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起价,是小人作为。 但王五不觉得自己单方面“提价”有什么不对,这会不趁火打劫什么时候打? 反正慌的不是他,而是陕西那三位。 五千匹战马换取明军不重返夔东攻打汉中,怎么看这笔买卖都是陕西方面划算。 因为哪怕明军不打陕西,只要摆出一付进攻架势,尚在茅麓山未完全撤回去的陕西绿营就得被明军拖的不能动弹。 康恩倍透露的消息是目前尚在茅麓山和巫山一带的陕西清军有六七千人,整个西北清军包括驻防八旗总兵力是六万余人,其中陕西绿营三万多,甘肃两万多。 不过陕西绿营接连受明军重创,虽经补充但真正能战之兵也就万余人,故而滞留在夔东地区的这几千精兵于陕西方面就是救命的稻草。 要是不能及时撤回,一旦吴军自四川北上,陕西门户汉中就跟不设防似的。 汉中丢失,不仅西安面临吴军大举迫近压力,甘肃那边同样也会受到波及。 西北一旦糜烂,后果是陕西三巨头无法承受的。 因此,西安那边对于同荆襄明军达成停战协定,避免两线作战同时把兵马调回来的需求是相当迫切! 由于西北面临来自吴三桂方面的巨大军事压力,康恩倍回去后虽在富喀禅面前对陕西提督陈福多有“诋毁”,想帮王老爷把这个陈福调到别处去,但陕西总督白如梅和巡抚贾汉复却以战事要紧为由,反对向朝廷上书要求罢免陈福。 考虑到西安八旗已不能战,陈福虽有抗命之举但也真的是能打,富喀禅便没再坚持,令陈福先行前往汉中组织针对吴军的第一道防线。 又向燕京八百里告急,请求朝廷调甘肃提督张勇驰援汉中。 总督白如梅也向燕京发去了同样折子,不管是他还是富喀禅,都没有向燕京提出调平凉提督王辅臣入陕,反而均在折子中提醒燕京方面要注意西北绿营有可能潜在的“通吴势力”。 显然,过去和吴三桂关系密切的王辅臣纵是内心深处没有响应吴三桂的意思,其也被清廷上下认定为“不可靠分子”。 至少陕西三巨头明显不信任有当世活吕布之称的“马鹞子”王辅臣。 好在王辅臣的独子王吉贞在燕京为官,有这么一个人质在,想来王辅臣也不会轻易造反。 康恩倍带回的三千匹马要求,富喀禅和白如梅商量过。 给明军战马是资敌行为,眼下形势也由不得富、白二人不妥协。 只是三千匹战马被他们打了个折,同意了一半。 一千五百匹战马看着数量不少,却绝对无法以此建立一支强大骑兵。 因为某种程度上战马属于易消耗品,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补充,莫说一千五百匹,就是一万匹也成不了气候。 更何况一个合格的骑兵没几年是养不出来的。 就明军那生存条件,给他们一万匹马多半也是当成代步工具用,冲不了锋杀不了敌。 加之陕西同荆襄隔着夔东山区,明军这点骑兵就更不可能威胁到陕西。 顶多袭扰一下河南。 河南有达素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在,大清在河南的统治也十分牢固,燕京随时能向河南派出大股骑兵,故而陕西方面也不认为明军这点可怜的骑兵能对局面起到什么关键作用。 给就给吧。 战马由富喀禅予以解决,压根没敢上报燕京。 是从他的西安八旗调拨的,至于战马去哪了,账面上自是好做的很。 战马现在已经到了竹山西北的铜钱关,随时都可以与明军交接。 但哈克三没想到明军方面会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要五千匹,当场气的不轻,然而虽气愤王五的“讹诈”,身负尽快解决东线问题的哈参领也知此时不是翻脸的时候,更知没有跟王五讨价还价的余地。 因为,他已经收到吴三桂起兵造反消息。 并且比王五这边知道的更详细。 消息是贵州方面忠于大清的官员冒死发出。 七天前,占领贵州的吴三桂命大将王屏藩、侄孙吴世琮领精兵五万自遵义入川! 其中步兵四万,骑兵一万,对外号称三十万。 四川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弘等人都与吴三桂关系密切,四川绿营密布吴三桂党羽,因此陕西方面判断吴军入川后根本不会遭到四川绿营任何抵抗。 那么,进展顺利的吴军在四川绿营配合下,最快一个月就能占领成都、重庆。 也就是说吴军对陕西的进攻最迟也在六月中下旬。 留给陕西方面的时间不多了。 不能在六月中旬前完成抵御吴军入陕的军事部署,陕西便将同贵州、四川一样被吴军迅速攻占。 那样一来于大清真就是社稷倾覆之险。 轻重缓急之下,哈克三没有痛斥王五食言,也没有告知上面只同意1500匹战马,而是表示此事他不能决定,需要上报西安。 王五对此表示理解,临时加的价肯定需要时间得到最终结果,但先前谈好的也没必要因此搁置。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提议马上进行第一批俘虏交换。 哈克三犹豫了下表示同意。 清军方面交还的三千多俘虏都是被掳去的忠贞营女眷,当这些衣衫褴褛看着无比凄惨的女人被清军当作牲畜一样一队队赶出来时,明军上下无不义愤填膺,若非王五同袁宗第竭力约束,恐怕就有将士提刀去和清军拼命了。 王五这边依规定向哈克三交还六千多名在荆州被俘的绿营俘虏。 当初在荆州搞来去自由发路条领路费回家政策,结果除不到万人的俘虏自愿加入明军,其余三万多俘虏都要求回家。 因为要对俘虏进行甄别,到目前为止甄别完毕放走的有两万多人,余下排队甄别的还剩七八千人。 王五却要向陕西方面交还一万四千多俘虏。 无形之中多了几千缺口出来。 无奈之下,不少拿了路条和路费走到半路的俘虏又被明军重新抓了起来。 不少俘虏在知道他们要被交换给陕西方面后,一个个真是哭笑不得。 自嘲说他们这是被明军卖了。 事实的确是这样。 但王五为人大方仁义,对广大绿营官兵也一直秉承友好政策,不想落个卖猪仔的坏名声,所以私下给这帮俘虏一人三两银子的私人补贴,并表示将来再被俘虏的话路条的作用可以加倍。 就是原本持路条可以赦免一次,现在多加一次。 又定了若干小政策。 比如双方交战过程中带枪来投的如何如何,一个人来和拉一帮人来如何如何。 超级加倍的意思。 有先前良好的信用为基础,总之,皆大欢喜。 第一批交接双方的重要人物肯定不在交换名单中。 王五手中的贝勒董额和辅国公特尔亲等满洲亲贵,这会被安排在宜城,享受的待遇比王五都好。 除了女人没有,其它都有。 种种优待无疑给这帮满洲亲贵释放了一个大大信号——落在五爷手里,吃香的喝辣的。 与此同时,也给满洲亲贵们一种错觉——荆州王耀武并非真心要反,实是鳌拜逼迫太甚! 不过王五却在第一批俘虏中,释放了在襄阳被俘的湖北巡抚胡全才和襄阳知府上官仪等25名官员。 俘虏交换没有任何仪式,就是清军这边出多少人,明军那边出双倍。 双方隔河交接,除了女人的喜极而泣声,男人均是沉默。 “活着胜过一切。” 王五对身边抱紧双拳双眼通红的皖国公世子刘亨如此说道。 见识过清军如何对待根据地军民的刘亨,自然知道这话的意思。 于这些落入清军之手的女眷而言,凌辱本就不值一提。 能活着回来,真就胜过这人世间的一切。 袁宗第这边安排人员将换回来的女眷安置在保康县城,确保她们不挨饿,之后再分批将她们送到襄阳和宜城各地安置。 有丈夫的寻丈夫,有儿子的寻儿子,有亲人的寻亲人,什么都没有的便由帅府重新为她们选配丈夫。 这也是顺营的惯例。 乱世之中,能有口饭吃,有个可以依靠的男人,已然是女人最大的奢望。 情啊爱的,不值一文。 想到自己部下也有大批光棍,王五便请袁帅安置时考虑下南府,有可能的话分些女眷给南府。 毕竟七千多己方俘虏就有六千多女人。 袁宗第自是答应。 因为人数太多,一时半会结束不了,王五抽空去见了马上就要获得自由身的胡全才,并告知吴三桂起兵消息。 老胡竟然丝毫不惊讶,反而饶有兴趣的问道:“吴三桂起兵之后主力是否进军陕西?” 王五摇了摇头,表示吴军动向他目前知道的不多,因此不清楚吴军是否全力攻打陕西。 “若吴三桂集中主力进军陕西,则我大清必亡。若其集中兵力入湖南,陕西只一路偏师,那胜负两两之间。但若吴三桂入湖南之后不思马上渡江,而是贪图江南富裕之地,则其必败!” 胡全才本没有抽烟的习惯,被王五在襄阳知府衙门当众打断腿躺在床上养伤期间抽上了。 这一抽就放不下了。 说话间,很自来熟的从系在腰间的小包中取出烟丝给自个装了一锅。 王五见状忙摸出火折子起身给这位胡大人点上,笑道:“何以这么说?” “不出我意料的话,福建耿家必会响应吴三桂,耿家若起兵则必取江浙,如此吴三桂也取江浙的话,则双方之间的合作必然破裂,没了耿藩单凭吴三桂一家想要推翻我大清,难度可想而知。” 胡全才“吧嗒”两口,一脸快活的模样。 王五摇了摇头:““除了福建耿家,难道就没有其他人响应吴三桂了?据我所知汉人藩王还有广东尚家。” 胡全才微微一笑:“尚可喜对大清忠心耿耿,广东不会响应他吴三桂的。” 王五也笑了:“世事难料,你老胡话也不要说的这么绝对,不然广东尚家真要反的话,我可就笑你老胡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心下盘算眼下这局面福建耿家肯定会反,广东尚家恐怕不会响应,因为尚之信那个二五愣子似乎还在燕京。 尚之信不归位,广东还真不会反。 看来得想办法让尚之信回去了。 不过这事难度不小,暂时没什么眉目。 “尚家就算反的话也不打紧,只要吴三桂不全力攻打陕西,那他依旧会败。要知道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皆是藩王,彼此没有隶属关系,吴三桂兵马是最多最强,但尚可喜和继耿茂未必就会给他面子甘愿充当下手” 胡全才言外之意就是各方势力未必肯捧吴三桂做老大,只要吴三桂没法号令这帮人,那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他吴三桂一家。 又道:“耿仲明当年和尚可喜、孔有德一起投奔我大清,耿藩和尚藩资历远比吴三桂这个后起之秀要强,又各据一方,换作是你,愿意听从吴三桂指挥?” 王五若有所思,复道:“那就是说只要吴三桂不染指江南,耿家不会与其闹翻,尚家也没理由跟他做对喽。” “理是这么个理,只江南繁华之地,谁不想取?而且五爷要知道就算耿藩和尚藩起兵响应吴三桂,他们也不可能是为了兴复明朝,所图实际都是自家利益。世人皆知世间利益有多有少,有寡有均,但谁能做到平均二字?” 说到这,胡全才将烟袋在桌上轻轻叩了叩,“尚藩、耿藩若起兵响应吴三桂,必是担心大清将来削藩,可你老五想过没有,他吴三桂建立的新朝就不会削藩? 我要是耿尚二家,与其日后还要和吴三桂大打出手,不如保存实力观望局势,如此一来,反清声势看着是大,实则雷声大雨点小,吴军若不能速取陕西进军北方,终是败亡一途。” 嗯? 王五心中一突,不是因为胡全才叫他老五,而是其所言后半段。 他之所以不愿深入河南,不也是不想为吴三桂作马前卒,沦为炮灰么。 那尚、耿两藩又凭什么替你吴三桂打生打死,最后还得跪在你面前称臣? 前世整个三藩之乱不就是早期声势如虹,结果各打各的,这边叛完降,那边降完叛,乱七八糟的么。 根子,恐怕就如胡全才所言。 “吴三桂唯有主攻陕西,以湖南、江西作为偏师方向,才能缓和同耿、尚之间的关系,也能让这几家有甜头,有积极性。江南的蛋糕是很大,却不是吴三桂能吞的,他连尝都不能尝!反之,其以主力入陕,反而能得陕西全力支持。” 胡全才的架势有点诸葛孔明意味,指点江山那种。 王五问道:“何以认定陕西会全力支持吴三桂?” “江南地方我朝大兵入关时屠戮甚重,百姓至今仍对我朝心怀怨恨,如此自然会恨吴三桂,因为不是他引我大清兵入关,江南也不会遭到屠戮” 胡全才指清军入关后不曾在陕西有过杀戮,尤其吴三桂镇守汉中那几年与陕西地方极为“亲善”,名声颇佳,因此他断定吴军只要能攻下西安,陕西全省包括甘肃就能传檄而定。 “关中土地肥沃,地势险要,与四川、云南、贵州又可连成一片,从而可使吴三桂有稳定后方,为其大军提供足够钱粮支持。想当年,刘邦实力弱小,最终击败项羽,就是借助关中、四川资源从而建立汉朝。 若吴三桂能效仿刘邦,另将江南利益让于耿家,我大清八旗又不堪重用,朝廷同时面临多方势力必力不从心,如此岂能不败。 现在就看吴三桂是否有汉高祖之气魄,之眼光了。” 说完,胡全才竟又给自个装了一锅烟丝,看着跟老烟鬼似的。 “另外,吴三桂全力进军陕西,平凉的王辅臣必会响应。但只以偏师入陕,那马鹞子未必就会下注了,多半骑墙观望,不能速取西北,吴三桂恐怕只能图谋江南,如此,不败也败。” 王五默然,因为胡全才好像猜对了。 这世间,不乏聪明人啊。 就是不知他那便宜老丈人究竟是怎么个打法。 继而又忍不住说道:“老胡伱看的是明白,说的也是头头是道,不过你别忘了如今荆襄在我手中。我若借道给吴三桂,你那朝廷还能在么?” “借道?” 胡全才先是怔了一下,继而嘴角露出嘲讽笑容:“你五爷同耿家、尚家难道不是一路人?” 王五没吱声。 是懒的向胡全才证明他狗眼看人低。 至少在看他王耀武这件事上,老胡错的有够离谱。 只要吴三桂能速取湖南并提出借道荆襄进军中原要求,王五一定会借道。 要不然也不会让浮尘子去浙江把王士元弄来。 他想通了,当下没有什么比消灭满清更重要的了。 胡全才同上官仪等人被哈克三接走了,渡河的那刻胡全才突然回头看了眼王五,想说什么终是没有开口。 王五这边也很快接到消息,广西孙延龄第一个起兵响应吴三桂,自称安远大将军,将其檄文发布各地。 这件事在王五意料之中,但让他错愕的是孙延龄的檄文中竟出现了张煌言的名字。 实不知去昆明劝吴三桂起兵的张尚书怎么落到了孙延龄手中。 但,这是好事。 因为那个孙额驸不靠谱,得有人替他把把舵。喜欢抗清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抗清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