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的手在逐渐恢复,不能一直不去上幼儿园,但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妈妈陪她陪得多了,她开始更不愿意离开妈妈身边。向亦文试着送去幼儿园一次,没成功,她非常抵触,嚎得园里园外都来围观,差点影响别的小朋友和老师,向亦文只好把她带回家。想当初她三岁第一次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都没这样,只稍微哭了两天就跟别的小孩玩得忘乎所以,连妈妈来接她的时候都不想走了,没想到现在六岁了反而变成这样。 向妈也没辙。两人闲聊了几句,向妈说,“你还记得你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吗?” 那时候向妈还是小学老师,向亦文上小学前,幼儿园一放假,她就没人带,向妈只能把她带到单位去,给她两颗糖,或者一根棒冰,再加几本小人书,把她放在教室门外的椅子上,站在讲台上就能看到。领导批评了她,说她怎么带这么小的孩子来上班,影响教学要扣她钱。但向亦文一句话也不说,能安安静静地在门外坐一上午,只要能看见妈妈就可以。下课学生们来来往往吱哇乱叫,她也可以认真翻她的小人书,等妈妈下课来带她去上厕所或是喝水。 “……那是以前了。”向亦文无奈地叹道,“现在还哪有带孩子上班的。别说对孩子负不负责任,工作先别想要了。” “以前妈妈的工作是在家里,现在妈妈的工作是在这里。”向亦文把她的工位和电脑指给小琪看,还有上面贴着的小琪和二宝的照片,“如果妈妈不工作,家里就没有钱,那就没办法给家里每个人买好吃的好玩的,对不对?” 向亦文就笑了,“那不行的。妈妈的同事们,他们有的家里也有跟你一样大的小朋友,那些小朋友都是每天去幼儿园的,都不会跟着他们的妈妈来上班,对不对?这里是大人工作的地方,不是小朋友待的地方,没有你喜欢的玩具,也没有好吃的。” “可是我不想去幼儿园。有玩具,有好吃的,我也不想去幼儿园。”她小声说,“……我也不想回家。你在哪我就在哪。” 除了因为小琪的事请假之外,她的新工作适应得还不错。但毕竟来的时间短,短期内涨薪的可能性不大。最近总部的人来开会,说近期北京的分公司会选调业绩好的人去杭州总部,不仅涨薪,而且只调一年,一年之后可以再决定是留在总部,回北京,还是去别的分公司。这边立刻有几个今年刚来的年轻员工表示了强烈兴趣,她们要么不是北京本地人,要么心心念念想涨薪拼事业,都有着自己的打算。向亦文本来坐在一边觉得这事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一听到涨薪两个字,突然脑子里的那根筋动了。 经理看到她自请,也非常意外,毕竟她是几个人之中外在负担最多的,有俩娃有房贷,又扎根在北京,又年纪不小了。但她业绩又确实好,以她目前的能力,确实也做到了很快在陌生的工作环境里适应和自洽。 最后经理还是让她回去跟家人商量商量,考虑之后再决定。 好几个晚上她脑子里翻来覆去地做这个梦。后来她忍不住了,就爬起来拧开夜灯,在小本本上写来写去,试图计划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但不管什么方案,都是需要这一家人去配合的,只靠她一个人做梦是不行的。 经过了几天的深思熟虑之后,向亦文很郑重地对全家人说。她甚至还拟了简短的发言提纲,要不是因为爸妈们眼花看不清字,她做个ppt来说明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