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需要假设两个现象是一致的?”“这个假设应该没问题吧?”
很多人都认为张硕会以cp组的实验方向为开端,再去关联高能所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
这会是值得一听的内容。
张硕很轻松的走到台上,随后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顿时让会场沸腾起来——
能量和力场规范理论。
“能量与力场规范理论?这个标题看起来好大……”
“这应该不是个小研究吧?”
“感觉像是一个全新的庞大的理论的开端,但是应该不会吧,这样的会议上……而且计算中心的数据还没有发布太久……”
张硕转过身,轻松的开口道,“这是我最新的研究,本来是想明天发布的,但是刚才没有人上台,我就干脆上来了。”
会场重新安静下来。
张硕继续道,“能量和力场规范理论,是以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为基础,继续构建‘基础力关系模型’的理论。”
“源点论,大家应该听过这个名字,我一直希望能对于理论做进一步完善,最好是有底层的基础支持。”
“计算中心发布的时候就帮到了我,我在数据基础上做了研究,并找到了能量与力场的规范关系。”
这一句发言,再次让全场议论起来。
张硕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论文以及爱德华-威腾的点评,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基础力关系模型’,也就是‘源点论框架’。
现在他说希望能给理论找一个基础支持,然后利用计算中心的数据做研究,找到了能量和力场的关联?
这实在太惊人了吧!
张硕说完了基础以后,并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开始了数学论证。
论证是从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分析开始,关键的参数包括偏差度、能量损耗以及各类型的检测信号,数据做统计后做了一个图表,然后转化为函数分析。
这就是从统计被进入数学的关键。
即便只是在台下听着,甚至是有一些听不懂,也能看出张硕所塑造的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那些能听懂的人就一直沉默不言,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说什么,就只是投入的去理解,唯恐晃一下神儿就再也听不明白。
同时,他们发现逻辑推导非常严密,一些解析也非常的精妙。
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严明脑子里有疑惑,杨海峰也有,其他专业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学者都有。
这些推导似乎是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构架,但就只是继续丰富基础的关系模型构架吗?
应该不是的。
张硕最开始可是写了标题——能量和力场规范理论,一听就知道是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
“难道是规范能量和力场的关系?”
“能量和力场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也能够互通吗?这是不可能的吧。”
“这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还是说在能量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力场的转化?以计算中心的数据为基础……”
有些人继续思考着,晃个神继续认真听,就发现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张硕继续讲解着。
他尽量把语速放慢,难理解的地方这会非常认真的讲解,但也知道不可能让所有人听得懂。
在场的学者们,很多并不是专业研究理论物理,他们要跟上复杂的理论思路是很困难的,所谓跨行如隔山,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即便只是不同的理论,数学基础内容也不同。
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的塑造过程,牵扯到粒子对撞实验的方方面面,需要对实验本身有研究,又需要对理论物理有研究,理解的难度还是很高的。
张硕一讲就是一个小时。
研究内容其实并不多,资料也只有十几页,但因为每一部分涉及的数学都很复杂,逻辑转换关系也很晦涩,而最难理解的反倒是设定和分析。
设定和分析是理论的基础,必须要接受这些设定和分析,才能够接受理论本身。
再讲了一个小时以后,张硕休息了十五分钟,随后就又上台继续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场一直非常安静,能听懂的都认真听了,即便是听不懂也认真看。
很多人有种感觉。
这一刻的意义可能非常重大,因为一个全新的、严谨的理论就要出现了。
这个理论还是对于计算中心发布数据的解析,也是对于未知现象的解释。
具体是什么呢?
那些听不懂的人都在等待最后的结果。
他们没有等太长时间。
张硕在重新上台以后,只讲了十五分钟就构造出了一个方程组,方程组中的每一个参数和粒子对撞实验直接相关,并用特殊的参数描述了‘混乱力场’,也可以理解为‘基础力的集合’。
然后,关系很明显了。
张硕写完了全部的方程组以后,重新面向台下认真说道,“这是研究结果,能量和力场规范方程,描述了粒子对撞实验中能量损耗、偏差度以及其他参数,与混乱力场之间的关系。”
“其中有两个参数调整方程,而中间这一行是最核心的。”
“我暂且称之为,能量力场规范方程。”
张硕说完微笑看着台下。
会场安静了几秒钟,随后陷入了沸腾中,“能量力场规范方程?果然和我想的一样。”
“这应该不只是理论了吧?是直接研究出了粒子对状实验未知现象与实验参数的关系!”
“通过这个方程能做计算吗?”
“经过验证了吗?张硕教授就不怕计算出现错误吗?如果计算结果和实验不符,研究就会没有任何意义。”
“有没有一种可能,已经验证很多次了?”
“如果所有的粒子对撞实验,都符合方程的规范……那绝对是一项非常了不起,非常非常伟大的研究!”
“对,非常非常伟大!”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