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每天晚上,这四队青壮就是天天在堡外练习刀枪,无一例外的,每天刘衍也是与陈勋、汪博、王越、张义四人一起出来练习,风雨无阻。 眼下众墩军从军屯回来之后,都是又累又热,在各自屋内饮水消暑,甚至还有些体弱的上年纪的男丁,在劳作回来之后出现了中暑的症状,刘衍不得不派人去买了不少的消暑药品。 不过刘衍既然给众墩军提供了这些“奢侈”的消暑品,每天晚上的训练自然也不能停歇。刘衍曾有明言,受不了可以退出,不过此后他们连家人都要被驱逐出大盘堡。 这天晚上众人回来之后休息了一阵,便仍是出堡练习。 众人脸上都是豆大的汗珠,为了凉快一些,众人可以说是想尽办法,众人身上穿的衣裳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穿着一件破旧的短打,有人则是直接光着膀子。 练了一会队列后,众人又开始练习刀枪。使枪的众人站成数排,人人握枪,使刀的也是同样握着自己的腰刀。 看众人列好队,刘衍一声大喝:“准备!” 刘衍大喝道:“抬枪!” 数十根长枪一起突刺,场面非常壮观。 “杀!” “杀,给我用力杀,你眼前就是贼寇,不需耍花枪,不需虚架子,你只需突刺,再力的刺,飞快的刺。你刺得比他们快,你就可以活下去,而那些贼寇,就是你们的军功首级。” 看着场中众人整齐划一的动作,那隐隐有上阵杀敌的气势,刘衍心中畅快不已,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便是自己一手操练出来的人马,这便是自己起家的本钱! 不过他们这队,连齐天良算上,只有八个人,都是堡内原来的老弱男子,没办法,堡内人力就是这些。好在他们平时不须怎么练习,因此他们身体就算差了些,也勉强可以胜任了。 王越、陈勋、汪博、张义四个小旗官每人拿一根长枪,上面挂一面破烂的旗就算是队旗了,好在众人身上有一块表明他们身份的腰牌,可以认出他们是大盘堡的墩军。 这天,刘衍又从十六个刀手中选出一半人来练习盾牌,那盾牌,这些盾牌是刘衍让陈勋去了一趟王家庄,又从王炆镇那里花钱买来的,保养的还不错,只不过八面盾牌形制各异,让刘衍有些郁闷,于是心中便有了统一装备制式的打算。 刘衍左手拿着盾牌,右手拿了一把腰刀,示意对面的陈勋取一根长枪,他大声对众人道:“盾牌为一军之藩蔽,除了不能隔铳子,矢石枪刀皆可遮蔽,且牌手为接战短兵,向为临敌各军之应援,加之进退自如,堪为利器!习好盾牌,当可一壮军中胆气。” 说完,刘衍便示意对面的陈勋进攻。 刘衍大声吼道:“来得好!” 围观众人都是看得心惊胆战,猛然陈勋跳开,他连连罢手,气喘吁吁地道:“甲长勇猛,属下自愧不如,认输便是。” 这次刘衍示意陈勋拿着盾牌,然后他拿过一根大棒,长约八尺,粗约二寸,形如鸭嘴。这种兵器多见大明边军骑兵,上马可刺,下马可击,骑兵中使用人数众多。此时堡内无人可用,所以便始终在武库内吃灰。 陈勋举牌一挡,刘衍这下力道好猛,可以感觉到陈勋的身形一下滞住,刘衍又是猛砸几棒,棒棒都是砸在刚才的位置上,可以看出陈勋的身形己是散乱,身体从盾牌处露了出来,猛地刘衍改砸为刺,大棒上的尖头己是停在陈勋的心口。 下面众墩军还没从刚才的演练中回复过来,众人都是惊叹地议论个不停,显然已经被刘衍的勇武镇住。而那王越则是瞠目结舌,即便有黄山墩的事情在前,王越也想不到刘衍竟然有这般的勇武,自己心中也是一阵后怕。 夜不收 于是苗绍、许铭二人将这十名墩军集中在大盘堡外面的一处树林内,便开始训练大盘堡的夜不收了。 这夜不收便是斥候,在大明无论是沿边、沿海还是内地都有设置。明军中的夜不收选用的士兵大多是能飞檐走壁,或有种种杀人放火奇巧的异人,甚至还要求知天文善占候者。在明军中,夜不收除了出外哨探外,还经常因技艺高超,熟知地理等,担任着各种烧荒、奇袭或是劫营等任务。 这些明军中的夜不收尖哨,除了技艺高超外,很多人还精通几门外语,比如苗绍、许铭兄弟,二人就精通蒙语,此外二人还懂一些简单的女真语。 这些人如果训练好了,刘衍就多了一批出众的哨探与情报耳目,精锐的夜不收在战场上往往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此刘衍当然是大力支持,可以说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此时夜不收队一共十二人开始训练,刘衍也饶有兴致的赶了过来观摩,准备看一看苗绍、许铭如何训练他们的那些个部下,不由大开眼界。 于是苗绍、许铭二话没说,就找了几副生鸡肝、生猪肝,甚至还有十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蝌蚪让三人生吞下去。 刘衍见状也是微微一愣,随后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中对苗绍和许铭不由得刮目相看。只不过明白其中缘由是一回事,能不能接受是另外一回事,看着那三名墩军强忍着呕吐的冲动,将鸡肝、猪肝和蝌蚪吞了下去,刘衍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接着,许铭便站起来,强迫着三人将剩下的蝌蚪等物生吞下去,直到全部吃干净为止。旁边的两名墩军顿时便干呕了起来,刘衍见状也不禁微微皱眉。 于是刘衍便辞别众人,先一步返回大盘堡了。此后苗绍、许铭便带着十名墩军神龙见首不见尾,常常不知前往哪里去,甚至苗绍、许铭还在大半夜集结手下,众人在夜晚的寒风中出去训练。 与此同时,大盘堡内其余的墩军经过严格的训练,进步也是非常大的。 刘衍现在部下中只有刀盾兵,长枪兵,火铳兵三个兵种。 按照戚家军考绩墩军技艺的等级细分为九等,眼下刘衍的军队才刚刚起步,不过数十人而已,也没有必要便粗分为上,中,下,不合格四等。 刘衍定下以后每两月一考的规矩,四等升降不定,中下等可以上升,上等也可以降为中下等,如有原地踏步者,也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次原地踏步可以免责,二次原地踏步打五军棍。三次原地踏步打十军棍。五次以上原地踏步不进者,打三十军棍,驱逐出墩军之列。当然,如果每一次都是上等成绩,那便不算是原地踏步。 以刀盾兵为例,他们持盾牌时,能舞动遮蔽住自身为下等。能试刀冲入枪阵内为中等。令他们持牌与长枪兵对打,打得对手不及反手为上等。刘衍近期还造了一批标枪,用以刀盾兵使用。 这个标准远低于戚家军的考绩练习,不过刘衍不急,慢慢来,将来自己一定可以打造出一支堪比戚家军的强军来。 在擂鼓时,他们飞身挺枪向前戳去,任取一孔,戳刺五遍后,如有三次可以将孔内的木球刺于枪上,便为上中。两次,中等。一次,下等。一次都没有,而且试枪时的手法、步法、身法、进退之法不严谨,便为不合格,军棍侍候。 古时的冷兵器作战主要靠的是腰力的使用,为了锻炼各人腰力,刘衍还吩咐工匠们做了一批石锁,让这些军户每天都要锻炼数十下。不过刀盾兵与长枪兵的练习容易,火铳手的练习则比较困难。 在这大明朝,就算是一根精良的鸟铳,那铳管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几十次。每天打个几次,十几天后,一根铳管就报废了,再造一根铳管,起码要一个月的。如此大批量消耗下来,所需的银子也不少,即便刘衍有肥皂工坊的财源在,也是难以支撑的,而且打造鸟铳的速度也远远干不少消耗的速度,这是刘衍不能接受的。 刘衍准备等到大盘堡最终竣工之后,便开始着手解决火药原料问题,这些对于刘衍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只是现在腾不出手来罢了。 这天黄昏时分,在堡外那个还是非常简陋的较场上,火铳的击发声音啪啪不绝。 陈勋正在一旁给几名鸟铳手讲解装填要领,此时陈勋对于火器的天赋也显现了出来,只见他非常熟练地装好火药铅弹,然后眼睛瞄那照星,对准前方五十步外一块靶子扣动了板机,“啪”的一声响,铅弹正好命中靶心。 刘衍现在不敢与戚家军相比,在训练鸟铳时,只是在五十步外立一靶子。不过训练标准倒是一样,三发全中为上等,三发一中为中等,射六次,中一次者为下等。射六次,一次不中者为不合格。 然后刘衍又在较场内到处巡看那些墩军训练,同时心里还盘算着一个问题。 不过虽是如此,那些鸟铳手的射击装填速度还是显得慢些。以陈勋的射速,也要近一分钟才射出一发,别的鸟铳手射击速度就更慢了。 虽然现在没有办法造出燧发火铳,不过可以在鸟铳的装填速度上想想办法。 “看来等到大盘堡最终竣工之后,不但要解决火药原料的问题,还要将顶撞弹药提升研发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