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嘱托(2008年秋) 北京301医院的特护病房里,心电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95岁的陈长安靠在摇起的病床上,手指轻轻摩挲着床头那个特殊的地球仪。这个由中科院特制的全息投影仪,只要轻轻旋转就能切换三种不同的世界地图模式。 "老爷子,您看今天的新闻。"护士小张调整着墙上的全息投影。画面中,第七艘核动力航母"长城号"正在南海举行服役仪式。甲板上,最新型的"玄鸟"空天战机整齐列队,这些银灰色的战机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陈长安的嘴角微微上扬,他想起六十年前在日内瓦湖畔,三个木盒子摆在谈判桌上的场景。那时谁能想到,当年小心翼翼维持的战略平衡,会演变成今天这样的太空合作? "把...那个箱子...拿来..."老人声音虚弱却坚定。警卫员立即从保险柜中取出一个钛合金密码箱,输入三重生物识别后,箱盖缓缓开启。 里面整齐摆放着三样物品:一枚已经氧化发黑的日内瓦会议纪念章,一把刻着三国国旗的钥匙,以及一个看似普通的U盘。陈长安颤抖着手指向U盘:"交给...航天局的...王总师..." 就在这时,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现任外交部长李明哲带着三位特殊的客人走了进来——分别是鹰酱驻华大使威尔逊(老威尔逊的孙子)、大毛驻华大使安德罗波夫(葛罗米柯的外孙),以及倭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中村一郎。 "老师,他们坚持要见您最后一面。"李明哲俯身在老人耳边说道。 陈长安微微颔首,示意警卫员打开病房的保密投影系统。墙壁上立即显示出全球实时战略态势图,其中七个蓝色光点格外醒目——那是夏国七大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部署位置。 "第七舰队...终于成型了..."老人的眼中闪过欣慰的光芒,"记住...平衡...才是和平..." 太空交响曲(2023年) "这里是'昆仑'空间站指挥舱,'联盟-长城'货运飞船对接程序启动。"广播里传来中俄英三语播报。这座由兔子、大毛、鹰酱联合建造的超级空间站,正以每小时公里的速度掠过地球上空。 在空间站的"和平方舟"实验舱内,鹰酱宇航员杰克逊正用特制的太空毛笔练习书法。这种毛笔的墨水里掺了特殊纳米材料,在失重环境下也能牢牢附着在宣纸上。 "嘿,伊万,看我写的'和平'怎么样?"杰克逊得意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大毛宇航员伊万诺夫凑过来看了看,大笑道:"比我家熊孩子写得好多了!"说着递过一袋太空饺子,"尝尝,这是用黑龙江小麦和堪萨斯州牛肉做的特制馅料。" 此时,空间站的另一端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仪式。夏国指令长周天宇将一个精致的骨灰盒放入气闸舱的专用格位。盒子上用篆书刻着"陈长安"三个字,周围环绕着三国国旗的浮雕。 "陈老,您终于可以看到心心念念的星辰大海了。"周天宇轻声说道,随后按下发射按钮。在微重力的环境中,骨灰缓缓飘向浩瀚宇宙,背景是正在建设中的火星基地全息图。 突然,警报声响起:"注意!检测到K-712小行星轨道异常!"三位宇航员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杰克逊迅速调出深空监测数据:"上帝,这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正在向地球方向偏移!" 伊万诺夫已经启动了应急通讯:"莫斯科,这里是昆仑,请求启动'行星防御'协议!" 周天宇则打开了那个神秘的U盘。全息投影立即显示出陈长安生前录制的影像:"如果你们看到这段视频,说明'天盾'系统该派上用场了..."画面切换成一套复杂的轨道计算公式。 三小时后,位于海南的航天指挥中心里,三国科学家正在紧张运算。突然,王总师拍案而起:"就是这里!用三枚'后羿'导弹同时撞击这三个点,就能改变小行星轨道!" 地球新格局(2023年) 上海外滩的巨幅屏幕上,正播放着全球GDP最新排名:夏国以21.3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超过鹰酱位居第一。街边的智能咖啡馆里,几个年轻人边刷全息手机边讨论最新消息。 "听说永明城那边又在搞新特区了?"戴着AR眼镜的女生问道。 她同伴的智能手表立即投影出新闻画面:"远东自贸区二期工程招工,工资比上海还高20%!不过要会俄语和中文双语。" "得了吧,"第三个年轻人插嘴,"我表哥在巴巴羊那边修高铁,半年挣了这个数..."他比划了一个手势,手腕上的国产智能手环立即显示出换算后的金额。 在新德里的白象国总理府,官员们正对着三维地图发愁。自从克什米尔地区公投加入夏国后,边境贸易额增长了300%,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也日益高涨。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总理先生,夏国大使送来的礼物。"秘书捧着一个精致的檀木盒子。 总理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用藏南特产茶叶制成的茶砖,每块茶砖上都压着中印双语的金色字样:"邻居好,赛金宝"。盒底还附了张全息邀请函:欢迎参加下个月的喜马拉雅经济论坛,届时将展示新型高原铁路技术。 与此同时,在曼谷的"中山纪念堂"前,秃子政权的最后一位老兵正在给游客讲故事。老人胸前的勋章在热带阳光下闪闪发亮,智能助听器将各国游客的问题实时翻译成中文。 "那时候啊,我们坐着鹰酱军舰来南洋..."老人的目光越过纪念堂的飞檐,仿佛看到了六十年前的硝烟,"谁能想到现在曼谷到昆明的铁路,跑的都是夏国造的'友谊号'动车组呢?" 几个台湾来的游客听得入神。自从台湾回归后,岛上来南洋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智能导游机器人举着三色小旗招呼:"各位团友请注意,十五分钟后将参观夏文化友谊工业园的智能工厂。" 火星前哨(2025年) 火星表面的"赤县神州"考察站里,警报声突然响彻整个基地。夏国工程师老李盯着生态舱的监测屏幕,手指微微发抖:"快看!土壤样本显示有机物痕迹!" 鹰酱地质学家史密斯立刻凑过来,他的智能眼镜自动切换成分子分析模式:"上帝啊...这可能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碳元素排列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大毛生物学家彼得洛娃已经打开了全息记录仪:"同志们,建议立即启动'诺亚方舟'预案。"她说的是一套秘密准备的星际移民计划,三国科学家为此已经筹备了十年。 在基地的中央控制室,三国国旗并排悬挂。墙上的电子屏显示着地球时间:2025年7月14日。这正是六十年前陈长安在日内瓦首次提出太空合作构想的日子。 "收到地球指令,"通讯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将今天定为'星际和平日'。" 突然,所有屏幕同时闪烁起来。一段加密视频自动播放,画面中是年轻的陈长安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演讲:"...人类终将走向星辰大海,但请记住,我们带去的应该是和平,而非纷争..." 告别与新生(2008年深秋) 陈长安的葬礼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按照他的遗嘱,葬礼采用中西合璧的仪式。灵柩上覆盖着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旗帜,在阳光下会交替显示三国国旗的图案。 前来吊唁的队伍排出了两公里。人群中不仅有各国政要,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兵捧着泛黄的照片,那是1949年他在永明城与陈长安的合影;几个小学生戴着3D眼镜,通过AR技术观看陈长安的生平事迹。 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个特殊的吊唁者:鹰酱国务卿威尔逊三世、大毛外长拉夫罗夫,以及倭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中村一郎。他们共同捧着一个水晶容器,里面是从日内瓦湖、永明城海和纽约港取来的水样混合体。 "父亲临终前说,"威尔逊三世致辞道,"陈先生教会我们最宝贵的一课: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 葬礼结束后,王总师打开了那个神秘的U盘。全息投影显示出复杂的航天器设计图,标题是《"天舟"星际殖民舰概念设计》。图纸角落有一行小字:"给百年后的人类——当你们看到这份图纸时,希望战争已经成为历史课本上的名词。" 星辰永耀(2028年) 在"昆仑"空间站的观测舱,三国宇航员正在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舱内漂浮着三个密封胶囊,分别装着从地球带来的土壤:夏国的黄土高原、鹰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大毛的西伯利亚冻土。 "按照陈老的遗愿,"夏国指令长周天宇说道,"今天我们将把这些地球的礼物,送往正在建设中的火星永久基地。" 鹰酱宇航员杰克逊调整着发射轨道:"轨道计算完成,预计90天后抵达火星。胶囊里还装有三国农作物的种子,以及...陈老骨灰的一部分。" 大毛宇航员彼得罗娃按下发射按钮:"愿地球的和平,能在火星延续。" 在发射的瞬间,空间站的所有屏幕同时亮起,显示出一段从未公开过的影像。年轻的陈长安站在日内瓦湖畔,对着镜头说:"未来的朋友们,当你们在星辰间遨游时,请记住: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不是飞船,而是和平共处的智慧..." 在地球上,无数人通过量子通讯网络观看了这一幕。上海外滩的大屏幕前,有人举起三色荧光棒轻轻摇晃;永明城的海滨公园里,孩子们把写满祝福的电子纸船放入大海;日内瓦湖畔,当年的谈判旧址前摆满了会发光的新型全息花束。 而在曼谷的一家老茶馆里,电视新闻正播放着火星基地的最新进展。白发苍苍的老兵抿了口茶,对身旁的年轻人说:"这世道啊,变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年轻人笑着展开折叠手机:"爷爷您看,这是太空旅行社的广告,说下个月就要开通地球到月球的定期航班了!" 老人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哈哈大笑:"好啊!等到了那天,你给我买张票,我要去月亮上看看地球长啥样!" 就在这一刻,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天眼"卫星群捕捉到了一个奇妙的天文现象:在火星方向的夜空中,三颗人造卫星恰好排成了当年日内瓦会议桌上那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这个图像被永远保存在联合国总部的穹顶上,提醒着后人:和平,是人类最珍贵的共同财富。喜欢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