,就能入朝 刘衍笑着说道:“本公可没说让他么入朝为官,而是要将经过考核、选拔的各种人才,全部安排到北直隶、山东各府的新式学校中任教,向众多学生传授自己的一技之长,让我大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举!” 众人闻言便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无非就是花费一些钱粮,然后就有极大的可能收获大量的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