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枫林,就不得不提古镇第一大姓徐姓。徐姓是枫林古镇后来居上的楠溪名门望族。公元1106年春天,枫林柯家牡丹盛开,邀请四方文人墨客举行牡丹诗会,饮酒赋诗长达一个多月,徐姓始祖徐公仪乘着酒兴题《牡丹诗》说:“魏紫姚黄未足夸,元龙百尺有王花。一枝丹萼开连理,两朵红云捧日华。”受到柯家主人赏识,就招赘为女婿,耕读传家,成为书香门第。
千年来,枫林文人学士辈出,遗存文物古迹众多。
明清时期,徐氏宗族有各类生员400余名,举人11人,武举人3人,进士1人。科举废除后,钦赐师范科举人2人,辛亥科孝廉方正1人。科举人士,或埋头治学,或由儒生进而行医,或弃儒从商,或积极参政,使枫林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生员社会,在培养人才、建设经济、自治地方、兴办公益事业诸多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受到朝廷的表彰和乡间群众的爱戴。晚清民国时期,楠溪高等小学、永县私立济时中学和永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先后在这里创办。
今日枫林徐氏后人有院士2人、教授5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博士9人、硕士23人。这是后话
双目凝视前方,聚劲下沉,扎好马步,腾挪跳跃,近百个动作一气呵成……在清晨的枫林,你常能见到许多武术爱好者,在老屋道坦里,打上一套枫林当地的拳法。在广场上,遍地都是习练南棍的男女老少,这里是千年武术之乡。
1983年,曾经一度被中断的武术节,在枫林当地村委及老人协会的筹划下,枫林武术开始复苏。第一届武术节时参与进来的人数只有10来个,到第二年就有20几个人,而今年是第四届,今天刚好是开幕式,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现如今武术节,参与的武者越来越多,形式多样,影响甚广,今年甚至来了其他县市的武术爱好者。
而干外婆家住在白门台巷,白门台巷的景致很具特色,一条曲折狭长的小巷,阳光射不透两旁的建筑树木,哪怕太阳正当头顶,照在巷道里仍是一半光亮,一半阴暗,形成黑白分明的分界。被脚印磨得包浆的巷道,青砖上爬满的青苔,静谧于古城日渐繁华的背后。
百岁老人徐老太爷有6子3女,如今已繁衍至第五代,后人更是过百,满大家子齐聚一堂,其乐融融。虽然我不是徐氏子弟,但是我们一家的到来也是得到了徐氏家族的热烈欢迎。不光我干外公一家子,连他的几个兄弟都出来迎接。
刚跨进徐家大宅,我就被小胖子拦在了大门口,今天小胖子穿的一身西装别着领带,别提多帅气了。不过我看清他身后站着的一群好奇的宝宝,我也是醉了。一群大小与我相差不到2岁的男女娃们,摆了个龙门阵,要求我逐个与之单挑,打赢了才能进去。
曾经有个相声演员研究《道德经》和《荤菜大全》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子可不是吃素的。于是我二话不说直接抬手太极,一路杀将过去,完全没有一合之将,只见我一个野马抖鬃小胖子和他表哥就飞了出去,一手老君推门他表姐飞了,一招双龙出海他表哥躺地上了,一招黑虎掏心他表姐蹲地上哇哇大哭。。。对不起美女,失手失手。我可不是故意袭胸的。。。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摆平了这群小鬼。得胜归来。。好吧实际上只用了2分钟。。
我拍了拍手,昂首挺胸的迈进了大门。这一刻,我感受到的是高手的寂寞。。。。喜欢梦回1984:梦想搬运工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