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齐国。 也有独立的私营手工业者的织造作坊。 大夏将至,是他们织丝绸和加工丝絮的时节。 除了自给自足、保证赋税之外,多余的产品则作为商品,放在市场上贩卖。 因为获利之丰厚,于是他们的桑蚕丝织业,更加猛烈地,发展起来了! 我们齐国,生产的丝织品,本来就种类繁多,做工精细,质量上乘。 岂不是如虎添翼!!! 就算是秦国,也不行!! 齐桓公:那么问题来了。 管仲、鲍叔牙、宁戚等人僵硬在那里,说实话他们不知道,是过于激动还是什么。 管仲:沉默jpg 我决定先把天幕抄下来。 虽然天空里一直展示着那一台清晰可见的珍妮纺纱机,但是天音的内容太干了! 给点水吧!要噎住了!咽不下了! 但是几句话,就把珍妮纺纱机的结构说完。 齐桓公安慰:没事,我们可以课后补。 就算一时没记全,也可以后面再互补。 在光幕里,纺工正在操作珍妮纺纱机。 他们纷纷捶胸顿足,恨自己手速不够快。 再不济,他们只能看看24h光幕里有没有哪位好心人再给他们提供一下抄录图了。 天幕之上,纺工伸出手摇动大轮子。 伴随着天音的解说,这个过程倒是好理解。 棉花,正在被拉伸、拧绞。 还有之前的红薯、玉米等等。 棉花,它好用吗? 但这些技术方面的东西,交给臣子去完成就好了,他也不必事事都亲力亲为。 秦始皇这边,包括战国时期的许多人,他们对天幕的理解,倒是会更加容易一点。 锭子,已经开始使用了。 【纺纱需要用到锭子,又称为纱锭。它是一种间隙地装在锭杆上的、筒型的套子。锭杆,是一根细杆,上面带有钩子。】 等到天幕展开叙述,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君、臣子布衣们,方才若有所思、恍然大悟。 【在纺纱的时候,人们手拈一小段棉纱,勾住锭杆上的钩子,接着扯一段棉条,与棉纱相接,捻在手里。这样一来,锭杆钩加上手,就将棉条给固定住了。这就叫做两端握持。】 【在纺纱的过程中,人们一边加捻,一边用手来拉伸纱线。等到停转,或者小小地倒转一个大转轮,纱线就会从钩子里脱离出来。之后,再转动大转轮,减少手上的拉伸力,棉纱就卷绕到筒形的锭子上了。】 齐桓公、鲁班、墨子,很多人都沉默了。 天幕似乎还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本章参考文献:《管子》《史记》《韩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