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他从环球的副总裁勃朗宁·哈里那里得到消息,《那天》的制片人弗兰克·亚伯兰兹为了让电影更加迎合市场,已经将故事改的面目全非。 剧本很离奇, 奥斯蒙德不认为这部杂糅了一大堆元素的电影能为弗兰克·亚伯兰兹带来任何转机,干脆不再做任何理会,将有关于《那天》的所有策略都扔到了一边。 顶着表面被派来协助他, 实则监督他的剪辑师难以置信的目光,奥斯蒙德直接将这部更加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版本投递给了paa。 辛伯格十分无奈,奥斯蒙德却不以为然,间隔了十天以后,他又将原版《失乐园》投递给了paa。 也许在美国电影协会看来,第一个版本太过血腥暴力,相比之下,第二个版本虽然也包含了大量暴力元素,却比第一个版本好上很多。如果第一版是nc-17的标准,那“删减”之后的失乐园确实配得上r级。 原版《失乐园》直接送审,无疑会被评为nc-17,但只要先送一个更出格的版本给paa审核,paa就会认为,第二次提交的影片要好上许多。 只要不是nc-17,电影院在筛选观众、售卖电影票时就不会太过严格,十六七岁的高中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放过去了,大多数影院不会严格审核孩子们身边有没有监护人陪伴。 12月初,《失乐园》顺利在洛杉矶和纽约两地进行小规模点映。电影总共放映两周,而有资格放映的影院却没超过10家。 奥斯卡的评委众多,口味虽然也偏向文艺片,比起欧洲电影节却更具商业性,容易被大众口碑影响。少量点映是奥斯卡惯用的手段,影迷看不到,自然无法对影片做出评价,也无法影响奥斯卡风向,对于各大制片厂来说,较少的评价就意味着更容易插手运作。 从《多格板箱》开始,巴尔克的影评就一直偏向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他投稿给报纸和杂志的文章也大多是大段的好评。环球之所以会给他寄送电影票,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让他在影评文章中美言几句。 幸运的是,他对《失乐园》这部电影非常满意。 《失乐园》的选角和《多格板箱》采用了一样的套路,男主角、女主角以及一系列配角长相都非常吸睛,以至于乍看下,观众会误以为《失乐园》是一部类似于《pn b》的青春片。 《失乐园》是一部拒绝为观众提供一丝一毫安全感的电影。仅有的希望也只是为了打破而产生。巴尔克从这部电影中感受到的只有痛苦,不停地下坠,失望、绝望。 “痛苦到无法继续忍受活着,却也无法放弃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