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节(1 / 1)

洪承畴微笑道:“有张郎中赞画方略,是本督之福,本督哪会介怀?张郎中请上座。” 洪承畴久在辽东,对当地情形了解。众人对这安排都无异议。 洪承畴神情温和,似乎并不介意王朴的插嘴,不过他还没有问答,马科却是说道:“刘总兵的意思是,大军到了杏山后分兵吗?” 刘衍冷声说道:“如果不防守后路,奴贼出兵断我粮道,以至于大军溃败,这个责任马总兵担当吗?” 刘衍说道:“那咱们比试一番如何?就比此战你我两军斩首奴贼的数量,我赢,杀你,你赢,杀我,敢比吗?” 堂内众将见状纷纷劝说,密云总兵官唐通更过来圆场,最后马科气乎乎的坐下,不过还是不时瞪向刘衍。 洪承畴拈须微笑,说道:“自然有安排,本督准备令署前锋右营参将钱有禄、总巡立功参将窦承烈、杏山路副将郑一麟,随同松杏防营副参游各将,如夏承德、池凤高、佟翰邦、王家楫、余应选诸人,督以辽东总兵官刘肇基部,驻于杏山各堡,定可防护后路,阻奴贼之部从杏山西北旷野袭来。” 历史上洪承畴也是这样安排的,在皇太极领军狂攻之下,那些守军连半个时辰都没坚持住,松山与杏山等地的联系立时中断。 当日刘衍与皇上对谈,他也是在旁听着,记忆犹新,感觉防护后路的兵力太少了。 不过表面上洪承畴温和如初,并不与张若麒对着说,而是耐心解说道:“今奴贼势大,我军的兵力并不占优,当聚兵一处,以免被奴贼大军各个击破。留守后路的兵力已经足够了,况且松山、杏山两地相距不远,若奴贼乘虚而入断我后路,我军也可回军往救。若分兵,重演萨尔浒故事如何得了?” 分拨部署 洪承畴微微皱眉,想不通自己如此重视刘衍,他为何还要与自己唱反调,杏山等处的兵力已经够多了,竟然还说单薄? 刘衍说道:“末将只是有些想法,还请洪督与诸位指正。” “以最坏的情况做打算,如果奴贼倾国而来,我大军云集在松山,以奴贼的奸诈秉性,肯定会在杏山大做文章。若奴贼以主力与我军缠斗,然后分出数万兵马猛攻杏山等地,或是如同围困锦州一样,在杏山等处挖掘长壕,以阻断我军退路,如此为之奈何?” 此时洪承畴也陷入沉思,眉头紧锁着,显然也是在权衡利弊。 刘衍斜眼瞥了马科一眼,说道:“此战为国战,关系到大明国运,所以任何一个可能性都要考虑到位,容不得半点侥幸!” “粮道被截,一样会败。” 马科说完,白广恩、唐通、王廷臣、左光先等人也纷纷表示支持,众人都不愿意分兵。 吴三桂也表示不能分兵,此时吴三桂只盼着二十五万余大军尽快赶到锦州城,将自己的舅舅救出来,至于后路,清军应该不会有兵力大举进攻杏山等地的。 辽东总兵刘肇基和山西总兵李辅明也在权衡着,一时之间没有定论,二人暂时没有发表言论。 眼见如此,洪承畴也想起了当初面圣时候的情景,于是仔细算了又算,现松锦一带的清军兵力越来越多,他们的确是增兵了,刘衍说的可能性大,也不可不防。 洪承畴也看向众人,却见众人都是不发一言。 刘衍见状,便说道:“不如这样,我分出一营人马留守后方。” 一旁,洪承畴也不愿意让刘衍分兵,此战自己还指着刘衍率领新军打主力呢,开没开打就分出一营新军放在后方,怎么看都不合适。后路的安危事关此战胜败,多么重视都不为过。于是刘衍讲到自己麾下新军的编制比较大,一营新军也有一万余人,留下一营新军完全可以保后路无忧。 众人见刘衍坚持,便都不做声了,洪承畴则是说道:“新军一个营一万多人,放在后路也一样不够用啊?” 吴三桂眼睛闪动,没想到刘衍竟然还有这般见识,自己都情急之下都没看出来,于是拱手说道:“请刘总兵详细说来,三桂洗耳恭听。” “此外,在杏山西南约十里,是五道岭群山丘陵,山的东北脚下,西北脚下,是大兴堡与东青堡,二堡之前皆有河。可选一、二入援大将部下,在五道岭上驻守重兵,布以深壕火炮,与二堡守军相呼应。” 刘衍继续说道:“奴贼若攻杏山,定是从女儿河过来,女儿河过来十数里,便是五道岭,只要奴贼兵马攻打杏山堡,便会遭到我军左右夹击。况且不拔去大兴堡与东青堡,还有弘螺山的驻军,他们如何安心攻打杏山堡,不怕被截断后路?” 吴三桂看着与众人款款而谈的刘衍,眼神中闪过一丝嫉妒,刘衍不但治军强过自己,战绩强过自己,而且排兵布阵的战略眼光也要强过自己,大明什么时候出现如此强人了? 洪承畴的目光扫过众人,此时刘衍、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等人聚在一起正在完善后路的部署方略,这几人麾下的兵马可以说是援军中最强的一部,洪承畴还要依仗他们击败清军。 再想想就连兵部尚书陈新甲,甚至是圣上也是这样想的,看来自己只有妥协了,与其争个四分五裂,不如退后一步。好在刘衍还是尊重自己的,服从自己的权威,让洪承畴心安不少。 不过随后洪承畴询问谁愿率军驻守五道岭,吴三桂、白广恩、唐通、马科等人都是鼻观口口观心,显然不愿意分兵留守。 于是二人互视一眼,都打定了主意,纷纷自告奋勇,愿意留守五道岭。 当日议定军务,大明各官将仔细商议,推敲诸事,大小事务议了一日,方才散去。 刘肇基也知道洪承畴想要支持吴三桂的想法,此刻他急于表现自己,以挽救岌岌可危自己的总兵之位。 大军兵马部署完毕之后,洪承畴命辽东巡抚邱民仰转运粮秣,监军张若麒、马绍愉二人一同监督。 旷野上,明军将士行进在关外的旷野中,明军尚红,鲜红的军装和战旗汇成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浩瀚而又汹涌,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惨烈激战(一) 从宁远到松山堡有一百多里的距离,洪承畴为了防范清军的埋伏,率领大军走得十分谨慎。 杨国柱的兵马离中军各部又距离不到三十里,二十多万大军一路慢行,各部的夜不收也都撒了出去,在大军周围十几里的范围内不断巡视,搜索着每一处可能隐藏敌军的地方,同时将各种信息源源不断的送回军中,供各镇总兵官以及洪承畴等人参详。 同时各部随军都有不少辎重,中军大部后面又是无数的民夫,运送着大量的粮草辎重。大军后面,由驴车、马车、骡车、手推车,甚至还有骆驼等组成的辎重队伍,一路自南向北蜿蜒着,一眼都看不到尽头。 洪承畴曾有令在先,各部夜不收哨骑一个时辰一回报,不得延误,否则军法行事。各部夜不收也算是超常发挥,打探情报异常卖力,洪承畴不断收到前方和周边的情况消息,对此非常满意。 在高桥堡一带,刘肇基率领的前锋兵马遇到了一些奴贼哨骑的拦截与骚扰,均被前哨大军一一击溃,斩首十一级。 杏山守将向前锋求援,奴贼兵马已经数次冲上城头,杏山堡危在旦夕。刘肇基派人询问中军,是否前往应援。 洪承畴想的很好,如果这股奴贼只有数千披甲兵,与刘肇基和杨国柱二人三、四万人马,完全可以与之一战,至少可以先迫使奴贼退兵,保下杏山堡。 这些三眼铳都在铳身外加铁钉尖刺,有若三眼狼牙棒,面对身 又有两个车营,人数二千人到三千不等,共战车二百辆。每车二十人,分奇正二队。皆是二轮轻车样式,前有遮牌。车前牌下有长枪数根。可拒战马,车上多火箭、佛狼机等武器。 除炮手外,随车铳手往日多用火箭、三眼铳等器,鸟铳很少用。

最新小说: 重生年代:神医娇娇美又飒 纪晓岚:开局杀乾隆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神秘小小说宝盒 野欲!小娇妻被强权大佬亲哭了 再世倾城:医妃与权谋交锋 总裁的私人医生:偏执爱恋84天 回来的儿子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灵气复苏下的诸天长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