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抽了抽嘴角,心想这牙人还是真精,为了让她快点付钱,竟然说了一大堆的话。
本来清雅也看好的,就没有再过多的和牙人砍价。
五十五两就五十五两吧,清雅当场就付了银子。
并让牙人领着她,直接把房子过户到自己的名下,
她这才安下心来,有了房子才是有了根。
三个孩子一直很乖巧的跟着她,没有说话,和牙人分开后,清雅领着他们来到了新买的房子里。
这时,大宝、二宝和小花才闪着星星眼,看着清雅说道:
“娘,我们以后就住在这里吗?住在这个大房子里吗?”
他们在大杨村住的是茅草屋,而在县城买的这间房是三间青砖大瓦房。
所以,三个孩子十分兴奋,他们扬起那满是笑容的小脸儿,齐齐的看向清雅。
“是的,孩子们,咱们以后就搬到县城住,到时大宝二宝去上学,娘和小花儿就在家里。”
清雅也被孩子们的笑容感染到了,她也开心的回答孩子们。
清雅刚刚只是匆匆的看了一眼房子的外貌,里面并没有仔细看。
看天色还早,于是她拉着孩子们进到了正面的三间正房里。
发现里面的家具,原房主居然没有拿走。
而且,这些家具还都是八成新,这让清雅十分开心,又省下一笔银子了,尽管她不缺银子。
然后,她领着孩子们去了侧面的耳房看了一看,发现格局和正房其实都差不多。
只不过这三间耳房里好像没有住过人,里面都是空的。
现在孩子们还小,耳房也就暂时空着,他们娘四个还是住在正房里。
清雅和小花一个房间,大宝二宝睡在另一个房间。
转了一圈看,也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今天还是要回到大杨村的。
因为他们的户籍还在大杨村,需要从村里迁到县城。
她刚刚和那个小二哥牙人问过了,现在从村庄里迁到县城里。
每个成年人需交纳50两银子,每个孩子需要交纳25两银子,这个叫迁移费。
清雅曾看过古史,她知道这个迁移费是有历史记载,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许多人开始向中原地区迁移。
为了加强政府对人口的管制和统计,唐朝官府开始规定迁徙户籍需交纳一定的费用,即迁费令。
迁费令在古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古时候控制人口流动和管理民生的手段之一。
在当时,迁徙是需要遵循官府法规的,也就是说在迁移时必须缴纳迁移费,否则就会受到处罚。
当然,迁费令也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一些流动人口滥用社会福利等问题。
现在的迁移费比买一所房子还贵,所以,住在村里的村民很少有人迁移到县城里住的。
可清雅既然决定要住在县城,这笔钱就必须要花的。
清雅50两,三个孩子一共75两,加一起就是125两。
她得先回去跟村长说,还要把那三间小破茅草房卖掉,或者是送给谁?
想到这里,清雅看看天色不早了,把今天买的东西都放到了正房里。
等到明天过来的时候再收拾,便领着孩子们出了院儿,把门锁好,返回了大杨村。喜欢快穿时空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