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注意你的措辞!我们现在也是美国的一份子。”屋内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 “拜托你友善一点,凯,我不想在下班以后,又接到邻居的投诉电话。” “我不想在待在这里了,我想回英国,我想看英国的电影!而不是像这群蠢货一样,看一部整整90分钟,都无聊枯燥的励志烂片。” “它是英印合拍的电影!” 翻看内页,就是对《冥王星》电影的批判,从全方位与《甘地传》这部真正的史诗级传记对比,《冥王星》一无是处,只能算得上三流影片。 记者告诉他,美国也有天文学家出席会议。接受采访的美国人就说,他们都是叛徒! 凯撇了撇嘴,他常去的一家韩裔开的杂货店就被美国流浪汉当成日裔杂货店,□□劫一空。嘴上说着自由平等,但他的同学却嘲笑他的英式口音,还说英国电影比不过好莱坞电影。 “哈,《甘地传》,我真搞不懂那群英国佬为什么要吹嘘《甘地传》,他们也不想想谁才是使印度人民受苦的罪魁祸首。” 英媒和哥伦比亚嘴上宣称它是一部还原历史的巨作,比《冥王星》杜撰的故事内容真实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实际上这些话只能哄一哄根本不了解历史的观众。 你可以说电影观众的普遍审美不高,但不能把观众当成傻子。大多数人其实是愿意花一张电影票钱去了解一段历史的,如果一部电影,只被影评人选择,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票房依旧不高,制片厂和编剧就得反省一下影片中是否存在着什么问题了。 更让他难以理解的是,在纽约大学学校内的一些英国留学生,居然用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这件事,来嘲讽《冥王星》电影,认为影片和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是霉星,不仅不配与《甘地传》放到一起比较,还带来了霉运,直接导致了冥王星被除名。甚至有人说,上帝不喜欢《冥王星》这部电影,希望傲慢的美国人趁早闭上臭嘴,所以才亲自将冥王星筛出行星行列。 荣恩将这些听起来智商不太对的言论一律视为嫉妒。某几个学生在帝势学院混了五六年还没能毕业,毕业作品不合格、找不到出路,就将怒火撒在奥斯蒙德·格里菲斯身上,嫉妒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纽约大学知名校友。 室友忽然将手中的报纸递给他,指给他看一段文字:“《甘地传》是1982年的最佳影片,大众选择,当之无愧。美国人看似捧着《冥王星》,实际上比我们还要看不起这部电影,所以才没有颁布任何电影奖项给《冥王星》或者创作了这个故事的编剧、导演奥斯蒙德·格里菲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