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童话故事专场了吧,也不是。童话的内容很短,体现的道理有时一针见血,有时却又稍微单调一些,很多细碎的东西确实不能用童话来解释,但是大道理真的又蕴含其中。读起来发觉,小孩子和大人差在哪里呢?说是大人全都要而小孩子才做选择,最根本地看,就是一个需要的C多,一个需要的C少罢了。过犹不及,适合才是最好的。
行,打扫一下,整理一下,给别人看的,让别人舒心就好。但有一说一,自己心情也变好了。
做买卖是这个道理,要先摸索买家的心理喜欢什么,然后把业务的项目做的多元一点,先给点甜头诱敌深入,愿意上钩的好好发展,不愿意上钩的就不要伺候了,属于费力不讨好,热脸贴冷屁股。
做的壳子不一样,玩法不一样,而其运作的内核却不怎么变化,把吸引人的部分做得普适,把不同的地方尽量做出花样。
体谅永远是体谅别人,要求别人体谅自己,那就不是体谅了,总感觉有点舔狗的意思,实际上,也确实舔哈哈。
吃饭的时候要到嘴唇了,觉得我是寄了,然而急和快是不一样的,急没准备好,没控制住的节奏过快,导致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了,而快则是有准备有控制信号的,预料之中的快。得,总之一心不可二用,吃饭就吃饭,控制什么?
战斗开辟得多了,就觉得自己要撑不住了,很累,觉得是新鲜感过了之后会好一点,实际上不是,欲望怎么能有边界呢?
好歹也算是尝了尝新,我也就这样好了。
当然没有唯一的准则,这是最大的特色。
将某些享乐固话在一些时间里也好,不玩耍脑子都要坏了。
另一种承受能力是对无知的承受能力,当学识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不要事无巨细,等待问题出现也可以快速解决,若是把该方向的东西全吃下,耗费的力气和维护费用是承担不起的。总之,物极必反。
对比之下,所想之事未必不存在,只是条件稍微苛刻了一点。
我们所在的物质世界的外观,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精神世界,(有点像缸中之脑),我们所看重的,我们所思考的,我们在乎的,我们追逐的,甚至是我们观看物质世界的某一部分并留下记忆,这些差异早就了我们对世界认识,对人生认识以及对爱的认识的差异。
所以有差距,得接受,我要把心再放平稳,追逐乐趣就足够了。(也许吧)喜欢梁寒郡的日记书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