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材料问题之后! 李老师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重大难题: 嗯,“弹壳冲压”对设备,对人员,对工艺,对品控.....的要求,都与“冲压手榴弹发火帽”不是一个概念! 甚至! 不只是“发火帽”的生产! 这会儿的李老师已经能隐约感觉到: 一旦自己真的攻关“弹壳冲压工艺”,它对工业小会的冲击,只怕“瞬间就能超越之前的一切科研项目”...... 呃,这绝不是一句玩笑话! 因为,“弹壳冲压”所需要的东西,是工业小学“倾尽全力才能勉强胜任”的! 换句话说: 如果李老师以及他的同事......们,不想将这份“拼尽全力的成果”白白浪费掉,他们就只能继续硬起头皮对工业小学作出“重大改变”! ...... 没办法! 弹壳这玩意儿太“精细”了! 一颗“65口径的38子弹”,弹壳重量还不到10克! 口部边缘外径更是只有7.2毫米,整个弹壳还呈现一个“极流畅的瓶状”! “瓶体”最薄弱处的边缘口部,厚度只有0.3毫米;盛装“子弹发射药”的“瓶体”部分,李老师虽然没法直接测量,也能通过计算得出“厚度绝不超过0.5毫米”的结论...... 弹壳最厚的部分在“瓶底”,厚度大概在一到一个半左右! 方便退弹的“凸缘部分”也同样是这个厚度! (嗯,都是在deepseek上搜的,准不准的也就这样了!关键是得知道这玩意儿,还得懂得搜索......) ...... 当然! 比起后世的加工水平! 这种精度绝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但,对于目前的三道梁子来说,这种程度的加工精度就足以“让李老师头皮发麻了”! 如果再考虑到,“这些弹壳正被普通工人们用机械设备每天成千上万的生产出来”,李老师就更有一种“想尿裤子的冲动”...... 三道梁子的设备是什么水平? 这些东西都是李老师“一把屎一把尿糊出来”的! 别看它们个个都挂着“高精尖”的名头,却绝对难以逃过“李老师的火眼金睛”: 就凭这些“一开动起来,整个三道梁子都得震三震”的玩意儿,想让它们“以丝为单位”的加出大量“品质稳定的弹壳”...... 确实“还有太多太多的路要走”! ...... 当然,当然! 如果仅仅是设备的问题! 虽然实现起来的确“有些许的困难”,却也绝不是“没有任何解决方法”: 嗯,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穿越者才华”,以及铃木同学的“牛马精神”,总能找到一条符合学校“校情”的生产路线...... 但问题是: 弹壳冲压并不仅是机械设备的问题! 李老师都不用细想就可以作出这种论断:“机械设备绝不是弹壳生产的最大障碍”! 嗯,比起“如何才能让那帮进厂没几月的糙汉学会复杂的冲压流程?”,且“还要让这帮糙汉懂得遵守流程的重要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完成相应的品控工作”...... 这才是让李老师“想想都要尿裤子的事儿”!喜欢抗战之工业强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抗战之工业强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