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 第199章 即时战略视野突破千里,出现新的能力

第199章 即时战略视野突破千里,出现新的能力(1 / 1)

以火炮技术为纽带,可以继续谈下去。 眼下李峰的部队已经完全掌握了矿区、铁路、牧场,这个年轻人的手段与魄力远在黄教活佛之上。 野心勃勃是好事,但野心太大很容易难以操控。 苏维帝国想要听话的小弟,越听话越好。 可当下碍于局面,不得不向李峰稍微的妥协,捏着鼻子答应他的条件,先稳住阿朱司令的战线,确保战事顺利推进。 三天后,阿福宁带着印有红色双头鹰的密令重返库伦,军大衣内袋里装着 76 毫米山野炮和 107 毫米野战炮的技术图纸,以及一份专家派遣名单。 当然了,这些图纸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老东西了。 火炮的性能、射界都大大不如,属实是过期的玩意儿。 不过再过期的东西,只要能打造出来,放在独立军手上,都是好东西。 谁叫我们没有呢,连像样的75毫米山炮都生产不出来,简直是扯淡一样。 苏维帝国最好的当然是加农炮、122毫米榴弹炮、152毫米加榴炮这些,射程远,威力大,牵引速度快。 想要这些武器,可以花钱采购,但对方绝对不会把技术材料提供给你的。 有性能陈旧的老炮就足够撑一撑场面了,对军工体系的要求不高。 不要想太多,就算给你最新的火炮图纸,眼下军工能力也没办法生产。 第一赛季时期的老古董也不错了,有几款火炮的性能还可以的,先实现火炮自产,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重点更应该关注冶金水平,冶金水平低下,火炮的质量跟性能肯定拉垮。 以75毫米山炮为例,图纸有了,生产模具也有了,但缺少炮钢,生产出来的碳素钢火炮撑不住压力。 必须借助苏维帝国的技术输出,把冶金科技树给点了。 引入对方的技术专家,这才是李峰勉强妥协的根本。 通知冯牧的人接应技术专家,拉到军工厂好好的榨一榨对方的知识,争取尽快完成火炮用钢的突破。 手底下士兵扩军如火如荼,每扩军1000人,便可以增加即时战略视野1公里范围。 之前就已经接近1000公里了,伴随着兵力增加,即时战略视野也在这段时间暴涨到1050公里。 视野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增了几个功能: 1.区域性面板统计:能够调阅某块区域的敌对兵力情况,包含:装备、人数、物资、士气等参数。 2.战场辅助计算:根据炮兵阵地及目标区域,自动计算出火炮角度数据,计算出弹道偏差。 3.空袭预警:视野范围内出现敌方战机,自动以红色跳动光波预警。 整体而言,增加了智能辅助作用,能够提取区域性的敌军信息,能够提供区域性的炮火覆盖数据。 这对李峰而言尤为重要,覆盖上千公里,单靠一双肉眼根本看不过来。 人迹罕至的荒漠还好,几百公里可能荒无人烟。 放在复杂的山区、平原,村落相连,乡镇相连,仅靠一双肉眼,不可能纵览上千公里的情报信息的。 此次即时战略视野升级,完全是服务大兵团作战,服务大范围突击作战。 对李峰这个指挥官而言,如虎添翼,如虎再添翼,都他妈能飞起来了。 一旦完成兵力扩编,手握15万兵力,再加上对敌歼灭鬼子军官的提升,即时战略视野范围轻轻松松突破1800公里。 日后统兵百万,视野范围突破万里,这不成了纯纯的人造卫星了吗? 夸张,贼他娘的夸张。 开全图视野,搭配李峰本人的军事素养,绝对是战场上的一朵最耀眼的花。 从库伦到诺门坎,也就一千多公里了吧,李峰坐在库伦城,已经能看到苏维帝国兵力集结的情况了。 双方大战还未开场,独立军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地盘,打造军工底蕴。 只要吸收了苏维帝国的老技术,把山炮搓出来,哪怕第一赛季时期的老爷爷,比日军的山炮也差不到哪去。 在75毫米口径中,能达到7-8公里射程,尖头弹能达到10公里射程,足够应对战场了。 李峰手上的火炮全是缴获的日军火炮,虽有一定的规模,却一直不敢拿出来大规模部署。 缺乏有效的防空能力,很容易被敌军飞机轰炸。 再加上油料紧张,汽车、牵引车能不用就不用。 这次借着库伦风波,强制登上了苏维帝国的列车,哪怕对方不愿意,流出来一些物资,也足够独立军折腾了。 石油、设备、钢铁、技术,都可以通过铁路线与帝国贯通。 李峰手上有矿产,有煤炭,有羊毛牲畜,还有真金白银,完全能支撑平等的贸易。 以漠北为桥梁,贯通苏维帝国与漠南的联系,可以考虑修建铁路、公路,打通平绥铁路,将漠南漠北贯通成一线。 这不是军工上的事情,也不是军队的事情,而是政工该做的。 李峰不擅长这些工作,如能把付无义吸纳到麾下,以他的治理手段,一定可以保证漠南、漠北的休养生息。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步步来吧,双方之前闹得很不愉快,将35军赶出绥远,几近成了仇人。 这时候吸纳对方,想都别想。 止住思绪,先应对眼前的两件事,其一是把苏维帝国的技术彻底引进来,其二则是继续在诺门坎战事上发财。 招待客人的蒙古包内,冯牧已经到了库伦。 脸上带着风尘,顾不上休息,直接找上了苏维帝国的技术专家科瓦廖夫。 拿到对方手上的冶金、火炮等改良文件。 苏维帝国还有两个小要求,他们可以提供技术跟专家,也可以提供部分设备,前提是军工厂要建设在漠北。 生产出来的军械装备,要拿出来一部分卖给八路。 这倒无所谓,只要对方肯用心提供技术,坦克、火炮、飞机大大的提供,李峰不是吝啬的人,愿意满足他培养小弟的要求。 再说了,等军工生产的武器装备够用了,别说八路了,统帅部愿意买,他也愿意出售的。 人不会跟钱过不去,更愿意分享给底层作战的士兵,让他们少流血,少牺牲。 冯牧跟人聊到了深夜,依然神采奕奕的。 涉及到技术的革新,涉及到精度更高的设备,怎么可能睡得着觉。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体系化的问题,现有的工厂都沾着一股子日本人的味道,要更换成苏维帝国的设备,就要引入对方的工业体系。 还真应该利用漠北现有的底子开发,与现有的军工厂,互相补充,互不影响。喜欢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穿书,恶毒女配养成记 速效救星 小店只卖下午茶 吞天战尊 七零大院:冷面糙汉宠妻成瘾 你好,我真是精神病 说我生不了?二嫁京圈大佬一胎三宝! 斩神:给神明加上血条我也能弑神 带白月光进门,我回归豪门你疯什么 寻宝高手闯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