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张大彪、楚云飞各有一个山炮团,配了2436门山炮,战防炮、速射炮若干。
另外的几个师,配属山炮营,每个营12门山炮。
这就是目前的全部重火力。
张宪手上当然还有一些备用山炮,约有60门左右,留作战时补充。
另外兵工厂持续生产75毫米山炮、野炮,以及105毫米榴弹炮,技术没什么问题,炮管也已经解决,月产量分别是门。
至于150毫米榴弹炮,还没让兵工厂尝试,需要投入新的精力,先以成熟的技术为主,解决眼前供需问题。
一个师,怎么也得有2436门山炮吧。张宪想的是24门山炮、12门野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
这才能达到所谓的正儿八经的主力师的标准,现在没有一个达标。
34师、89师好歹算摸到了门槛,有单独的炮团。
按照目前的产量,半年就能将手上的8个师装备完毕,还是有盼头的。而且随着技术熟练,产能还可以翻倍。
目前是要求了高质量标准,可以慢一些,但质量必须达标,仿造出来的火炮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否则粗制滥造的给你1000门也没意思,也会被小鬼子轻易压制。
82/60毫米迫击炮已经顺利攻克了所有技术难点,月产量分别是44门、108门。
所用的钢管就是小电炉炼出来的钢材,质量有较大提升,制作迫击炮无压力。
炮钢问题还在实验当中,有张宪提供的配料参数跟工艺流程,解决它只是时间问题。
步枪月产量3200支,控制了质量要求,每一支步枪都是能堪比鬼子三八大盖的性能,仿造的水平并不差了。
捷克式机枪月产280挺,
24式水冷重机枪月产60挺,另仿造九二式重机枪80挺。
冲锋枪月产1400支。
各型号的子弹月产300万发。
各式炮弹月产8000枚,手榴弹月产量35万枚。
兵工厂正在经历阵痛期,废弃了很多原有的流程,又新增了各项工艺。技术工人虽干劲十足,也要先适应新工艺,再突破产能问题。
步机枪产能大幅度下降,但拿出来的武器装备,性能大幅度提升。
按照张宪的预估,等新工艺熟练上来,产能翻倍不是问题。
子弹、手榴弹这类看着产量过万了,实际上分配给10万人用,平均一个人3枚手榴弹,30发子弹而已。
距离张宪的预期还大大不足,有必要尽快提升产能,扩大生产,让这只下蛋的金鸡服务于军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靠着兵工厂,还有每日签到所得,武器装备暂时是不缺的。
新生产的冲锋枪、迫击炮陆续给各师配备起来,有必要利用三五天时间,再整饬军纪,强调部队作战的纪律。
人多之后事儿也多,听各位汇报完训练情况,五六个小时就过去了。
晚上吃了碗刀削面,喝了两大碗热汤,匆匆睡下了。
一晚上都在做光怪陆离的梦。
直到有人吵到了城防司令部,大清早的打扰了张宪的美梦。喜欢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