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大谈练功、练拳必须从“松”字开始,从“松”字而终。 要从头松到脚,从脚松到头,从左手松到右手,从右手松到左手。 仿佛练功就是练松,要松得全身无一丝力气,松得如枯叶飘落在地,松得如绸似锻,以期“全身透空”······ 更有甚者,排斥负重等训练,认为一负重和使劲会练僵了,就好像内家拳不练器械一样。 好像那如钢似铁、摧枯拉朽的武功境界只要有个“松”字,就可以不期而至,不练而得。 任何拳术从来不排斥力量的训练,比如拳击,散打、泰拳、空手道等等,更有大量的功力训练。 而且练完了也没见把身体练僵了,反而更加灵活。 而内家武功更是如此,至于步幅之大小,身架之高低,手臂之伸屈,用力之大小,浑身之软硬都在其次。 在其次并不是弃之不顾,皆须以内动之需来安排。 神气领起,骨节舒展,节节贯穿;以心行气,刻刻留意;起动轻灵和顺。 重点全在里边,神意毫不外散。倘能如此,浑身自是不松自松,不展自展。 请问,这时还用顾及浑身是松是紧,是硬是软吗? 如一味顾及肢体是否“松”了,是否“松”透了。 注意力全在外面,就是求枝叶而忘根本,舍本求末,远离了内家武学之正道。 那么,练内家武功有没有“松”呢?有。 但不是练武功的规矩,不是练武的方法,而是练功到一定程度自然经历的阶段,是不求而得的结果,不期而至的境界。 把循正道久练而得的“结果”和“境界”误当做方法和规矩,岂不是缘木求渔! 初练之人,身体是松不下来的,当做规矩硬让他“松”,必失真意。学者定不知所从。 如能不硬逼其“松”,把注意力全放在里边,放在呼吸上,则正好得不懈不僵,不软不硬,不重不浮,不努不泄,全以神意贯之的中和之象。 刚刚好!久练之后,自然会感到骨节松活之乐趣。 再练之,由松活而和顺,由和顺而顺达,由顺达而柔顺,由柔顺而渐趋轻灵沉实······ 循阶练去,趣味无穷,渐悟拳道合一之内家正道。大道至简! 郭云深先生总结的内功的“三步功夫”(易骨、易筋、洗髓),“三种练法”(明劲、暗劲、化劲)时,才涉及到松的问题。 而且是讲到练功的第三个层次(高级阶段),即炼“化劲”时才讲到“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 虽是神意运用,唯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 ”即到了练武功的松柔阶段(化劲),从内到外都能展现松柔的风姿和趣味的境界之时,也不可“一味地松,彻底地松”,要“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 可见,“松”不是练内功者必须遵守的规矩,而是练功过程中的一个结果,一个阶段。 至于“全身透空”更不是“全身放松,松彻底,松透了”的意思。 那是武功修炼的高级境界——“炼神还虚”阶段。 浑身空空洞洞,毫无牵扯之处,肢体动荡,如风摆杨柳,极其柔顺轻灵; 及至用时疾如弩箭激发,锐如铁棍钢斧。 这是武功修炼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最后阶段,这是武学家毕生追求的境界。 “松”是武学修炼追求的“结果”,不是武学修炼必须的“规矩”。 练拳不能把“松”当做规矩硬去放松,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松”字上,应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神意的贯穿上。 身上不僵、不拙,不较劲,和顺就好。 如此练去,逐渐化去后天的僵拙之力,自然得松活和顺之乐趣。 入了正道,功夫自然如春起之草,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该怎么练就怎么练,先不研究“松”的问题。 那么,以后呢?以后也不用研究,因为到了“以后”已经不必研究了。 只有真松了,才能练出内家拳的武技和达到养生的效果。 谁都知道“松”好,练拳松能得圆活柔顺之趣,搏击松能得变化快利灵活之利,但都不是想松就松得下来的。 松只能在久练之后才能得之。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篇小说,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至今不忘:有一个青年,跟一个水平很高的前辈学赶大车。 前辈先让他练鞭子,每天上千次双手甩大鞭子,双臂由酸而疼,由疼而肿,疼得晚上脱衣服都脱不下来。 坚持不停练,逐渐不肿了,不疼了,不酸了,双臂肌肉隆起,强健粗壮沉实。 坚持不停再练,隆起的肌肉消失了,胳膊又恢复到原来匀称自然的样子。 可力道却有了质的飞跃,轻柔沉重,鞭稍精准。 再烈的马在他手下,一鞭服帖,浑身战栗不敢撒野,于是百里闻名。 虽是小说,却道出武学的真谛。生动绘出武功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渐进历程。 虽然都是“无”,可前一个“无”与后一个“无”相差何止千里之遥! 同理,没有武功而模仿的故意的“松”,与武功极高的自然地“松”相差又何止千里,或者本质上就不是一种东西。 这如同尚云祥在晚年说:假如我还有三十年阳寿,还要练三十年刚劲。 这是一个道理,练多了自然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这个松跟松散的放松有本质的区别,这才是真的松! 刻意做出的“松”不是松,是假“松”,不“松”之松才是真“松”。 凡打就要猛狠用力,猛狠用力中的松才是搏击需要的真正的“松”。 那么,这种松如何得来呢? 自然也是从“猛狠用力”中得来。拳经云:“练打之时,要雄狠尽力,从硬打做软,从有力打做无力,方有精法。 开始就以软打,后来终无精法,故拳要软中硬者此也”。 柔软无力不配称作“柔”,柔里有刚才是真“柔”,刚里有柔才是真“刚”,刚柔浑然合一。 每一动作,自含刚柔,说是柔,实是刚,看是刚,实是柔,忽刚忽柔,忽柔忽刚,“任尔奸巧丛生,自是刚柔素具”。 至此,才是真正的功夫! (本章完)喜欢开局签到刑警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开局签到刑警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