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比试这天,青山县城比过年还热闹。天还没亮,街上就已经挤满了从各乡各镇赶来观看的百姓。知府衙门前的广场上搭起了高台,上面整齐摆放着十几张案几,供参赛者使用。台下则设了评委席,坐着知府、知县和几位从附近州县请来的学者。 林乔天不亮就起来了,穿上那件最体面的深蓝色长衫,将策论文稿小心地揣在怀中。小树揉着惺忪的睡眼,坚持要送父亲到门口。 "爹,你一定能赢!"孩子仰着小脸,信心十足。 林乔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好好听苏先生的话,爹晚上没公开露面,虽然紧张,但眼神坚定。 "准备好了吗?"林乔问。 苏婉深吸一口气,点点头:"走吧。" 就回来。" 苏婉也已经准备妥当。她换上了林乔送的那套淡青色衣裙,头发挽成简单的发髻,不施粉黛却自有一股书卷清气。这是她多年来第一次以真实面林家众人一直将他们送到村口,目送两人坐上县衙派来的马车。车轮滚动,驶向县城,驶向那个可能改变他们命运的比试场。 马车里,林乔再次检查文稿,苏婉则闭目默诵。两人都没有说话,但一种无言的默契在沉默中流淌。 "007,最后确认一次数据。"林乔在脑海中命令道。 "所有数据已核对三遍,无误。"系统冷静回应,"特别提醒:根据历史天气模式,未来半月可能有旱情,建议在策论中提及抗旱措施。" 林乔微微点头,在文稿边缘添了几笔。 马车驶入县城时,太阳已经升起。广场上人头攒动,叫卖声、谈笑声此起彼伏。林乔一下车就看到了周员外那辆华丽的马车,旁边站着个三十出头、一脸傲气的书生,想必就是周家重金聘请的才子。 "那是济南府的举人郭孝廉,"苏婉低声介绍,"据说文采不错,但为人傲慢。" 林乔点点头,目光扫过广场。参赛者大约二十多人,分男女两组。男子组除了各县推荐的农事能手,还有几位像郭举人这样的职业文人;女子组则多是乡绅家的小姐,个个衣着华丽,只有苏婉一袭素装,却格外醒目。 "林劝农!"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林乔回头,看见张教谕匆匆走来,身后还跟着个书童,捧着个木匣。 "先生!"林乔连忙行礼。 张教谕将木匣递给他:"这是老夫收集的历年优秀策论,昨夜才送到。你且看看,或许有用。" 林乔感动地接过木匣:"多谢先生厚爱!" "不必言谢。"老教谕压低声音,"程知府方才透露,今日比试不止于纸上谈兵,还有田间实操。你务必留心!" 这消息来得及时。林乔心中一凛,幸亏他平日注重实践,否则单靠文采还真可能吃亏。 辰时三刻,鼓声响起,比试正式开始。知府程栋一身官服,威严地走上高台,宣布比试规则:上午为策论宣讲,下午则有意外的"实践考核"。参赛者需就"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这一主题各抒己见,最后由评委评定高下。 "第一位,青山县郭孝廉!" 周家请的郭举人昂首阔步上台,展开一卷装帧精美的策论,朗声诵读。文章骈四俪六,引经据典,从《齐民要术》谈到《农政全书》,文采斐然。台下观众虽然大多听不懂那些深奥的典故,但仍被华丽的辞藻所折服,不时发出赞叹。 "好文章!" "不愧是举人老爷!" "..." 周员外得意地环顾四周,仿佛胜券在握。郭举人讲完后,评委们交头接耳,显然也很欣赏。 接下来几位参赛者相形见绌,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表达生涩。林乔是第七个上场的。 "下一位,青山县劝农官林乔!" 林乔稳步上台,没有立即展开文稿,而是先从怀中掏出几样东西:一包麦种、一小袋土壤、一节竹制的水渠模型。这别开生面的开场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诸位大人,诸位乡亲,"林乔的声音不大但清晰有力,"在下不擅华丽辞藻,只以实据说话。" 他首先展示了改良前后的麦种对比,解释如何优选良种;然后通过土壤样本,说明肥力改良的方法;最后用竹制模型演示水渠灌溉的原理。每一个观点都配有具体数据和实例,全部来自他在林家垦地的实践。 "...故农事改良,不在空谈,而在实践。一亩地增产一斗,全县便是万石;一县成功,便可推广至全国。此乃实实在在的利国利民之道!" 朴实无华但切实可行的建议,配合精准的数据,让评委们频频点头。就连程知府也露出赞赏之色。台下的百姓更是听得入神,因为这些方法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甚至有人当场掏出小本记录。 郭举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本以为凭自己的文采定能碾压这个农家子,没想到林乔另辟蹊径,以实学取胜。 林乔讲完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比给郭举人的还要响亮。周员外脸色铁青,悄悄对身边家仆耳语几句,那家仆点点头,溜出了人群。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午的策论宣讲结束,林乔和苏婉暂时领先。午饭时间,张教谕特意过来祝贺:"林劝农,讲得好!知府大人私下称赞你'言之有物,不尚空谈'。" "多亏先生提点,才知有实践考核。"林乔感激地说。 正说着,一个衙役匆匆跑来:"林劝农,知府大人命你速去西郊农田!实践考核提前开始了!" 林乔和苏婉对视一眼,立刻跟上衙役。西郊农田边已经围满了人,程知府和评委们站在一块明显有问题的田地前,其他参赛者也陆续赶到。 "诸位,"程知府高声宣布,"这块田的主人家反映,去年收成还好,今年却突然减产。请各位诊断病因,提出解决之策。此乃实践考核第一题!" 参赛者们轮流下田查看。郭举人第一个上前,装模作样地抓了把土看了看,便高谈阔论起来,说什么"地气不足,需祭土地神"之类玄之又玄的话,听得田主直皱眉。 其他参赛者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缺水,有的说是缺肥,但都缺乏真凭实据。 轮到林乔时,他仔细检查了土壤、作物和周边环境,甚至挖开几处根部观察。通过007的扫描分析,他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 "回大人,此病因在排水不畅。"林乔指着田边一条被淤泥堵塞的暗沟,"去年雨水多,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水上升至根部,造成盐害。看似缺水,实为积盐。" 田主一听,连连点头:"对对!今年苗子老是蔫头耷脑,浇水也没用!" "解决之法,"林乔继续道,"一是疏通排水沟,二是深耕打破犁底层,三是暂时改种耐盐作物如高粱,待盐分淋洗后再种回小麦。" 这番诊断有理有据,解决方案切实可行,连几位农业出身的评委也点头称是。程知府满意地捋须微笑:"林劝农果然名不虚传!" 实践考核的第二项是现场设计一块高产田的规划。参赛者需在沙盘上布置田块、水渠、道路等。林乔的设计再次脱颖而出——他不仅考虑了灌溉排水,还设计了轮作区和绿肥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就在林乔大展身手时,周员外那个溜走的家仆回来了,附在主人耳边低语几句。周员外阴险地笑了,又嘱咐了几句。 下午的比试继续进行。女子组的策论宣讲开始,苏婉第三个上场。与那些大谈"妇德闺范"的闺秀不同,她从女子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入手,论证了识字妇女能更好地管理家务、记录农事、教育下一代农民。 "...故女子教育非但不违妇道,实乃兴家利国之本。一人识字,惠及一家;一家明理,带动一村..." 这番论述既有经典依据,又有实地调查数据,令人耳目一新。程知府听得频频点头,几位保守的评委起初皱眉,但也被她严密的逻辑所说服。 比试接近尾声,就在评委们准备商议结果时,突然一个农夫慌慌张张跑来:"大人!不好了!林家展示田被人毁了!" 全场哗然。林乔心头一震——展示田是他精心准备的一块样板田,专门用来证明他的改良方法确实有效的。若被毁,他的所有理论都将失去实证! 程知府面色一沉:"带路!众人随本官前往查看!"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往林家垦地。远远地,林乔就看到自己那块展示田边围着一群族人,个个面色焦急。走近一看,田里一片狼藉:麦苗被踩踏,水渠被破坏,就连标牌也被折断。 "这是何时发生的?"程知府厉声问道。 "回大人,"赵大锤愤怒地说,"就在一个时辰前!我们抓到一个可疑之人,已经绑起来了!" 衙役押上来一个灰头土脸的汉子,正是周员外的家仆周旺!那家伙吓得直哆嗦,不等用刑就全招了:"是...是老爷让我来的...说毁了林家的田,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程知府勃然大怒:"周世仁!你可知破坏农事是何等大罪?!" 周员外面如土色,扑通跪下:"大人明鉴!这奴才胡言乱语,小人冤枉啊!" "冤枉?"程知府冷笑,"来人!搜周旺的身!" 衙役从周旺怀中搜出一锭银子,底部赫然印着周家的私印。铁证如山,周员外瘫软在地。 "周世仁屡次陷害良民,破坏农事,罪无可赦!"程知府当众宣判,"革去功名,罚银百两,赔偿林家损失,徒刑三年!" 周员外如丧考妣,被衙役拖了下去。围观百姓拍手称快——周家平日横行乡里,早有人怨声载道。 程知府转向林乔,语气缓和了许多:"林劝农,虽遭此不幸,但你的才学已有目共睹。本官宣布,此次策论比试,男子组林乔、女子组苏婉分获头名!" 众人欢呼鼓掌。林乔深深一揖:"多谢大人明察!" "至于苏婉..."程知府沉吟片刻,"既已证明才学出众,本官当奏请朝廷,赦免其罪眷身份,准其恢复良民之籍!" 苏婉闻言,眼泪夺眶而出,跪地叩谢:"民女谢大人恩典!" 夕阳西下,比试圆满结束。回程的马车上,林乔和苏婉都难掩喜悦。这场比试不仅为苏婉赢得了自由,也为林家赢得了声誉和尊重。 "林劝农,多谢你。"苏婉真诚地说,"若非你当初收留,又全力助我准备比试,我不会有今日。" 林乔摆摆手:"是你自己的才学赢得了认可。今后有何打算?" 苏婉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我想继续在学堂教书。若大人允许..." "求之不得。"林乔微笑,"耕读堂能有你这样的先生,是学子们的福气。" 马车驶入暮色,载着两个各获新生的人,驶向他们共同建设的家园。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快穿局女员工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